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朗读,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朗读,兰亭集序

文章插图
一、【注音朗读】参看课文脚注(或查词典),给文中陌生词语注音 。之后,有节奏地朗读全文 。
二、【初步感知】朗读之后,合上书,在此书写:我感知到作者王羲之既喜乐而又悲痛的复杂情感 。
三、【标题解读】我这样理解本文的标题:
“兰亭集序”是关于兰亭的诗文集的序言 。序:序跋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 [?也有列在后面的]? 。?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朗读,兰亭集序

文章插图
四、【批注理解】请在下面的段中、段末,作批注式的理解 。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 时间、地点、事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人物)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风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活动)(兰亭集会,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天气)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观察)(游目骋怀,视听极乐)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人生短暂)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内向好静)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外向好动)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老得很快)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感慨变迁)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感叹时光)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感痛死亡)(生命短暂,悲痛哀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今悼古人)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不死是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后人悲今)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感共同)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后人感我)(今人怀古,后人悼我)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朗读,兰亭集序

文章插图
五、【主旨确证】通过以上理解分析,本文的主旨,可以这样综合、概括:
本文叙述了兰亭集会的极度快乐而引发的关于生命(时间)、死亡的思考、感慨及悲哀,并希望后人能继续思考生命、死亡这个大问题 。
六、【内容审美】你觉得本文所表现的内容美在哪里?
本文所表现的内容美在:风景、天气等自然风光及其引发的人们内心的辽阔自由感;由玩游的极度快乐的表象,体察到今人怀古、后人悼今的生命真相,体现了作者思维的深刻、高远及对生命的悲悯情怀 。
七、【形式审美】你觉得本文写得漂亮么?为什么?
本文写得漂亮 。因为:玩游之极乐反衬死生之悲痛形成情感的张力,使生命、死亡话题显得更为突出、鲜明; 叙述(及描写)与议论、抒情结合,使文章有情、思、景都得到突现,达到情景既交融(美与乐)又错位(美与悲)的复杂效果 。四字句与非四字句兼备、整句(对偶)与散句(非对偶)结合,使文章节奏整齐、明快而又自由、流畅 。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朗读,兰亭集序】八、【文本与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 。
他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念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
问题:你认为上面对《兰亭集序》的理解是否有文本依据?若认为有根据,请在原文中指证出来;若认为没有根据,请修改上面的说法 。
以上理解,没有文本根据 。据我们的理解,《兰亭集序》提示了生命必死这个真相,表现了对生命(包括自我)的必死现象的悲悯,并希望后世人们继续思考生命、死亡这个大问题 。作为读者,由此文可能引发我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包括去过一种珍惜时间、眷念生活、热爱文明的生活) 。于是,我们认为,《兰亭集序》只是提出了生命(死亡)问题,但并没有回答生命该怎样度过才有价值 。生命价值的定位,留给了读者们去思考 。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朗读,兰亭集序

文章插图
九、【文本与生活】请用真实情感,续写下面的文段,字数多多益善 。
我也是要死的,即使活到百岁——甚至更短也有可能 。这真是让人感到悲哀而荒诞的事情 。这意味着无论我多么辉煌还是无能,时间、日子一到,就得离开这悦人耳目的世界 。幸好,我相信凡是有形的,都将成为无形;凡是生命,都如花草一样会死亡 。只是人死是有形的不见了,但还有那无形的灵魂存在而且不死 。这样,死只不过是抛掉那沉重的如蜗的壳,灵魂将继续飞扬、前行 。于是,我只求死时心灵平静,死后灵魂得到安息[不落入火湖里煎熬] 。[?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象草上的花 。草必枯干,花必凋谢;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 。彼?得?]?
十、【妙句品仿】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朗读,兰亭集序

文章插图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书《兰亭集序》等 。是东晋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
请模仿上面的书法字帖,用横排书写《兰亭集序》第一段: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朗读,兰亭集序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