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精神鸦片”不是批评互联网的好姿势

互联网|“精神鸦片”不是批评互联网的好姿势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人间三角
一篇文章让网易股价一度跌超15%,腾讯控股一度跌近9%,码字人的春天来了?
这篇创造“奇迹”的文章标题叫做《“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任何一个产业、一项竞技都不能以毁掉一代人的方式来发展”》。
但是,与其说这是一篇文章的威力,不如说风暴是由发表的平台与发表的时机共同制造的。
批评游戏的文章何其多也,光是“精神鸦片”“电子毒品”这类修辞就不知媒体用过多少次了。这篇文章不管在调查上还是思想上都没有太多独到之处,但是偏偏能够掀起这么大的风暴,我们不必装糊涂——只因为当下整个互联网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微妙时刻。
这篇文章说了什么不重要,它传递出或者外界以为它传递出的信号才重要。所以这篇文章才能够迅速传遍全网,引发各界解读乃至资本市场的动荡。
但是有几个成语我们都熟悉,“风声鹤唳”“杯弓蛇影”“狐假虎威”等等。今天中午前后,首发平台自己把文章删了,这就更耐人寻味了。
文章到底是什么来头?中间发生了什么?又是一轮新的猜测。
我不想参与猜谜游戏,因为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公布。
我想谈论的是“批评互联网的姿势”。
1994年4月,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胡启恒专程赴美拜访主管互联网的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代表中方重申接入国际互联网的要求;4月20日,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第一条TCP/IP全功能链接,中国互联网时代正式开启。
27年过去了。中国互联网不再是需要呵护的儿童,不再是需要容忍的青春期孩子,而是已经长成了需要承担责任的成年人。
这两年,整个互联网在社会上的形象出现了很大程度的恶化,其中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更多是长大之后必须付出的代价,必须经历的阵痛。
如果说互联网现在承受了不该承受的重压,那么之前互联网也得到了不该得到的眷顾。总体来讲,互联网是中国市场化最充分、盈利模式最透明的领域,是财富与能力最正相关的领域。我认为迄今为止,这个判断依然是准确的。
作为写作者,不管是身在媒体还是身在自媒体,当我们在批评互联网的时候,都应该悄悄提醒自己一句:假如没有互联网,中国会更好吗?
不要轻视言语的力量。好的话语体系与好的治理体系是强相关的。
语言腐败的后果是严重的,它会败坏人们的心智,扰乱整个社会的信号传递机制。什么是语言腐败,“它要捍卫那些本质上没法捍卫的东西,或者它要假装做那些它本身并不想做的事。”
在2021年的今天,把数千亿规模的游戏产业说成“精神鸦片”,就是语言腐败一个具体而微的表现。
我们知道游戏产业发展到千亿规模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如果游戏是“精神鸦片”,这些年来整个中国社会要负什么责任?有的城市提出打造“电竞之都”,更是平白蒙受飞来的污水。
游戏可不可以批评?当然可以。但是有益的批评应该是就事论事的,应该是思辨的、动态的,不应该是挥棒子的、贴标签的、二元对立的。
在“人人得而骂之”的氛围下,批评的姿势是最容易不断劣化的。假如今天倒霉的是张三,甲说张三不检点,乙说张三是人渣,丙说张三是恶魔,很快张三就要为世界大战的爆发、人类灵魂的堕落负全责了。
把批评搞成批判甚至批斗,受伤害的反而是批评本身,因为原本最值得批评、最需要改进的点,被大喇叭声盖过了。
比如我喜欢的一个作者慕峰,他在文章里说手游行业有一个非常糟糕的现实,就是“通过成瘾性设计、以氪金为唯一目的。”非常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