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陈梦溪《终结者》系列电影的经典成为了一代人...|机器会产生自我意识吗?人工智能会“背叛”人类吗?( 二 )


从一名普通读者的阅读感受来看 , 江波似乎对于人工智能的想象过于温柔了 。 我们能从作品中感受到作家对于一件事物发展的态度是乐观还是悲观 , 然而在江波眼中 , 乐观和悲观取决于不同的立场 。 在他看来 , 如果机器人最终取代了人类 , 那么从乐观的角度来看 , 这是人类的进化 , 人类可以长生不死了 , 更强大了 。 从悲观的角度看 , 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已经消亡了 , 机器统治了世界 。
“对于生活在智能世界中的人类 , 我想最可能的结局是一种‘赎买’ , 机器人以无微不至的服务 , 舒适的生活 , 换取人类的不生不育 , 沉浸于无穷无尽的满足中 , 最终快乐地死去 。 留下的是一个智能机器的世界 , 这个世界可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根基 , 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和人类迥乎不同的文明形态 。 ”江波觉得 , 可以把这个称之为新人类文明 , 或者机器文明 , 看个人的喜好 , 所以他并不以悲观和乐观来标注他的创作 , 他偏好的科幻是“合理”——基于现实 , 基于科学原理 , 基于逻辑 。
书乡专访
江波:科幻作家高估也低估了科技发展
书乡:人工智能方面的科幻小说 , 有哪些对您影响比较大?
江波:一是《2001太空漫游》中的哈尔 , 这个因为自相矛盾的指令而发疯的人工智能 , 对后来的科幻创作影响极大 。 二是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系列 。 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短篇系列 , 是一种逻辑之美 。 在他写作的那个时代 , 人工智能更多还是在一种概念阶段 。 这些小说也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色 。 但凭着机器人三原则这样的逻辑设定 , 衍生出许多有趣的小故事 , 对我的启发非常大 。
书乡:您在序言中提到 , “眼下的世界到了另一个节骨眼上 , 人工智能的发展让人类进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 。 作为科幻作家 , 您如何审视人工智能对未来的影响?
江波:人工智能对未来的影响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 往高里估计 , 它会取代人类文明 , 或者我们可以把它称为人类文明的继承者 。 往低里估 , 它会极大帮助人类减少劳动需求 , 从而重新定义人类社会形态 。 即便是它的下限 , 对人类社会也是革命性的影响 。
书乡:一些人工智能方面的科学家认为 , 以我们目前的人工智能发展的水平 , 还不足以担忧“机器人统治人类”这样的许多科幻小说中发生的较为极端的可能性 , 您怎么看?
江波:这种说法当然是对的 。 当前的人工智能 , 最多发展到了类似于昆虫大脑的水平 , 当然这是个巨大无比的昆虫 。 昆虫的特点 , 就是行为的高度可预测性 , 可以称之为本能 。 复杂行为的产生 , 是多种本能的综合 , 是对本能行为的取舍 。 人工智能暂时还没有这种设计 , 自然也不会产生相关的威胁 。 但我相信这会是发展方向 , 人工智能会被用于多任务的情况 , 而在多任务情况下做出取舍 , 复杂行为就产生了 , 自我意识也就随着复杂行为的到来而到来 。 当下的确不必担忧 。 但这里有个前提 , 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一直是线性的 , 但很可能人工智能的发展是非线性的 , 当人们发现如何把两个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综合在一起 , 此类的尝试就会突飞猛进 , 从而在很短时间内就孵化出高度智慧的人工智能 。 这样的可能因为是未来情景 , 你很难用现在的技术条件去估量它 。 这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可能 。
书乡:您怎么看科幻作家的想象与现实的关系?
江波:科幻是一个大圆 , 而现实是另一个大圆 , 两个大圆之间只有极少的重叠 。 从科幻研究的角度来看 , 科幻小说首先是一种娱乐文化 , 小说最初发展出来的目的就是提供大众娱乐 , 是一种消遣 。 科幻小说也不例外 。 但科幻小说也有独特的价值 , 那就是科幻小说和科技密切结合 , 虽然小说中描述的技术都不一定正确 , 但对于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很有好处 。 许多科学家工程师 , 甚至还有企业家 , 都认为科幻小说是自己青少年时代的良好精神食粮 , 这不是偶然 。 另外就是 , 科幻小说中和现实结合得较为紧密的一部分 , 其实具有未来主义的特点 , 是科幻小说家从自己的角度对未来社会可能发生的情景进行推演 。 科幻小说中的明珠 , 除了娱乐价值 , 它还提供了严肃的思考 , 对社会未来的走向进行生动的描述 , 激发人们的向往或者警惕 , 这就是和现实最贴近的一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