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雇佣模型将被颠覆,数字化催生“液态职场”

2021年8月2日,智联招聘正式启动本年度的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活动 。以“液态职场”为主题,今年的活动旨在评选出为员工提供开放的环境,令个体能力碰撞、整合,迸发更大能量的优秀雇主,探讨企业与员工如何和谐共生,共同应对“不确定” 。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服务的广泛应用,催生各种新型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就业形态和雇佣关系的转折也随之而来 。进入2021年,叠加疫情一年多的持续作用下,就业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工作形式日益灵活 。智联招聘《2020雇佣关系趋势报告》数据显示,在2020年有53.2%的企业选择招聘兼职、临时性员工,25.3%的企业借用其他企业的员工,另有少数企业运用AI技术实现人力成本替代 。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在复工、复产的不确定性,以及用工缺口没有及时填补的环境下,灵活性就业的模式解决了人与企业的痛点 。据公开报道,盒马鲜生、京东、联想集团等企业都采用过此项模式 。同时,商务部也曾下发通知,鼓励企业间通过共享员工保就业稳流通 。
可见,在人力资源短缺,资金吃紧的时期,企业开始把组织目标的各项工作进行科学归类,用更灵活的方式进行工作分配 。在未来,这种灵活性将继续被深耕,决定这一切的关键词,就是“数字化” 。数字化时代赋能之下,雇佣关系、管理模式、应聘诉求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因素恰恰是新时代下就业生态灵活性的核心体现 。在这种浪潮的背后,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源动力,一个是环境、一个是人群 。
外部环境的不可抗因素,让新就业形态加速显现
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的趋势下,涉及到太多产业的深度融合,不同产业间都会出现大量新机会,由此引爆新一轮就业浪潮 。数字化技术可以给企业提供按需使用、灵活定制与弹性扩张的用人服务 。比如平台化、群组等形式,就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式 。随着5G、AI、IoT等技术的发展,以及行业、企业间的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势必会推动就业形态的更新与变革 。
而加速就业新形态显现的,正是外部环境中的那些不可抗因素,就像突袭全球的新冠疫情,让各个行业不得不按下“暂停”键,但相反的,如此时势让灵活用工按下了“快进”键 。不仅在短时间内解决了“用人成本”、“用工荒”的问题,还进一步帮助企业发现并完善了员工认知度、企业需求度,社会包容审慎度等周边问题 。同时,我们也看到,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完美的组织模式似乎再也难以找到一个标准答案 。为了快速适应变化,企业的组织模式必须具备充分的敏捷性和自适应性,不再只依靠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而是能够达成“上下一体”,紧密结合又灵活调整的组织模式才能实现充分的抗风险能力和自我进化能力 。
智联招聘《2021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第四期)》显示,42.6%的受访企业表示进行过灵活用工,19.4%还有长期采用灵活用工模式的打算 。同时,智联招聘《2020 雇佣关系趋势报告》调查显示,为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不确定性,61.6%的受访者保持学习习惯,成为复合型人才,另有 60.2%的受访者进行自我驱动,主动加强专业学习 。换言之,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可以依靠自身的知识、技能、经验结识有默契、有共识的雇主,在获得稳定收入的同时,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对企业而言,在这种背景之下找到的拥有自驱力的职员,其业务技能会更加可靠,未来团队的素质也有望稳步提高 。
Z世代重塑就业观,夯实雇佣关系的新概念
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雇佣关系的转变同样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自由、灵活、多元的工作方式,表现出明确向往,并不只是疫情所迫,恰恰是如今年轻求职群体的主要特征 。尤其伴随Z世代开始走进社会,这种特征更加凸显,这一代人对灵活的工作方式有很高接受度 。个性化、交互性、线上作业,在数字化驱动下,逐渐成为就业形态转变的新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