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古代男子20岁成为:弱冠 。
解释:
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帽子,指代成年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 。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 。谓之成人 。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 。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 。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
出处:《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曰弱,冠" 。
以下是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赤子:初生的婴儿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
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
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亦作“孩抱” 。
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齿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 。”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
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
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 。”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
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 。《礼记·内则》:“拂髦,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 。”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
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
及笄:女子十五岁 。
束发:男子十五岁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
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 。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
弱冠:男子二十岁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
而立:三十岁 。《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
不惑:四十岁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 。
知命:五十岁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意谓到五十岁才懂得天命 。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
耳顺:六十岁 。《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 。”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 。”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 。
古稀:七十岁 。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
耋(dié):七十至八十岁 。毛传:“耋,老也 。八十曰耋 。”《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
耄(mào):八十至九十岁 。《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
期颐:一百岁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孙稀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 。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 。’”后因称百岁为“期颐” 。
中国有句古训:“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耄耋 。”这句古训是对人从生到死的经典概括 。你知道它意思吗?
我国古人根据某个年龄阶段的特点,概括出了各个阶段年龄的别称 。如13岁叫“舞勺”,15岁叫“舞象”,20岁叫“冠岁”、“弱冠”之年,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花龄”,50岁称“知命”,60岁称“花甲”、“耳顺”,70岁称“古稀”之年、“从心所欲”,80岁叫“耋”,90岁叫“耄” 。称老人叫“耋耄”,100岁叫“期颐”、“龟年”,140岁叫“古稀双庆”等等 。
【古人20岁叫什么?】女子二十岁 。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 。语出明徐渭《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
- 什么叫搞cp
- 鳙鱼又叫什么鱼 鳙鱼和花鲢的区别
- 托特包为什么叫托特包?
- 华为手机助手叫什么名字如何唤醒
- 什么叫密度 ?
- 注册税务师是什么
- 什么叫圆雕
- 什么叫平均数概念
- 武则天有几个女儿,分别叫什么?
- 康熙有几个女儿,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