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五圣是指哪些人?中国“五大圣人”是哪五个人?

【儒家五圣是指哪些人?中国“五大圣人”是哪五个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 。古代圣明的君主帝王,及后世道德高尚学术造诣高深者,称圣人 。圣人的介定经常出现在诸子百家之书籍 。比如道家的黄老列庄;儒家的尧舜孔孟;墨家的大禹等圣人是受到后世公认的 。其中,就中国五大圣人来说,均诞生于春秋战国这一历史阶段,分别是道家创始人老子、儒家创始人孔子、兵家集大成者孙子、墨家创始人墨子、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
道家创始人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老子有两个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莱子 。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老聃曾担任守藏史(藏书室室长) 。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 。到了唐朝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却认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

儒家五圣是指哪些人?中国“五大圣人”是哪五个人?

文章插图
儒家创始人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 。孔子约生活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在春秋时期,孔子继承了周公姬旦的礼治思想,成立了儒家学派 。同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成为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 。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
儒家五圣是指哪些人?中国“五大圣人”是哪五个人?

文章插图
兵家集大成者孙子
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 。孙武约生活于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由齐国来到吴国,并经吴国重臣伍员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 。在孙武的战绩中,最耀眼的就是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同时,在理论贡献上,孙武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 。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
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的齐国内乱后,孙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吴国,潜心钻研兵法,著成兵法十三篇 。公元前512年(卫灵公二十三年),经吴国谋臣伍子胥多次推荐,孙武带上他的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 。在回答吴王的提问时,孙武议论惊世骇俗,见解独特深邃,引起了一心图霸的吴王深刻共鸣,连声称赞孙武的见解,并以宫女180名让孙武操演阵法,当面试验了孙武的军事才能,于是任命孙武以客卿身份为将军 。公元前506(周敬王十四年),吴楚大战开始,孙武指挥吴国军队以三万之师,千里远袭,深入大国,五战五捷,直捣楚都,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为吴国立下了卓著战功 。
儒家五圣是指哪些人?中国“五大圣人”是哪五个人?

文章插图
墨家创始人墨子
墨子,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墨子不仅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孔子担任过鲁国的大夫一样,墨子也曾担任宋国的大夫 。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等观点,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
墨子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据说楚王曾计划攻宋,墨子前往劝说楚王,并在与公输盘的模拟攻防中取得胜利,楚王只得退兵 。墨子的思想与主张见墨家 。
清朝学者汪中治墨学,他将墨子与孔子平视,认为“孔子鲁之大夫也,而墨子宋之大夫也,其位相埒” 。墨子与孔子有相当程度上的差异 。孔子主张久丧厚葬,对祭祀非常重视,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就是针对祭祀的说明 。墨子一生过着简朴的生活,“量腹而食,度身而衣”[2],主张“节用,节葬,非乐”,他的弟子也是“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 。
儒家五圣是指哪些人?中国“五大圣人”是哪五个人?

文章插图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韩非子是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 。韩非生活于约公元前280--前233年,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理论贡献上,韩非子著有《韩非子》一书,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的思想,并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 。
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
韩非师从荀卿,但思想的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却“喜刑名法术之学”(申不害主张君主当执术无刑,因循以督责臣下,其责深刻,所以申不害的理论称为“术” 。商鞅的理论称为“法” 。这两种理论统称“刑名”,所以称为“刑名法术之学”),“归本于黄老”(指韩非的理论与黄老之法相似,都不尚繁华,清简无为,君臣自正),继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 。
韩国在战国七雄中是最弱小的国家,韩非身为韩国公子(韩桓惠王子),目睹韩国日趋衰弱,曾多次向韩王上书进谏,希望韩王安励精图治,变法图强,但韩王置若罔闻,始终都未采纳 。这使他非常悲愤和失望 。他从“观往者得失之变”之中探索变弱为强的道路,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发了忧愤孤直而不容于时的愤懑 。
儒家五圣是指哪些人?中国“五大圣人”是哪五个人?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