什么是科技术语


什么是科技术语

文章插图
科技术语就是为了规范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对在形成的概念进行明确定义,便于科技的发展推广及研究
就像汉语发展一样,文化鼎盛,级文化大发展时期政府组织进行字典词典汇编,对词汇进行明确定义,便于文化发展,新中国修订了汉语大词典就是王力的主编
以中国人姓名命名的数学成果
1.刘徽原理、刘徽割圆术: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提出了求多面体体积的理论,在数学史上被称为“刘徽定理”;他发现了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其周长无限逼近圆周长,创立了“刘徽割圆术”.
2.祖率: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将π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西方国家早了1000多年.被推崇为“祖率”.
3.祖暅原理:祖冲之之子祖暅提出了“两个几何体在等高处的截面积均相等,则两体积相等”的定理,该成果领先于国外2000多年,被数学界命名为“祖暅原理”.
4.贾宪三角:北宋数学家贾宪提出“开方作法本源图”是一个指数是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的系数表,比欧洲人所称的“巴斯卡三角形”早六百多年,该表称为“贾宪”三角.
5.秦九韶公式: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已知不等边三角形田地三边长,求其面积公式”,被称为“秦九韶”公式.
6.杨辉三角:南宋数学家杨辉提出的“开方作法本源”,后又称“乘方术廉图”,被数学界命名为“杨辉三角.”
7.李善兰恒等式: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在有关高阶差数方面的著作中,为解决三角自乘垛的求和问题提出的李善兰恒等式,被国际数学界推崇为“李善兰恒等式”.
8.华氏定理、华—王方法:1949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证明了“体的半自同构必是自同构自同体或反同体”.1956年阿丁在专著《几何的代数》中记叙了这个定理,并称为“华氏定理”.此外,他还与数学家王元于1959年开拓了用代数论的方法研究多重积分近似计算的新领域,其研究成果被国际誉为“华—王方法.”
9.胡氏定理:我国数学家胡国定于1957年在前苏联进修期间,关于数学信息论他写了三篇论文,其中的主要成就被第四届国际概率论统计会议的文件汇编收录,并被誉为“胡氏定理”.
10.柯氏定理:我国数学家柯召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专攻“卡特兰问题”,于1963年发表了《关于不定方程x2-1=y》一文,其中的结论被人们誉为“柯氏定理”,另外他与数学家孙琦在数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称为“柯—孙猜测”.
11.王氏定理:西北大学教授王戍堂在点集拓扑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其中《关于序数方程》等三篇论文,引起日、美等国科学家的重视,他的有关定理被称为“王氏定理”.
12.陈氏定理: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于1973年发表论文,把200多年来人们一直未能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推进了一大步,现在国际上把陈景润的“1+2”称为“陈氏定理”.
13.侯氏定理:我国数学家侯振挺于1974年发表论文,在概率论的研究中提出了有极高应用价值的“Q过程惟一性准则的一个最小非负数解法”,震惊了国际数学界,被称为“侯氏定理”,他因此荣获了国际概率论研究卓越成就奖——“戴维逊奖”.
14.杨—张定理:从1965年到1977年,数学家杨乐与张广厚合作发表了有关函数论的重要论文近十篇,发现了“亏值”和“奇异方向”之间的联系,并完全解决了50年的悬案——奇异方向的分布问题,被国际数学界称为“杨—张定理”或“扬—张不等式”.
还有:
黄鸣龙反应,王淦昌发现新粒子,彭桓武定理 。月球上的环形山有张衡,沈括,祖冲之山等 。
显示器重要参数及发展
到目前为止显示器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对其认识却大都相同,顾名思义它应该是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一种显示工具 。从广义上讲,街头随处可见的大屏幕,电视机的荧光屏、手机、快译通等的显示屏都算是显示器的范畴,但目前一般指与电脑主机相连的显示设备 。
从早期的黑白世界到现在的色彩世界,显示器走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随着显示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器的分类也越来越明细 。
