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田制起源是什么

【井田制起源是什么】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 出现于商朝 , 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 。到春秋时期 , 由于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 。那么井田制起源是什么呢?
井田制1、井田制是中国春秋以前实现土地公有的有效途径 。井田制乃中国西周时期较为普及的土地制度 。字意为:因土地划分为许多方块 , 且形似“井”字形 , 故曰井田制 。实则是周天子京畿之土地制度 , 有公田私田之分 。而周礼中的井田 , 似乎是理想的土地制度 , 可行性不强 , 同时难以考证 。“井田”一词 , 最早见于《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 , 名曰井田”“井田者 , 九百亩 , 公田居一 。”
2、“井田”一词 , 最早见于《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 , 名曰井田 。”夏代曾实行过井田制 。商、周两代的井田制因夏而来 。井田制在长期实行过程中 , 从内容到形式均有发展和变化 。井田制大致可分为八家为井而有公田与九夫为井而无公田两个系统 。记其八家为井而有公田者 , 如《孟子·滕文公上》载:“方里而井 , 井九百亩 。其中为公田 , 八家皆私百亩 , 同养公田 。公事毕 , 然后敢治私事 。”记其九夫为井而无公田者 , 如《周礼·地官·小司徒》载:“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 , 九夫为井 , 四井为邑 , 四邑为丘 , 四丘为甸 , 四甸为县 , 四县为都 , 以任地事而令贡赋 , 凡税敛之事 。”当时的赋役制度为贡、助、彻 。皆为服劳役于公田 , 其收入全部为领主所有 , 而其私亩收入全部为个人所有是一种“劳役租税” 。
3、周行彻法 。结合三代赋役之制来分析古时井田之制的两个系统 , 其八家为井而有公田、需行助法者自当实行于夏、商时期 。其九夫为井而无公田者当始实行于周代 。周朝行助法地区仍沿用八家为井之制 , 惟改私田、公田之数为百亩;而行贡法地区则将原为公田的一份另分配于人 , 故有九夫为井之制出现 。古时实行易田制(即轮耕制) , 一般是不易之地家百亩 , 一易之地家二百亩 , 再易之地家三百亩 。以上所说井田之制 , 当为在不易之地所实行者 , 是比较典型的 。至于在一易之地、再易之地等如何以井为耕作单位进行区划 , 已无法推知 , 井田之间立五沟五涂之界以便划分土地和进行生产 。井田制由原始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发展演变而来 , 其基本特点是实际耕作者对土地无所有权 , 而只有使用权 。土地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定期平均分配 。
以上就是对于井田制起源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