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该如何解读用户行为分析呢?( 二 )


1、在设计用户行为时 , 可以从七个阶段去考虑 , 避免出现让用户感到困惑的情况 , 从而设计出更好的产品;
2、当发现用户在完成某个任务时发生问题 , 可以将该过程分解 , 从而找出是哪个阶段出了问题并解决问题 。
二、洞察用户需求设计用户行为
再让我们回归运营思维 , 这里涉及到背后的一个逻辑:卖货是结果 , 比如对于教育培训类产品的运营来说 , 首先要帮助用户尽快建立对产品/课程/服务的信任 , 用户关注—用户信任—购买课程—推荐/复购 。
为了便于理解 , 我们举个粟子:
假如一个用户想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 暂时没有一套清晰的学习进阶策略 , 那TA选课购课的路径可能是这样子的:
打开APP—在搜索框输入搜索关键字:数据分析(可优化环节1)—在系统推荐的课程列表找自己觉得合适的(可优化环节2)—进入课程详情页/明星讲师主页(可优化环节3)—根据内容判断是否合适(可优化环节4)—下单、加购、收藏或离开(结果) 。
根据用户的行为路径 , 运营可优化的关键点有(如下图):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该如何解读用户行为分析呢?
文章图片
图2:行为路径优化
从上面的案例 , 我们可以看出 , 不同的需求洞察会决定我们的运营方向和具体的执行工作 。 所以正确、有效的需求洞察会让运营工作事半功倍 。
三、行为设计的量化和衡量
业务环境的变化带来对运营人素质要求的变化 。 曾经 , 运营 , 尤其是用户运营主要是靠人脉和资源 , 活动运营靠创意 , 主要是靠软实力 , 即不太好量化和衡量的东西 。 现在 , 运营人员需要有更强的逻辑能力、数据分析能力 。 这些是硬实力 , 可以被考核评估出来 , 也是可以不断复制应用的 。
当我们根据设计心理学 , 为用户打造更可靠的信任感 , 帮用户快速感知产品的核心价值 , 规划出用户在产品中高效的转化路径 , 通过不同的运营手段让更多的用户尽快完成关键行为 , 提升转化过程中每一步的产品体验 , 减少每一环节的用户流失 , 而这一系列运营活动需要我们更科学细致地提高转化率 , 对产品中关键路径的转化设置漏斗模型 , 以确定整个流程的设计是否合理 , 各步骤是否存在优化的空间等 。 通过这样 , 了解用户来到网站的真正目的 , 为他们提供合理的访问路径或操作流程 , 如此实现精细化运营 。
别再抱怨“我懂这么多道理 , 也没过好这一生 。 我懂了那么多逻辑和套路 , 依然还没有走上人生巅峰 。 ”其实 , 每多懂一点 , 就可能对工作有多一些的帮助 。 运营是一个体系化的工作 , 由于没有一个标准的体系可以直接套用 , 所以在运营工作中 , 我们要注重实战、快速迭代 , 实验效果 , 持续优化、总结复盘和形成自己运营方法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