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很多同学觉得DW-5500看着很眼熟啊 , 貌似并不稀缺 , 其实现在所能看到的其实是G-5500C、GLX-5500以及DW-D5500等型号 , 都是卡西欧为了纪念DW-5500C而推出的型号 。
2、初代MUDMAN:DW-8400
到了1995年 , 正式被命名为初代MUDMAN的DW-8400诞生 。
另外讲个题外话 , 这时候的卡西欧也在细分着手表的使用场景 , 一共设置了五种“人” , 包括了:
1、GAUSSMAN也就是常说的磁人 , 具备在强磁性和泥土尘埃环境下工作的能力;
2、FROGMAN也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蛙人系列 , 符合ISO标准 , 可用于潜水的手表;
3、RISEMAN也就是飞人 , 配备高度和气压计;
4、FISHERMAN也就是渔人系列 , 采用钛防锈表头;
5、MUDMAN也就是文章的主角之一 , 泥人系列 , 防泥防尘 。
DW-8400 , 将所有容易进入泥土和灰尘的按钮 , 都用聚氨酯材料覆盖 , 并且使用了正面的大型灯光按钮 。 即使戴着手套也能轻松点背光灯 , 实用性设计非常优秀 。
在这一阶段 , MUDMAN的形象是如图这样的 , 拿着电钻的鼹鼠
在1998年11月 , MEN IN BLACK系列第二弹(“MEN IN BLACK”系列全面展现了强悍男人的象征) , MUDMAN放出DW-8400BM-1T , 其EL背光显示的是一个拉着滚轮的鼹鼠 。
【卡西欧|陆之捍者——卡西欧G-shcok泥人、泥王系列介绍】1999年12月 , G-SHOCK推出海洋和陆地主题“MEN IN NAVY & KAHKI”系列DW-8400NK-3JR , 其EL背光是敬礼的鼹鼠 。
2000年3月 , 为纪念千禧年 , 推出DW-8400GP-1JO , 其背盖为千禧龙
2000年5月 , G-SHOCK推出“Men in WhiteGray”系列 , 意为在恶劣的环境下展示其先进功能的 , “ G Master”聚集在一起 , 并赋予统一的颜色 , 而DW-8400LG-8JR , 以极地为主题
3、指针款的MUDMAN探索:AW-570
1997年 , MUDMAN双显表款AW-570诞生 , 具有防尘防泥防磁性能
不过这外形 。。。 EMMMM , 耐人寻味 , 哈哈哈 , 估计也并不受欢迎 , 而后没再继续下去 , 其标志为拿着铁锹的鼹鼠
4、2006年G-9000诞生
这一阶段开始的泥人 , 应该就是现在大家接触最多、最常见的泥人了
首先是G-9000 , 非常经典的外观设计 , 配备了一个双照明灯 , 可同时照明LCD和转盘 。 夜间的可见度大大提高 。 灯光的余辉时间可以在3秒和5秒之间切换 。
其防尘防泥不仅适应了沙尘滚滚的拉力赛环境 , 高强度的防震性能还为车手提供了精准的时间保障 , 所以甚至成为了世界上最艰难的拉力赛——达喀尔拉力赛的指定用表
而我自己也是购买过G-9000的军绿色和京东黑红色 , 非常小巧的表盘 , 所以佩戴时还是比较舒适的 , 唯一的缺点就是其按键由于做了防泥的处理 , 其实并不是很好按
背刻图案为开车的鼹鼠
目前G-9000还是能买到全新的 , 价格大概是500左右
5、2006年 , GW-9000诞生
与G-9000同年推出的 , 还有GW-9000 , 也就是经典的五眼泥人 。 之前的文章也提到了 , 带有GW前缀的就是带有电波对时功能的 , 但此时的电波还只是五局电波 , 包括日本(2个电台) , 北美 , 英国和德国 , 同时还具备太阳能功能
所以 , GW-9000的背刻图案就是一只在收波的鼹鼠
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一款五眼泥人的 , 但可惜出的表款并不多 , 目前全新的也很难买到了
6、2008年 , GW-9010诞生
到了2008年 , 中国正式使用标准时间电波 , G-SHOCK也将原本的5局电波拓展至6局 , 推出搭载全球6局电波接收的GW-9010-1JF 。
- 本文转自:新华网2022年8月3日|“开源生态、共创共享”第二届汽车开发者大会落幕
- bilibili|B站面试官称:B站用户是生活里的失败者(Loser)
-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陆芳8月5日至6日|这场大机器人开发者大赛,比的是传统文化与智能科技的创新融合
-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7日讯(记者朱佳琦)“先来跳个舞吧!”“好的|“悟空,来,跳个舞吧!”多款机器人亮相工业设计博览会
- 高德地图|微软调配Xbox Series S RAM资源让开发者进一步发挥主机的性能
- 昇腾AI|院士、百万博主、机器汪齐聚一堂,昇腾AI开发者创享日很烧脑!
- 【科技一线的奋进者】张晓燕:扎根土地的农科人
- 吉列×王者荣耀:改变剃须,别让胡渣暴击你
- 网约车|i7和i9价格倒挂更超值!机械师创物者16是否值得选?
- 如何在云中部署低延迟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