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热归热,这些“锅”高温可不背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 7月以来 , 我国多个省份出现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 , 局部地区气温甚至达到了40摄氏度 。 于是 , 一波与高温天气相关的谣言也趁机“作乱”——夏季高温要当心臭氧细菌、天热缺氧大明湖群鱼跃出水面、济南市交通信号灯被晒化……
热归热 , 但我们不能把所有“锅”都让高温天气背 。 今天 ,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就对7月出现的谣言逐一进行盘点 , 帮您拨开迷雾、找寻真相 。
夏季高温要当心臭氧细菌? 真相:没有臭氧细菌这种物质
今年 , 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新词——臭氧细菌 。 相关传言称 , 今年夏天全国各地天气异常闷热、光照强烈 , 导致臭氧细菌数量增多 。 若被臭氧细菌“感染” , 会引发心脏病、呼吸道疾病等多种疾病 。 为防止被臭氧细菌“感染” , 高温天气公众尽量不要出门 , 早上九点至下午五点之间不要打开门窗通风 。
对此 ,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环境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南开大学教授冯银厂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并不存在所谓臭氧细菌这种物质 , 因此“被臭氧细菌‘感染’会引发心脏病、呼吸道疾病等多种疾病”的说法也是无稽之谈 。
臭氧是大气中的重要微量组成成分 , 是氧气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 “大部分臭氧集中在距离地面10至30千米的平流层中 , 仅有10%左右的臭氧存在于距离地面较近的对流层中 。 ”冯银厂介绍道 。
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够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 , 像一道天然屏障保护着地球生物圈 , 使动植物免受危害 , 因此臭氧也被称为“地球的保护伞” 。 但是 , 对流层中的臭氧却是一种污染物 , 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 。 根据我国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臭氧浓度最大8小时均值超过每立方米160微克 , 就形成了臭氧污染 , 如果超过每立方米215微克就构成了中度污染 。 臭氧污染可以刺激、损害人体心血管和黏膜组织 , 因此虽然我们不用担心莫须有的臭氧细菌 , 但却不得不防范臭氧污染 。
“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是生成臭氧的主要前体物 , 这两类污染物在高温、强日照的情况下会发生一系列大气光化学反应 , 造成臭氧污染 。 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来源很广 , 其中汽车尾气是重要的来源之一 。 ”冯银厂建议 , 对于患有哮喘的人或者是老人、儿童 , 可以在光照强烈的中午时段减少外出 , 远离大马路、高架桥等车流密集的区域 。
天热缺氧大明湖群鱼跃出水面? 真相:鱼群或因受到外界惊扰才表现异常
传说中的“鲤鱼跃龙门”有着吉祥之意 , 不过在生活中却不多见 , 因此近日一个“大明湖雨后群鱼跃出水面跳上游船”的视频成为网络热点 。
在视频中 , 两人乘坐一条小船荡漾在荷花深处 , 周围大量鱼儿争先恐后地跃出水面 。 对此奇景 , 网友众说纷纭 , 有人说鱼儿跃出水面是因为高温缺氧 。 那么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对此 , 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研究员陈成勋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鱼群跳跃并不是由高温缺氧造成的 。 鱼缺氧时 , 会浮在水面呼吸 , 状态比较低迷 , 不可能跳出水面 。
“一般情况下 , 鱼群受到外界惊扰 , 会产生应激反应 , 可能出现跃出水面的情况 。 ”陈成勋分析道 , 从视频上来看 , 跃出水面的是鲢鱼 , 它属于上层鱼类 , 主要在水的上层生活 , 跳跃也可能是摆脱猎食者的一种反应 , 属于它的天性 。
而且 , 这种鱼脾气比较急躁 , 更容易因外界环境的刺激而受到惊扰 。 出现视频中集体跳跃的情况 , 可能是因为电动船发出了巨大声响 , 使得鱼群受到惊吓导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