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花光100亿元,每日优鲜“败走”前置仓,叮咚买菜能否破局?( 二 )


4年花光100亿元,每日优鲜“败走”前置仓,叮咚买菜能否破局?】据东北证券研报数据 , 前置仓模式的履约费用是传统中心仓电商的3倍 , 平台型电商的2倍 , 社区团购的6倍 。
“生鲜电商注定是一个需要深耕供应链的行业 , 菜篮子的钱并没有特别好赚 。 ”郑欢表示 , 这一行业的特性决定了商业化的“天花板” , 以叮咚买菜为例 , 近年来加大了自营商品和预制菜的比例 , 降低原料成本的同时 , 适当地提高了毛利率 , 但即便如此 , 财报依然显示尚未全面盈利 , 只是亏损正在收窄 。
要想摆脱“卖得越多 , 亏得越多” , 通常来说有两条路可走 , 其一是提高效率 , 降低运营成本 , 其二是向消费者收费 。 事实上 , 每日优鲜此前曾推出“每天首单免运费”的优惠信息 , 之后便取消了 , 这也是变相地“向消费者收费” 。 至于降本增效绝非一日之功 。
显然 , 每日优鲜并没有等到“解渴”的那一天 。
前置仓仍有想象空间
至于前置仓的未来 , 郑欢认可其存在的价值 , 但只能作为生鲜电商的补充业态 , 并不具有普世替代性 。 前置仓和运力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仓库多 , 运力可以适当减少 , 反之则必须加大运力 , 但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租金和人工之贵 , 大家都有目共睹 , 因此如何平衡前置仓和运力的投入 , 需要电商平台不断磨合总结 。
4年花光100亿元,每日优鲜“败走”前置仓,叮咚买菜能否破局?
文章图片
“在生鲜电商领域中 , ‘最后一公里’难题是普遍存在的 。 ”郑欢认为 , 在低客单价和高复购率的趋势下 , 生鲜电商仅仅靠拼运力 , 难以实现规模效应 。 相比之下 , 社区电商采用的隔日达和门店自提的模式 , 既能将社区的生鲜需求一次性送达 , 用冷链运输车替代“小电驴” , 还能通过消费者自身消化了“最后50米”的运力 , “毕竟下楼买菜也是不少市民早已习以为常的消费习惯 , 如今变成小区门口自提 , 适应起来也比较快 。 ”
东北证券也指出 , 前置仓定位在一二线城市 , 与社区团购错位竞争 。 前置仓提供的价值是为消费者极速送达高质量产品 , 而社区团购提供的价值是极致性价比 。
郑欢还发现 , 一些生鲜电商正在发力“产地直采”模式 , 特别是稀缺的“时鲜货” , 从产地直接送到用户手上 , 平台可以减少库存压力 , 实现轻量化运营 , 消费者也乐于为“稀有”“新鲜”付出略高的价格 。 “不过这种双赢的模式 , 适用范围比较小 , 局限于少数尝鲜类产品 , 类似于青菜、土豆等大众消费品则难以支撑 。 ”
另外 , 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 , 也是生鲜电商的发展方向之一 。 传统菜场和商超已能满足多数市民的生鲜需求 , 只需要通过饿了么和美团等第三方外卖平台解决运力 , 再增加些许分拣人员 , 就能以最小的成本转型线上业务 , 至少可以分一杯羹 。
当然 , 前置仓“天花板”在哪里 , 仅凭每日优鲜的“折戟” , 也不足以说明一切 。
目前 , 电商平台的竞争下半场 , 正从规模转向效率 。 叮咚买菜在2021年第三季度将经营战略调整为“效率优先 , 兼顾规模” , 注重提升毛利率和运营利润率水平 , 实现高质量增长 。 据天风证券测算 , 在毛利率25%的假设下 , 客单价达到58元、单仓日单量达到1000单时 , 能实现履约层面盈利 。 换而言之 , 前置仓的发展前景仍有想象空间 。
艾瑞咨询一份报告预计 , 2025年中国生鲜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6.8万亿元 , 受疫情影响 , 生鲜电商加速发展 , 预计2023年生鲜电商行业规模将超万亿 , 多种模式并存的格局仍将持续 。 前置仓的政策利好也不少 , 2021年7月 , 商务部等印发《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提出 , 菜市场、前置仓成为需要优先配齐的基本保障类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