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了打败太平天国 想出了2个笨办法 后世极为推崇

湘军的“挖长壕围城”和“围城打援”战术,最终击败了太平天国 。曾国藩和他的湘军在我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的战术灵活且实施得当,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敌军弱点 。这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战争经验和启示 。历史的镜鉴告诉我们,战争中的战略决策和战术选择至关重要,而湘军的成功充分展示了军事智慧的力量 。

曾国藩为了打败太平天国 想出了2个笨办法 后世极为推崇

文章插图
1851年1月,广西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很快势力迅速壮大 。清朝派军镇压,但是清军绿营兵和八旗军已经不堪一击,对战太平军节节败退 。经过两年的时间,太平军攻入了当时清朝的第二大城市南京,并在此建都,形成了与清廷南北对峙的政权 。面对不堪一击的清朝正规军,咸丰皇帝束手无策 。只得听从大臣肃顺的建议,让汉族大臣办团练,与正规军一起镇压势不可挡的太平军 。于是,历史选择了曾国藩、胡林翼为首的湘军 。1854年2月,曾国藩编练的湘军崭露头角,进入对阵太平军的战场 。
曾国藩为了打败太平天国 想出了2个笨办法 后世极为推崇

文章插图
湘军很快成为太平军的克星,虽然双方互有胜负,但经过十年的战斗,湘军最终攻破了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勘灭大乱,留下了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什么清朝正规军无法打败太平军,而地主私人武装湘军却最终灭了太平天国?这其中的原因值得后人前仆后继的探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战略战术的角度来分析湘军的优势,并探究湘军为何能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取得巨大胜利 。太平天国的主要势力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包括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和浙江,其中太平军占据着武汉、九江、安庆和南京等重要城市 。曾国藩和胡林翼选择了从上游向下游的战略进攻方向,逐个攻破太平军的据点 。
让我们以太平军的“九江保卫战”为例,来分析湘军采取的“围城”战术 。
湘军名将李续宾等发现强攻难以得逞,于是采取了“长围坐困”的策略 。在5个月的时间内,湘军从城西的官牌夹到城东的白水港之间开掘了6道深壕,对九江东、西、南三面实施严密包围 。同时,湘军的水师从北面封锁了九江城,使其与外界失去联系,成为一座孤岛 。太平军的增援部队无法穿越湘军坚固的防御工事,城内的1700名太平军士兵陷入了严重的粮食短缺 。最终,当湘军攻入城内时,太平军已经力竭,无力还手,最终被全部歼灭,九江城被湘军收复 。
【曾国藩为了打败太平天国 想出了2个笨办法 后世极为推崇】
曾国藩为了打败太平天国 想出了2个笨办法 后世极为推崇

文章插图
湘军不仅采用了巨蟒缠人式的攻城方法,还创造了“围城打援”的战术 。所谓“围城打援”,指的是派遣一支军队用深沟高垒将敌人的城市团团围住,同时安排多支军队在交通要道上阻击敌人的援军,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这一战术的提出者是胡林翼,而曾国藩对胡林翼的方法表示完全赞同 。
“围城打援”和“长围坐困”这两大战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湘军将这些战略构想运用在太平军的“安庆保卫战”中,效果显著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负责围城,他擅长挖沟围城,率军在安庆城下修建双层壕墙,湘军居于内外壕墙之间,以逸待劳 。而多隆阿则负责打援,他既勇敢又善于谋略,多次领大军击败太平军猛将陈玉成的部队 。在安庆保卫战中,陈玉成的精锐几乎被湘军消灭 。
陈玉成是太平军中的主要精锐,而且势力要大于李秀成 。在湘军的“挖长壕围城”和“围城打援”的战略下,湘军最终于1861年8月攻陷了安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