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电商巨头困境反转,阿里和亚马逊的殊途同归( 三 )


谷歌和META的数字广告业务都遭到TikTok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冲击 , 沃尔玛和塔吉特这些传统零售商则受困于严重的库存危机 。 亚马逊既然保持住了份额 , 其实就代表另一种增长 。
举个例子 , 假如美国零售规模是1万亿美元 , 沃尔玛市场份额是10% , 亚马逊市场份额是5% , 亚马逊的零售额是500亿美元 。 一旦经济衰退 , 零售规模下滑为8000亿美元 , 沃尔玛市场份额变成8% , 亚马逊市场份额变成7% , 亚马逊的零售额是560亿美元 , 微涨但增速大幅放缓 。 但市场这个时候看的是未来 , 看到的是亚马逊市场份额变成7%了 , 大家觉得一旦零售额重新恢复到1万亿美元 , 亚马逊可以保持住7%的份额 , 最后的零售额将变成700亿美元 。
对阿里来说 , 确定性也在于此 , 我们可以将其按两个方面去分析 。
其一是电商基本盘部分 , 正如前文所述 , 阿里在这个季度的宏观环境下维持了可观的收入水平 , 反映其经营策略稳健 , 商业化的效率较高 , 能赚取市场α之外的收益 。 当宏观商业回到强势区间 , 阿里现在积累的经验对于高效增长更有意义 。 另外 , 这也说明目前还没有对手能真正威胁阿里的地位 , 路遥知马力 , 烈火炼真金 。
其二则是核心商业之外的业务 , 包括新兴业务、海外业务等部分指标 。 比如受疫情影响比较明显的本地生活板块 , 在6月时GMV就完全恢复了正增长 , Q1本地生活服务业务收入106.32亿元 , 同比增长5% , 6月高德日均活跃用户还创下超1.2亿的新高 。 饿了么和盒马、高鑫零售等板块密切配合 , 推动多业务引擎协同发展 。
菜鸟 , 物流运力的直接反映 , 一季度外部收入占比已经达到70% , 而且通过推动送货上门等方式加强消费者粘性 。 淘菜菜 , GMV同比增长超200% , 而且环比亏损大幅收窄 , 商业模型健康度加速提升 , 其他新业务也是如此 。 阿里云和钉钉 , 一方面是在云计算里领域竞争力越来越强 , 获取订单的商业化能力强于对手;另一方面软硬件生态在进步 , 长期布局有前瞻性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的12个月 , 超1.23亿消费者在淘宝天猫年度消费超人民币10000元 , 跨年活跃率约98% 。 维持对核心用户的吸引力 , 以及新业务的增长潜力 , 意味着即使宏观因素影响 , 阿里也能最大程度地锁定市场需求 。 阿里之所以有能力逆势增长 , 一是保持宏观波动中的确定性 , 二是保证长期增长的动力不减 , 这是他和亚马逊的相同之处 。
阿里Q1回购了3860万股 , 价值35亿美元 , 3月宣布上调回购规模后 , 截至6月30日还有120亿美元回购额度未使用 。 另外 , 阿里本季度的自由现金流状况、净现金状况十分健康 , 即使宏观不佳 , 阿里的基本面、信心、发展能力都没有被显著影响 , 这是支持困境反转和赢得长期竞争的逻辑所在 。
市场看的是未来 , 假设经济衰退的预期一直持续 , 巨头发展的关键在于可以抢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 , 转化为自身的增长 。 比如当前数字广告市场顶部明显 , 甚至开始损失规模 , 但顶尖流媒体却能逆势增长 , 对手的订单流向巨头 。 等到经济变好了 , 巨头又能靠自身护城河把市场份额的增长延续下去 。
总而言之 , 宏观逆风下 , 超级巨头业绩更稳定 , 现金充裕 , 业务结构更好 , 最后更能通过赢下对手的份额获得增长 。 这些优势会成为向心力 , 吸引寻求确定性的资金 , 估值逻辑就这样转变了 , 股价会在几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更稳定 。 对这些困境反转的概念股来说 , 如果恰逢上行周期 , 就是布局超额收益的机会 。
【航天|电商巨头困境反转,阿里和亚马逊的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