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怎么就成了“社交货币”?( 二 )


就显得十分重要 。
自行车骑行入门成本低 ,
但专业性骑行门槛较高 。
入门级的车 ,
4000元左右就可以买到;
专业级别的山地车、公路车等 ,
按照进口 , 轻型、是否可以折叠来划分 ,
售价普遍在1万到5万之间不等 ,
有的品牌能卖到10万 。
就这样还“一车难求” 。
热门品牌和型号 ,
不预约是很难买到;
一些大牌子的二手自行车 ,
只要保养到位 ,
在二手平台上基本不太掉价 。
自行车,怎么就成了“社交货币”?
文章图片
北京一位自行车门店销售人员王先生告诉采访人员 ,
这个爱好越来越氪金 ,
烧钱程度丝毫不亚于摄影 。
“以前骑辆几千块钱的车出去 ,
就觉得挺不错、够奢侈了 ,
现在稍微讲究点的车就过万 ,
从专业角度看 ,
也就是个入门级 。 ”
他表示 ,
改装、零件更新等 ,
也都很烧钱 。
“现在的爱好者 , 不管水平如何 ,
装备都很专业 ,
喜欢一步到位 ,
舍得给自己的爱好花钱 。 ”
自行车,怎么就成了“社交货币”?
文章图片
高端自行车受宠 ,
不完全是坏事 。
一方面可以促进消费 ,
带动国产高端自行车品牌的发展 ,
促进产品走出国门 ,
占领海外市场;
另一方面 ,
高端自行车可以让骑行者有更好的体验 ,
让他们更爱这项运动 。
但对新手小白来说 ,
需要量力而行 ,
切不可盲目攀比跟风 ,
超出自己的承受力投资装备 ,
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
做出理性消费的决定 。
自行车,怎么就成了“社交货币”?
文章图片
北京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院长助理、
体育旅游教研室主任杨占东 ,
多年来对自行车运动有着深入观察 。
在他看来 ,
自行车运动和日常自行车通勤不一样 ,
自行车运动是一项有一定消费门槛的运动 ,
随着骑行距离和骑行经验的增加 ,
爱好者会不可避免地
对自行车套件进行升级甚至于换车 ,
从而获得更好的骑行体验 。
因此无论是山地自行车还是公路自行车
价格普遍较高是正常现象 ,
不会影响自行车运动的发展 。
翻红:生活方式转变背后的“考题”
赫兰在《自行车的回归》一书中这样写道 ,
自行车 , 一个看似很普通的物件 ,
却折射出人类社会与社会经济的演变 。
我国是自行车大国 ,
会骑自行车的人不在少数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
物质相对匮乏 ,
自行车是奢侈品 ,
它和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并称“三转一响” ,
是当时人们结婚需要准备的物件 ,
其在重要性可见一斑 。
永久、飞鸽、凤凰等品牌 ,
更是一代人的永恒记忆 。
上世纪八十年代 ,
中国成为世界“自行车第一大国” ,
自行车是主要代步工具 ,
长安街上自行车车流密集的镜头 ,
成为时代最鲜明的印迹 。
最近20年来 ,
汽车开始进入人民的生活 ,
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受到“冷落” 。
但汽车造成的环境负担和道路拥堵 ,
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
这也让人们 ,
重新审视自行车的好处 。
最近几年 ,
随着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