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元宇宙医疗五大场景爆发前夜( 四 )


实际从当前监测、检测设备的发展来看 , 第一场景的应用已经初具规模 , 华为、苹果、三星等可穿戴设备持续迭代 。 7月27日 , 华为最新发布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WATCH3Pronew , 支持ECG心电分析 , 配合获得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华为心电分析提示软件 , 可提示成人窦性心律、心房颤动、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 。 而自2020年以来 , 华为智能穿戴业务在国内已经取得了四张医疗器械注册证 , 腕部心电血压记录仪、心电分析系统、心率失常分析系统、腕部单导心电采集器 , 这对建立个人健康智慧中心提供有力的支持 。
未来随着AR/VR等混合现实技术的发展 , 患者还可以远程获得自助检测的技术支持 , 医疗检测的门槛将得以进一步降低 , 将有更多的设备走出医院进行分布式部署 。 可穿戴便携式无感化设备的出现 , 与移动互联网相融合 , 起到可达万物的数字化枢纽 , 为元宇宙医疗的建设提供底层数据源 。
当这五大场景的健康数据收集新基建完成后 , 分级诊疗将加速推进 , 医疗资源将进一步下沉 , 就医关系与医学研究都将迎来重塑 。 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挤兑将得以缓解 , 坐诊医生的时间将得到更合理的分配 。 医生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复杂疾病的诊断、学术研究以及创新工作中 。
实时健康监测、家庭检测、社区就近检测将可以满足大部分非急症患者和慢病患者需求 。 未来 , 当这部分患者在发生医疗需求时 , 将第一时间由人工智能医生为其进行智能诊断 , 判断医学检测需求 。 患者的医学检测将视具体情况 , 由可穿戴设备、家庭便携式设备、社区设备、第三方检测中心或医院完成 。 人工智能医生将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医学检测指标实时进行评估诊断:对于病情较轻、较标准化的患者可直接出具诊断意见并开具处方 , 患者可通过线上平台实现配药到家 , 实现全程智能及自主化操作 。 对于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 , 人工智能医生将发起远程人工助诊完成诊断 。 对于仍无法准确诊断的复杂病情患者给予线下转诊导流并一键完成预约 。
从消除城乡就医差距来看 , 城市患者的医院现场就诊频次将大大降低 , 乡村患者的异地就医压力也将大幅缓解 , 在人工智能诊断、云端诊断等技术的帮助下 , 小病不出村 , 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目标也将更好的实现 。
与监测、检测类设备的发展格局相类似 , 辅助治疗及康复设备的智能化也正迅速发生 , 后续也同样会按上述五大场景进行下沉、重新部署和覆盖 。
消费级与医疗级产品边界逐渐模糊
见微以知萌 , 见端以知末 。 有人会认为元宇宙医疗距离我们还很遥远 , 然而行业创新的影响会先从我们生活中得以体现 。
从近在眼前的创新来说 , 可以看到健康监测类传感器正在加速铺开 , 消费级产品和医疗级产品的边界将逐渐模糊 。
智能手表 , 无论是成人手表、手环还是儿童手表 , 正在向健康监测加速延伸 , 其专业化程度也在向医疗级迅速靠拢 。 消费电子的头部品牌已经发布了多款带有血氧饱和度、ECG、血压、血糖监测的智能手表、手环 。 苹果、华为 , 以及数家国产品牌都分别有软硬件通过了NMPA医疗器械审批 。 这些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数量已轻松突破千万级别 。
智能耳机也正在同步升级运动健康监测功能 , 已有一些功能正向医疗级靠拢 , 如心率监测、运动状态识别、颈部姿势识别等等 。 这些可穿戴设备的监测、检测功能也正同时向着无感化发展 , 将进一步降低用户接受门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