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国家级技术首次在京使用!无人机防治病虫害满满科技范儿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四项国家级技术首次在京使用!无人机防治病虫害满满科技范儿】北京日报客户端|采访人员孙颖阎彤
四项国家级技术首次在京使用!无人机防治病虫害满满科技范儿
文章图片
8月10日 , 海淀区上庄镇西马坊村京西稻田上空 , 无人机低飞而过 , 4项最新国家级绿色防控技术在北京首次使用 , 助力北京市无人机防治京西稻、玉米病虫害提质增效 。
作为“京西稻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创建基地” , 海淀区上庄镇域有1400多亩京西稻种植面积 。 现在正是针对水稻稻瘟病、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主要病虫害进行飞防的好时机 , 海淀区农业农村局启动了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害工作 。
海淀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郑禾介绍 , 此次海淀区无人机防治水稻、玉米病虫害 , 在北京市首次采用了4项国家级绿色防控技术 。
比如针对螟蛾类害虫 , 以往的防治主要针对幼虫 , 而此次采用的生物食诱剂诱杀技术 , 则通过提取多种植物中的单糖、多糖和植物酸 , 混配成具有吸引和促进成虫取食的物质 , 并将其包裹在高分子缓释载体中 , 能够在田间持续高浓度释放引诱物质 , 能够“集中诱杀”成虫 。
“一般每诱杀一头雌性成虫 , 可平均减少300至500头幼虫 。 生物食诱剂不含有任何农药成分 , 不接触农作物 , 无农药残留 , 不污染水源和土壤 。 ”郑禾介绍 , 目前能够成熟应用的生物食诱剂已经覆盖了蝇食诱剂、夜蛾类食诱剂、螟蛾食诱剂和蓟马食诱剂等 , 可以说是虫害防治领域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 , 极大提高了对水稻害虫的防治效果 , 大幅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
此次应用的国家级技术还包括害虫信息素协同农药增效技术和多种赤眼蜂混合释放技术 。 将害虫信息素作为农药使用的助剂 , 跟农药一起喷施后 , 可以增加害虫与农药的接触 , 从而增加防效 。 用特殊结构的释放器配合 , 两个类型的赤眼蜂蜂球用细线链接 , 降落时有极大概率悬挂在作物上 , 可以避免雨水天气影响 , 提升赤眼蜂的孵化效率 , 两种赤眼蜂孵化后寄生习性有互补 , 增强了对害虫的防治效果 。
未来几天 , 玉米病虫害飞防工作也将如期开展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梅向东介绍 , 此次海淀首次使用了该所研制的新型缓释颗粒剂与无人机撒施技术防治玉米病虫害 , 通过无人机将生物农药颗粒剂撒施滚落到玉米喇叭口中 , 从而能够极大地增加持效期 , 保护玉米在此时期不受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甜菜夜蛾、粘虫等迁飞性害虫危害 , 与传统化学农药喷雾相比 , 防护效果至少提高36% 。
四项国家级技术首次在京使用!无人机防治病虫害满满科技范儿
文章图片
海淀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向敬阳介绍 , 自2018年植保无人机首飞以来 , 海淀区已连续4年利用无人机和植保新技术相结合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 此次4项最新的国家级绿色防控技术在海淀区乃至北京市都是首次使用 , 海淀区将进一步宣传推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的应用与示范 , 为助力科技农业发展、农药减量贡献海淀力量 , 为稳产保供夯实科技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