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大本曲,大理白族吹吹腔和大本曲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来源:云南日报

白族大本曲,大理白族吹吹腔和大本曲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文章插图
近日,国务院发布通知,批准公布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云南省大理州申报的白族吹吹腔和大本曲入选其中 。
白族大本曲,大理白族吹吹腔和大本曲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文章插图
白族大本曲,大理白族吹吹腔和大本曲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文章插图
白族吹吹腔
白族吹吹腔又名“吹腔”“唢呐戏”“板凳戏”,主要流传于大理州云龙县白族聚居区域,是以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以鼓、钹、锣、镲、梆子等打击乐器相配合的一种古老民族剧种 。由明朝初期中原汉族经屯兵移民带入白族地区后,不断融合白族文学、歌舞、小调、民族传统礼俗逐渐形成,流传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 。
白族大本曲,大理白族吹吹腔和大本曲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文章插图
(清代箐干坪剧团画在白棉纸上的吹吹腔脸谱图册,现保存于云龙县文物管理所 。摄影:张沙琳)
白族大本曲,大理白族吹吹腔和大本曲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文章插图
(云龙县长新乡大达村现存清代吹吹腔传统剧本 。摄影:马建强)
按艺术形态分有“袍带戏”“武打戏”“生旦戏”“丑角戏”“生活戏”“现代小戏”等,讲究手、眼、身、法、步,有完整的表演程式、身段,有固定角色脸谱 。唱词别致,韵律独特,表演时汉白夹杂,汉字白音,唱词句式多为“三七一五”格式,是白族民间特有的“山花体”格律,曲调字多腔简,叙述性强,节奏较为自由,形成又说又唱、讲唱结合的韵律风格 。
白族大本曲,大理白族吹吹腔和大本曲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文章插图
(云龙县功果桥镇汤邓剧团演员互画脸谱扮相 。摄影:徐寿伟)
白族大本曲,大理白族吹吹腔和大本曲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文章插图
(汤邓吹吹腔戏班保存的武生戏服 。摄影:马建强)
吹腔戏的步法与唢呐伴奏旋律总相适应,举手投足间总是顺手顺脚(即踢左脚伸左手),演出中,戏师傅会在旁提示台词、唱腔乃至动作 。除此之外,吹吹腔有大座、小座、八字跨椅、小高台等固定的舞台布置,还会将绘有龙、凤、白鹤、麒麟等吉祥物的大幅画布铺在舞台前沿作为装饰 。
白族大本曲,大理白族吹吹腔和大本曲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文章插图
(吹吹腔传统剧目《三出首》剧照 。摄影:徐寿伟)
白族大本曲,大理白族吹吹腔和大本曲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文章插图
(大达村春节演出的传统武戏《扫平江南》 。摄影:徐寿伟)
白族大本曲,大理白族吹吹腔和大本曲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文章插图
(箐干坪村春节演出传统地方戏《重三斤告状》 。摄影:徐寿伟)
白族吹吹腔较好地保留了传统的艺术特色和地域性文化特色,通过吹吹腔表演,白族的戏曲文化、绘画艺术、雕刻技艺等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对白族的历史、民间艺术、文化精神以及中国民族戏剧的发展等领域研究提供了鲜活的范例 。
白族大本曲,大理白族吹吹腔和大本曲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文章插图
【白族大本曲,大理白族吹吹腔和大本曲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长新乡大达戏班几代传承人合影 。摄影:杨永升)
大本曲
大本曲是大理白族独有的一种说唱艺术,产生流传于大理洱海周边地区,以一人演唱多种人物角色的方式演绎大本长篇故事而得名 。其起源于唐代的“俗讲”“变文”,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将本地白族民间文艺与汉族戏剧融为一体,形成独具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的曲艺 。
白族大本曲,大理白族吹吹腔和大本曲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文章插图
(年代久远的大本曲手抄曲本 。拍摄者:那远尚)
白族大本曲语言规范,讲究“字正腔圆”,一般以唱词为主,旁白为辅,唱词使用白族语,大多采用白族山花体“三七一五”的格式,旁白多用汉语 。大本曲传统曲目极为丰富,民间有“36大本、72小本”之说,题材大多来源于汉族传统戏曲故事、白族民间传说故事和现代白族社会生活 。由于方言的差异,唱腔分为“南腔”“北腔”和“海东腔”三大流派,并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三腔九板十八调”唱腔体系 。
白族大本曲,大理白族吹吹腔和大本曲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文章插图
(白族大本曲演唱时使用的道具——醒木、折扇 。拍摄者:那远尚)
大本曲传统表演由两人完成,一人身穿长衫,手拿花扇或手帕演唱,一人弹三弦伴奏,通常一张桌子,两条凳子便构成表演场面,较隆重的演唱还需要搭台,摆设香案 。发展至今,白族大本曲出现了多人表演的形式,演唱时也常带有舞蹈性的表演动作 。
白族大本曲,大理白族吹吹腔和大本曲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文章插图
白族大本曲艺人王祥(左)在演唱,张钱(右)在一旁三弦伴奏 。拍摄者:杨耀
白族大本曲,大理白族吹吹腔和大本曲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文章插图
白族大本曲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兴廷(南腔,前排左一)带领白族大本曲南腔传习所成员为群众演唱 。拍摄者:董越
白族大本曲,大理白族吹吹腔和大本曲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文章插图
白族大本曲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正华(海东腔,左二)在古戏台上为村民演唱白族大本曲 。拍摄者:董越
大本曲是大理白族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艺形式,民间素有“三月三日开曲头,一唱唱到九月九”“把三斋不抵唱一曲”的说法 。在大理白族地区,无论是大街小巷、田间屋头,到处都能听到白族男女老少哼唱的白族调子,其中大部分就取材于大本曲的内容 。
白族大本曲,大理白族吹吹腔和大本曲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文章插图
白族大本曲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润凤(左一)在建盖新房的宴席上演唱白族大本曲 。拍摄者:那远尚
白族大本曲,大理白族吹吹腔和大本曲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文章插图
白族大本曲州级代表性传承人赵政忠(左四)与弟子们在排练 。拍摄者:那远尚
自2011年被原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大理州紧紧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始终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截至目前,大理州共有各级代表性项目719项,国家级18项;各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348人,国家级12人 。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