(一)CRT显示器
CRT显示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显示器,也是十几年来,外形与使用功能变化最小的电脑外设产品之一 。但是其内在品质却一直在飞速发展,按照不同的标准,CRT显示器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
(1) 按大小分类
从十几年前的12英寸黑白显示器到现在19英寸、21英寸大屏彩显,CRT经历了由小到大的过程,现在市场上以17英寸、19英寸为主 。
(2) 调控方式不同
CRT显示器的调控方式从早期的模拟调节到数字调节 。再到OSD调节走过了一条极其漫长的道路 。
模拟调节是在显示器外部设置一排调节按钮,来手动调节亮度、对比度等一些技术参数 。由于此调节所能达到的功效有限,不具备视频模式功能 。另外,模拟器件较多,出现故障的机率较大,而且可调节的内容极少,所以目前已销声匿迹 。数字调节是在显示器内部加入专用微处理器,作更精确,能够记忆显示模式,而且其使用的多是微触式按钮,寿命长故障率低,这种调节方式曾红极一时 。
数字调节 。OSD调节严格来说,应算是数控方式的一种 。它能以量化的方式将调节方式直观地反映到屏幕上,很容易上手 。OSD的出现,使显示器得调节方式有了一个新台阶 。现在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大多采用此调节方式,同样是OSD调节,有的产品采用单键飞梭,如美格的全系列产品,也有采用静电感应按键来实现调节,如LG的774FT 。
(3)显像管种类的不同
显像管:它是显示器生产技术变化最大的环节之一,同时也是衡量一款显示器档次高低的重要标准,按照显像管表面平坦度的不同可分为球面管、平面直角管、柱面管、纯平管 。
球面管:从最早的绿显、单显到目前的许多14英寸显示器,基本上都是球面屏幕的产品,它的缺陷非常明显,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是弯曲的 。
平面直角显像管:这种显像管诞生于1994年,由于采用了扩张技术,因此曲率相对于球面显像管较小,从而减小了球面屏幕上特别是四角的失真和反光现象,配合屏幕涂层等新技术的采用,显示器的质量有较大提高 。
柱面管:以索尼公司的Trinitron(特丽珑)和三菱公司的(Diamondtron)钻石珑为代表 。柱面显像管采用栅式荫罩板,在垂直方向上已不存在任何弯曲,在水平方向上还略有一点弧度,但比普通显像管平整了许多,就目前常见的柱面管而言又可分为单q三束和三q三束管 。
纯平面显像管:显示器的纯平化无疑是CRT彩显今后发展的主题,自1998年三星、Sony、LG等公司就先后推出真正平面的显像管 。但直到1999年才成为显示器发展的重头戏 。这种显像管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实现了真正的平面,使人眼在观看时的聚焦范围增大,失真反光都被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因此看起来更加逼真舒服 。目前市场上的纯平面显像管有LG的未来窗,三星的丹娜以及三菱的纯平面钻石珑等 。
1:屏幕尺寸及可视尺寸:
屏幕尺寸实际是指显像管尺寸,是显示区域对角线的长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15寸、17寸、19寸等 。大家不要被这个名称误导了,以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显示器的屏幕大小,由于装配需要,实际可视尺寸远达不到这个尺寸 。一般的15寸显示器的可视尺寸在13.8寸左右,而17寸显示器的可是尺寸一般都在15.9寸左右 。顺便提一下偏转角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可视角度,或许这个词大家在LCD方面听得较多,因为LCD屏对观看角度十分敏感,超过一定视角就会出现屏幕亮度下降甚至完全看不到屏幕的现象 。但对于CRT而言,这个问题几乎不存在,纯平显示器的可视范围十分接近180度,单边即为90度 。
2:点距及栅距
点距是同一像素中两个颜色相近的磷光粉象素间的距离 。点距越小,显示图行越清晰细腻,分辨率和图像质量也就越高 。一般公认的点距定义是荧光屏上两个最临近的同色荧光点的直线距离 。孔状荫罩式显像管的R、G、B三色磷光点是等边三角形的排列,所以点距实际上也就相当于一个红(绿、蓝)荧光点到距离它最近的红(绿、蓝)荧光点的直线距离 。对于采用沟槽状荫罩的LG'未来窗'显示器而言,这个'点距'被定义为'沟'距,一般这个距离可以做到0.24mm或者更低 。
对于采用荫栅式显像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珑管”来说,能够代表它们这方面性能的数据是'栅距',也就是磷光栅条之间的距离 。
3:分辨率(Resolution)
分辨率就是屏幕图像的密度,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一个大型的棋盘,而分辨率的表示方式就是每一条水平线上面的点的数目乘上水平线的数目 。以640×480的分辨率来说,即每一条线上包含有640个像素点且共有480条线,也就是说扫描列数为640列,行数为480行 。分辨率越高,屏幕上所能呈现的图像也就越精细 。
