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土壤、岩石、地下水……这些承载着百姓衣食住行的自然资源|河北地质环境监测步入智能时代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
土壤、岩石、地下水……这些承载着百姓衣食住行的自然资源 ,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 也是最简单直接的地质环境概念 。 地质环境监测囊括地下水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等一系列监测工作 , 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地质工作 。
科技是发展的第一动力 。 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 , 近70年间 , 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始终坚持科技创新 , 逐步建立完善了地质环境监测系统 , 数字智能正将地质环境监测由从前的“难以预测”一步步推动到如今的“日益精准” 。
为人民守好“第一道防线”
监测预警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 , 维系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分布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传感器好比一双双“千里眼” , 通过物联网接入监测预警系统的“他们” , 实时“紧盯”隐患点动态 , 捕捉地灾隐患点细微和定量变化 , 将滑坡发生前的含水率、地表地下位移 , 泥石流沟谷内泥水位、泥水冲击破坏、影像及降雨量等信息实时传送到监测预警平台 , 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 , 经综合研判自动形成预警信息发送至监测责任人 。
目前 , 河北省已在一些治理难度大、受威胁人口多、致灾体不稳定的灾害隐患点安装了专业监测设施 , 共计12处70余个各类传感器 , 防灾精准度大大提升 。
2021年汛期 , 地质环境监测院成功预报了三起地质灾害 。 从发出预报到紧急避让 , 该院充分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和物联网通信技术 , 精准分析研判地质灾害风险 , 及时向管理部门提出预警 , 以信息化手段推进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现代化、智能化 , 织密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网” , 时刻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地下水有了“体检报告”
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面沉降以及地下水污染都属于缓变型灾害 , 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 , 破坏性是不可逆的 。 准确开发保护地下水 , 就必须依靠长期的地下水监测 , 及时掌握动态变化情况 。
现在 , 依托网络智能 , 技术人员可以随时查看地下水的水质、水位、温度等数据 , 实现数据的远程采集、远程监测 , 监测的所有数据进入数据库 , 生成各种报表和曲线 , 并通过河北省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数据信息服务与应用平台进行管理和分析 , 从而形成地下水流场、水位变化、质量评价等系列图件 ,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水土污染分析测试及其它综合研究 。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土壤、岩石、地下水……这些承载着百姓衣食住行的自然资源|河北地质环境监测步入智能时代
文章图片
地下水水质监测 。 吴志荣摄
“采集器+传感器+管理平台”的全流程技术体系 , 实现了地下水全要素自动检测、自动传输 , 这张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网与水土污染防治工作相辅相成 , 为河北地下水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 , 转化为强劲动能全力推动河北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
“三维”矿山绘就生态文明底色
2021年 , 以全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为基础 , 覆盖全省的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体系“河北省矿山地质环境智能化监管平台”初步建立 , 为省自然资源厅监管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修复提供了及时、有力的信息支撑 。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土壤、岩石、地下水……这些承载着百姓衣食住行的自然资源|河北地质环境监测步入智能时代
文章图片
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平台 。 吴志荣摄
该平台通过对矿山“二合一”方案中数据、野外实地核查及访问调查数据的实时录入、上传 , 对各类数据的智能化综合分析 , 实现了矿山生态修复各类统计数据的图、表自由组合输出 。 同时 , 通过对无人机航测获取的各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 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三维GIS技术、互联网+等技术建立矿山真三维场景 , 实现全省矿山地质环境变化情况、生态修复效果等各类信息更加直观的三维可视化展示 。 再加上手机App客户端加持 , 实现了野外巡查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