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技术|与“中国芯”一同成长的“芯青年”】“235杂合 , 听力学检测正常 。 ”看到结果的吴迎喜极而泣!此时他最想感谢的人 , 就是80后科研工作者张冠斌 , 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芯片系统主要开发人员 。
对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进行检测 , 曾经是一道难题 。 而张冠斌凭借一枚小小的生物芯片 , 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
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后 , 张冠斌加入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 , 从事生物医药研究 。 那时 , 成人耳聋基因芯片诊断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
“谢谢你们的芯片技术帮我找到致聋原因 , 可是 , 我能生出健康的孩子吗?”张冠斌读博期间一次临床实验时 , 听到一位耳聋患者的哀叹 。 张冠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芯片技术能检测成年人的耳聋基因 , 可新生儿检测领域却是一片空白 , 这可能让很多患有听觉障碍的孩子失去及早干预的机会!”
从零开始 , 向那片空白地进发 , 研究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芯片系统!
张冠斌和团队很快遇到了问题:如何把识别基因序列的磁珠通过探针连接到芯片上?磁珠量级以微米计 , 探针只有6.8纳米长 , 二者差距甚远 。
辗转反侧 , 夜不能寐 。
一天上班路上 , 他无意间观察到一只毛毛虫攀附在路边绿植的茎秆上 , 蠕动着向上爬行 。 灵感就在此时意外迸发:“毛毛虫的脚这么小 , 可它能将自己硕大的身躯紧紧附着在植物上 。 为什么?因为它的脚足够多 。 或许可以增加探针的密度 , 去实现连接!”
几番尝试后 , 磁珠与芯片连接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 2018年 , 遗传性耳聋诊断芯片系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2021年11月 , 全国接受了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的新生儿突破500万人 , 直接避免了受检者及家庭成员13万多人因使用药物不当致聋 。
当前 , 我国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已走进医疗领域 , 尤其是在遗传性耳聋筛查、检测和医疗干预等方面 , 领先世界许多国家及地区 。 浸透着“芯青年”汗水与匠心的芯片 , 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
“当患儿的父母紧握着我的手时 , 我感受到爱、希望和温暖 , 这不就是科学的意义所在吗?”张冠斌说 。
从追赶到开创 , 相信自己、相信“中国芯”
“小伙子 , 外面什么天气啊?”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走廊里 , 站满了等候研究生面试的学生 , 一位中年人突然走来问了陈云霁这样一句话 , 把一心准备面试的他给“问蒙了” 。 回了回神 , 才回答“是晴天” 。
“下一位 , 陈云霁 。 ”他推开考场的大门 , 却发现这位中年人坐在了面试官席上 。 原来 , 这就是国产芯片领域的专家胡伟武教授 , 陈云霁后来的导师 。
胡伟武教授询问面试者天气的原因 , 陈云霁是后来才知道的 。 胡伟武说:“那时候我整整一周都没出研究所了 , 才想问问外面的天气情况 。 ”
这意外的回答 , 深深感动了陈云霁 。 忘我精神 , 在师徒之间传承了下来 。
近十年间 , 陈云霁在导师的带领下一直在国产芯片领域深耕 。 2008年 , 25岁的陈云霁博士毕业后成为龙芯3号主要架构师之一 。 29岁 , 他成为中科院计算所的博士生导师 。
“要向无人区进发 。 ”随着科研的深入 , 陈云霁脑海中的这个声音越来越响 。 此前的工作大多是“追赶” , 虽然一些成绩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 但终究是和国际上的芯片研究者在同一个赛道竞争 。 陈云霁想做的是“开创” , 另辟一条新赛道 , 让中国成为领跑者 。 于是 , 他把研究领域转向人工智能与芯片设计的交叉研究 。
- 无人机|“上天入地”技术多了,“战高温”人少了
- 集成电路|深度调研|2022芯片设计业人才市场趋势,附报告下载
- 光刻胶|上海新阳正式官宣,事关国产7nm芯片
- iOS|雷军也低调了! 小米或成最强国产手机芯片厂: 新自研澎湃芯片被曝光
- 专业技术|“伏羲”工控“中枢”摘下中国专利金奖
- FAST|香山科学会议:凝聚科学目标 统筹大科学装置建设与应用
- Intel|回归初心 Intel专注核心芯片:6大非主流业务已卖掉
- 苹果|iPhone 14 Pro或将升级OLED屏:与折叠屏同款材料 标准版阉割
- 新型太阳能电池的下一场盛宴,可能与现在的公司无关
- 深圳中凝科技公司专注气凝胶技术研发与应用 让新材料走入你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