分辨率的计算方法如下:最大显示宽度/水平点距=像素数,比如标准17英寸CRT显示器的最大显示宽度是320mm,标称点距是0.28mm,那么首先按0.28×0.866=0.243的公式计算出水平点距,然后按320/0.243=1316的公式得出像素数 。
4:场频(垂直扫描频率)和行频(水平扫描频率)
显像管电子q发射的电子束在行偏转磁场的作用下从荧屏左上角开始,向右作水平扫描(称为行扫描正程),扫完一行后迅速又回扫到左边(称为行扫描逆程) 。由于场偏转磁场的作用,在离第一行稍低处开始第二行扫描,如此逐次扫描直至屏幕的右下角,便完成了整个屏幕一帧(即一幅画面)的显示,之后,电子束重又回扫到左上角开始新一帧的扫描 。完成一行水平扫描的时间,确切地说应是从第一行开始至第二行开始的间隔时 间(行扫描正程时间+行扫描逆程时间)称行周期,其倒数即为行频FH 。同样,完成整个屏幕扫描的时间(场扫描正程时间+场扫描逆程时间)称场周期,其倒数即为场频FV 。
行频、场频与显示分辨率的关系:FH=FV×NL÷0.93NL:电子束水平扫描线数
NL÷0.93的原因是因为电子束扫到屏幕的最后一行后并不 能立即回到原点,需要将电路中存储的能量泄放掉,这段时间称回扫期或者叫恢复期,大约占整个场扫周期的(4~8)%,计算中取7%是合适的 。
5:所谓带宽是显示器视频放大器通频带宽度的简称,一个电路的带宽实际上是反映该电路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 。带宽越宽,惯性越小,响应速度越快,允许通过的信号频率越高,信号失真越小,它反映了显示器的解像能力 。
显示器视频放大器的带宽B=FV ×(NL÷0.93)×(DL÷0.8)
DL=每条水平扫描线上的像素个数NL:每帧显示的扫描线数
6:刷新率
刷新率就是指显示屏幕刷新的速度,它的单位是Hz 。刷新频率越低,图像闪烁和抖动的就越厉害,眼睛疲劳得就越快 。刷新频率越高,图像显示自然就越自然清晰,一般来说,如能达到85Hz以上的刷新频率就可完全消除图像闪烁和抖动感,眼睛也不会太容易疲劳,这也是目前对显示器最基本的要求了 。
7:亮度
一般用流明表示 。流明是光学亮度的科学术语,指一个物体的视觉亮度,用每平方米的光烛亮度(cd/m2)或nits表示 。CRT(Chathode Ray Tubo,阴极射线管)(三q)的光输出用峰值流明表示,即在一个白窗口的测试图像上,以扫描线尚可清晰可见的情况下,测量白窗口的最大照度(LUX)乘以白窗口的面积(m2)来确定光通量 。简单来说一流明就是蜡烛在一米以外所量出的亮度 。
8:锐度
指再现画面的中间层次、蜕部层次、低反差影纹细节,微弱亮度对比和微妙色彩变化的能力 。锐度高的显示器,所成影像轮廓鲜明,边缘锐利、反差正常、层次丰富、纹理细腻、影调明朗、质感强烈、色彩过渡柔和、彩色还原真实、自然,还决定了显示器画面的清晰度 。相关数值就是对比度(最低亮度/最高亮度),增大对比度 。就是对黑电平和白电平分别进行延展 。
9:色电平
决定颜色的浓淡,色电平太低,显示器的色饱和度会调不上去,失去鲜艳、浓郁和稳定的色彩 。
10:聚焦
可寻址分辨率,即最小象素的数目 。反映了显像管发射的电子束的集中程度 。聚焦能力好的显示器的亮点细而集中,差的表现威边框发散,显示模糊 。分静电聚焦、磁聚焦和电磁符合聚焦 。
11:会聚
分水平会聚和垂直会聚 。如果会聚不良,显示器在显示图像(尤其是文本),会有一层淡淡的红色或黄色的色边,指红、绿、黄三色在屏幕上的重合 。
12:透光率
电子束击打荧光屏的荧光粉产生发光电后,必定有一部分光源要消耗在显示器内部,另一部分则穿透屏幕,穿透屏幕的那部分光源占整个发光源的比例称之为透光率 。这个比例不能太高,太高人看后会觉的刺眼,也不能太低,屏幕会发暗,色彩不亮丽 。
13:FBT技术:
中文意义为行逆程变压器 。增加FBT行逆程升压电路,使高压包体积减小了37%,使内部空间扩大,高压包与其他部件距离太大,致使屏蔽性更好,令各部件运行更稳定 。
14:波纹效应
在两个重叠的线条形态所产生的干扰中,会产生一种波纹团,称为波纹效应,又称摩尔纹;又因以波形态显示,又叫做水波纹 。
15:呼吸效应
由于偏转线圈动态控制设计不够精确产生,会在高亮度边缘变形 。呼吸效应明显的显示器,在屏幕底色为纯黑时调节至满屏的画面在底色为纯白时会水平方向扩张,幅度一般在1-3毫米,对高亮显示器来说更明显 。
解决措施:
1:降低高压整流管的内阻 。
2:选用直径较大漆包线来绕制输出变压器的升压绕阻,但对设计试验加大难度(成本和内部空间) 。
3:加大高压滤波电容的容量 。(技术上无法实现)
加大石磨涂层是唯一方法,但也受到背部面积和成本制约 。
4:精心设计扫描电路,确保逆程电压稳定 。彩显需要适应多种显示分辨率,换句话说就是行频可变,在各种行频下,都必须保证逆程电压幅度的恒定,一些名牌显示器采用几只不同容量的逆程电容来适应各种不同的行频,但需要较复杂的切换电路来进行必要的切换,这在技术实施上有相当难度,且成本较高 。
【什么是科技术语】5:高压分离技术 。即高压电路和信号电路分离控制 。指通过回路设计将CRT DY(偏转线圈)所需扫描电流的和CRT所需阳极高压分离控制,而普通机型在回路上二者是相关联的 。其控制方法只能通过调整B+电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