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黑话”盛行,为何不好好说话( 二 )


为何不能好好说话 
李尚龙在那篇文章中提出了他对于部分互联网“黑话”的观点 。 新一代人正在养成一种新型的文字体系 , 而这种文字体系可能是平台故意制造的错别字 。 他尤其吐槽了当前直播间存在的文字游戏:秒杀不让说 , 要说成“秒秒”;赚钱也不让说了 , 要改成“赚米”;最可怕的是“直播间”也不让说了 , 改成了“啵啵间” 。  
“接受并使用这些错别字的 , 正是那些孩子 , 也就是我们的下一代 。 ”他表示实在无法想象 , 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在暑假作业里写着:白雪公主吃下王后给她的苹果 , 芭比Q了 。  
对此 , 抖音7月13日发布声明回应称 , 抖音没有相关规则 , 网友使用变体、谐音表达属于网络黑话 , 平台并不提倡 。 无独有偶 , B站和微博最近也接连发布通知 。 B站称将规范汉字使用 , 集中整治利用谐音字、变体字等“错别字”发布、传播不良信息 , 维护清朗网络空间;微博称将健全平台用语管理机制 , 完善关键词识别模型 , 引导站内用户规范使用汉字 。  
这些事情也引起了许多网友讨论 , 有网友表示 , 互联网“黑话” , 有的或许是在逃避网站审查 。 为了避免被屏蔽 , 有些人使用大多数人看不懂的数字代码 , 在自己的圈子里无障碍沟通 。 通过简写和代称 , 来聊八卦 , 挖个人隐私 。 长久下去 , 这样的互联网“黑话”会助长网络语言暴力 。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赵伟告诉采访人员 , 古代历史中 , “黑话”又有“行话”之说 , 指的是一个行业里的人常讲的话 。 这些话让这些人形成了固定的圈层 , 圈层外的人未必能理解 。 在他看来 , 现代网络社会也是 , 各自有各自的圈子 , 同时有自己的流行语 。 至于评价一条流行语是好是坏 , 则要交给时间 。 实际上 , 语言一直在演进 , 包括书写形式、词汇和读法 , “语言是用来与人交流的 , 无论是表达观点 , 还是表达情绪 , 但是不管怎样 , 毫无由来的人身攻击 , 不可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