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pchat|阿里的投资逻辑,已经变成了“吃利息” || 深度( 二 )


阿里充足的现金流也引发争议 。 权威财经博客Seeking Alpha曾质疑 , 多年来 , 阿里巴巴自由现金流惊人 , 但是从未派息 , 且不管股价多低迷 , 回购都几乎为零 。
阿里直到2021年才首次回购公司股票 。
2022财年 , 阿里花费96.58亿美元回购约6000万股美国存托股 , 并称将扩大股份回购计划 , 总额从150亿美元上调到250亿美元 。
投资逻辑变了 , 钱省下来了
阿里的巨额现金储备 , 是省下来的 。
2021财年 , 阿里投资和收购活动支出953.12亿 , 而2022年该项费用流出683.16亿元 , 流入154.68亿元 , 总支出528.48亿元 。
除了减少投资 , 阿里退出了对光线传媒、芒果超媒、36氪、财新传媒、博雅天下等部分或全部投资 , 阿里系披露投资金额同比下降27.4% 。
互联网巨头布局产业投资 , 除开为公司积累的现金的投资规划 , 也寄希望于通过投资开拓疆域 , 扩张商业边界 , 将自身业务做得更大 。

▲截至2020年 , 阿里投资项目分布情况 , 图片来自企查查 。
例如 , 阿里投资美团、饿了么 , 拓展线上电商的边界;投资东南亚电商Lazada , 布局海外业务;投资银泰百货、高鑫零售等线下大卖场 , 将电商与实体相结合 。
而投资更重要的目的是 , 帮助阿里完成移动互联网的转身 , 与此同时 , 向对手进攻 。
互联网的商业逻辑是通过广告将流量变现 , 也就是卖流量 。 如果流量入口都被竞争对手掌握 , 或者成本昂贵 , 阿里的生意就难做了 。
流量最多的地方 , 莫过于腾讯 , 拥有QQ和微信两大免费社交平台 。 阿里一直没能成功推出一款社交应用 , 取得移动互联网的“高频入口” 。
2013年阿里对标微信“来往” , 团队迅速扩张到上百人 , 但不到一年都陷入增长瓶颈 。 阿里只好退而其次 , 将“来往”变成职场社交应用“钉钉” , 目标用户数明显变窄 。
而后 , 阿里盯上微信的弱点 , 不做陌生人社交 , 因此看上了匿名聊天交友应用陌陌 。
陌陌创始人唐岩固然害怕陌陌成为阿里的工具 , 因此 , 即使接受了阿里的投资 , 也没成为阿里广告联盟的一员 。
阿里创投早期操盘者张鸿平曾回忆 , 阿里最初投资陌陌时 , 承诺只是纯财务投资 , 但后来阿里基于业务发展的需要 , 还是希望陌陌的广告业务能整合到阿里平台内 , 双方没能谈拢 , 最终阿里在2016年陆续出售陌陌的股份 。
于被投者而言 , 阿里是来“吞噬”流量的 , 腾讯看上去更加无私 , 能有巨大流量扶持 。 王兴曾在媒体上表示 , 从战斗力来说 , 阿里非常强 , “但如果他们各方面做得更有底线一点 , 我会更尊敬他们” 。
美团在千团大战中脱颖而出 , 离不开早期阿里的注资 , 但最终王兴站到了阿里的对面 。 张鸿平将原因归结为 , 阿里希望美团能够排他 , 只用支付宝 , 显然损害了美团用户的体验 。
阿里收购的企业 , 业绩往往会出现下降 。 雅虎中国、虾米音乐关停了 , 高德地图、UC、优酷流量瓶颈凸显 。
因此看阿里投资不算成功 , 加上互联网流量日益见顶 , 减少对外部流量的焦虑 , 对阿里来说 , 不全是坏事 。
今年上半年 , 从阿里投资的项目看 , 投资主要目的在于补足技术 , 例如投资了VRAR服务商Nreal、大数据研发相关的谐云科技、协作机器人法奥等 。
重新从内部找流量
通过投资寻求外部流量 , 反垄断和投资失利的例子 , 告诉阿里这条路走不通 , 阿里开始靠自己 。
7月26日 , 张勇发表致股东信 , 向外界阐述阿里的基本盘判断和基本市场 。 他认为 , “面对巨大深刻变化时” , 阿里应对之道是“坚定信心 , 积极应变 , 做好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