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一挥就能付款,这样的刷掌支付你敢用吗

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 , 如今移动支付俨然已经成为了许多朋友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 而只需随身携带一部手机、轻轻松松便可实现吃住逛行 , 无疑也是科技改变生活的最真实写照 。 而如果将移动支付产业比作一棵大树 , 那么相关技术显然就是这棵大树的主干 。 不过二维码作为一项古老的技术 , 自从大规模应用以来 , 诸如被偷换二维码等安全性不高的争议就几乎从未间断过 。
手一挥就能付款,这样的刷掌支付你敢用吗
文章图片
由此 , 整个业界也从未放弃过探索新的移动支付方式 。 日前 , 腾讯方面注册了“微信刷掌”、“微信刷掌支付”、“微信刷掌服务”“WePalm”等多个商标 , 并已在部分地区推广非接触式刷掌支付 , 用户只需通过手掌识别即可快速完成付款或身份验证 。 事实上早在去年夏季 , 微信支付与腾讯优图就曾联手开启“刷掌支付”的内测 。 现在看来 , 彼时的“技术预研”或已距离正式落地不远 。
根据此前的相关报道显示 , 腾讯的刷掌支付是基于人脸支付系统的基础上 。 用户需要先在腾讯旗下的“青蛙”刷脸设备上注册手掌 , 并刷脸关联到自己的微信账号 , 完成信息关联后 , 用户在进行线下消费时就只用将手掌对着微信支付设备的扫描区 , 即可确认完成支付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刷掌支付与刷脸支付都是基于同一逻辑 , 属于生物识别技术在无感支付领域的应用 。
手一挥就能付款,这样的刷掌支付你敢用吗
文章图片
既然手一挥就能完成支付 , 可为什么刷脸比刷掌更早完成商业化呢?其实原因只有一个 , 因为识别手掌的技术难度比人脸大得多 。 目前 , 人脸识别的技术是基于人脸的位置、大小 , 以及各主要面部器官的位置信息 。 并且由于诸如云相册等产品的存在 , 用户主动上传人脸信息的情况从PC互联网时代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 也造成人脸信息的数据库极为丰富 , 而基于海量的数据、人脸识别技术也得以快速成熟 。
手一挥就能付款,这样的刷掌支付你敢用吗】与之相对应的 , 则是掌纹数据的收集难度就要提升多个数量级 , 毕竟要让用户主动出示掌纹的情况是十分罕见的 。 除了在间谍特工主题的影视剧里 , 银行、金库、实验室等场景会出现的掌纹识别外 , 几乎就没有其他地方需要用到掌纹了 。
手一挥就能付款,这样的刷掌支付你敢用吗
文章图片
同时掌纹又不同于指纹 , 其是由粗的“线”和细的“纹”组成 ,。 其中 , “线”是在母体中先天生成、不易改变 , 而且是每个人独有 , 而“纹”则可能会因为劳作或其他因素发生改变 , 因此这也为掌纹识别带来了更高的技术难度 。
既然单纯通过掌纹完成身份识别的难度很高 , 业界就引入了掌静脉识别 。 静脉识别即基于手掌静脉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对近红外线的反射频率不同 , 通过使用红外线测绘物体深浅和血红色素吸光特性 , 来获取掌纹纹路和掌静脉的图像特征 。
手一挥就能付款,这样的刷掌支付你敢用吗
文章图片
根据不同个体静脉结构不相同、甚至同一人左右手也不一样的特点 , 掌静脉就能完成对于身份的识别、认证 , 而且掌静脉图像特征是活体时才存在、且支持非接触成像 。
但缺乏掌纹信息 , 就意味着训练AI模型的进度会更慢 , 叠加更高的技术难度 , 也就使得刷掌支付自然比刷脸更晚出现 。 但要说“刷掌支付” , 亚马逊才是这一技术商业化的先驱 。 早在2019年 , 亚马逊就在其线下门店推出了名为AmazonOne的刷掌支付系统 。 甚至于为了向消费者推广这一支付系统 , 亚马逊更是推出了向注册掌纹的新用户给予10美元信用额度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