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学习高手?这5个方法让你受用终身


一提到学习,你是两眼放光、兴奋不已,还是眉头紧蹙、叫苦连连?学习的意义想必大家都懂,可为什么一提到“学习”两个字,却总是或多或少伴有抵触情绪?
那是因为你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本文中,资深互联网人、《穿透式学习》作者方军老师将通过几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为大家分享他的学习心得 。通读全文,或许你也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以下,Enjoy:

如何成为学习高手?这5个方法让你受用终身

文章插图
作者:方军
来源: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
曾经有人说,如果20世纪初的人穿越到一百年后的21世纪初,他将完全懵圈,办公室的电脑、家里的家电他完全看不懂 。
事实上,世界的变化往往比想象得更快,2010年的人如果穿遇到十年后的现在,肯定也搞不懂手机为何成为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中心 。
学习是我们最重要的能力,亦我们的生存之道 。
为了快速学透一个领域,把知识和实干结合起来,我自己遇到了很多坑,也因此有了许多心得,接下来,就结合5个对我影响很深的小故事,分享给大家 。
如何成为学习高手?这5个方法让你受用终身

文章插图

如何成为学习高手?这5个方法让你受用终身

文章插图
01
管理大师德鲁克讲述的故事: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分享过自己的学习经历,他有一个自我更新与学习的方法——每三年学习一个新的学科知识,比如经济学、日本艺术、中世纪历史等 。
在1945年前后,他选择了学习15-16世纪的欧洲史作为这次三年一换的自学课程 。
在这次学习中,他发现了欧洲的两个教会组织南欧的耶稣会和北欧的加尔文会的一个学习纪律 。这两个教会都创始于1536年,教士在当时算是有学识的,他们采取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学习纪律:
每当教士做任何重要的决策时,他们都被要求把预期结果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
9个月后,他们要进行对照分析,看看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有什么差别 。
德鲁克把这个故事叫“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
这个方法的好处是,我们可以迅速看到自己的长处、需要改进的事以及没能力做的事 。
实际上,这个故事中蕴含的书面记录、对照分析,是现代社会中个人成长、组织运行的基础 。
把什么故事放在第一个,我斟酌了半天,最后我选了这个故事 。这是因为,我从这个故事中获得最多 。
在做事的时候,我们直接照着他描述的方法做——记录和对照,进行反思、迭代、改进,这是我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
如何成为学习高手?这5个方法让你受用终身

文章插图
02科学天才费曼的警告:别做“草包族”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费曼是著名的科学顽童,在《别闹了,费曼先生》他讲了很多自己的故事:在原子弹研发基地里撬开装有机密文件的锁,看着扔飞盘想出来让他获得诺奖的费曼图 。
我还读过好几本别人写他的传记,对他的数学天才、对他用形象化思考微观量子世界的能力羡慕不已 。
不过,在学习这件事上,我学到的最主要的却不是他的那种充满好奇心的“发现的乐趣”,而是他用一个故事做的警告:别做草包族 。
如何成为学习高手?这5个方法让你受用终身

文章插图
南太平洋的小岛,住着许多土著,二战期间,小岛有一个美军军事基地,建了机场、飞行控制塔、军事雷达天线 。
这些土著们看到有飞机不停地降落下来,飞机上好吃的、好玩的,其中有一些会送给他们,于是就认为,飞机来了就有这些好东西 。
战争结束,军事基地撤走了,这些载着货物的飞机再也不来了,但土著们希望战时的好事继续发生 。
他们在同样的地方铺设了像飞机跑道的路,在跑道两边儿点了火堆 。他们造了一个小木屋子,让人坐在里头,头上戴着两块儿类似耳机的东西,用草做了雷达天线一样的东西 。这是土著们的机场控制塔 。
他们用木材和草扎了飞机放在跑道上,坐在自己的飞机前等着天上来的飞机和货物 。
他们每件事儿做得都不错,一切都十分神似,形式上很完美 。但装载着货物的飞机再也没有来 。
如何成为学习高手?这5个方法让你受用终身

文章插图
这个故事被称为“货物崇拜”(Cargo Cult),但更形象的说法是,他们是“草包族” 。
这是我自己学习路上总会想起来的警告:
我有没有掌握真正的知识、做到把知识投入使用拿到结果?
抑或,在一个学习中,我也是一个费曼嘲笑的“草包族”,头脑里只有多了很多虚假的知识?
我认为,费曼学习法的精髓正隐藏在这个草包族的故事里:
第一,别记住一堆名词,用自己的话把原理讲一遍、讲N遍直到完全讲清楚 。
费曼自己的做法则是进阶的做法,他几乎把物理学的原理从0到1重新演算一遍 。
第二,牢记“科学的品德”是诚实 。
其实,任何学习的关键品德都是诚实,用费曼的话说:
“(写一个实验的报告)你必须交代清楚任何你知道、可能会使人怀疑的细枝末节 。如果你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或可能会出问题,你必须要尽力解释清楚 。”
第三,参与实践与形象化工具 。
费曼曾被吸引去参与了原子弹的研发,作为理论物理学家他坦承拒绝不了这样的实践诱惑 。当然,在之后的岁月中他也被自己参与的这个原子弹怪物搞得很抑郁 。
费曼是数学天才,但让他获得诺尔贝奖的却是一个用图解的方法(费曼图)提出来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 。他的竞争对手施温格的报告中,方程式出奇地多,而费曼却用一张形象化的图解解决了难题 。
一开始,施温格的公式占了上风,但后来在物理学界费曼方法取而代之,甚至施温格在哈佛大学带的研究生也是如此 。
有个在施温格家里住过的物理学家总讲这样的故事:他在施温格家里翻遍了,就是没找到任何费曼图,不过有一个房间上锁了……
如何成为学习高手?这5个方法让你受用终身

文章插图
03
向孩子学习:不断追问为什么
法国飞行员圣埃克苏佩里写的《小王子》是部感人至深的儿童作品,也充满了哲理 。
孤单的小王子来到人类居住的地球,发现人类缺乏想象力,只知像鹦鹉那样重复别人讲过的话 。
我对《小王子》开头处以第一人称“我”展示的两个绘画作品印象深刻 。
如何成为学习高手?这5个方法让你受用终身

文章插图
在作者圣埃克苏佩里六岁的时候,看了一个关于原始森林的故事书,书里写道:“蟒蛇把猎物囫囵吞下,嚼都不嚼 。然后它就无法动弹,躺上六个月来消化它们 。”
圣埃克苏佩里把他读到的原始森林故事画下来,这就是六岁的孩子绘画作品一号和绘画作品二号 。
如何成为学习高手?这5个方法让你受用终身

文章插图
我用彩色铅笔画了我的第一幅画:我的作品1号 。我把这幅杰作给大人看,问他们我的图画吓不吓人 。他们回答说:“一顶帽子怎么会吓人呢?”
我画的不是一顶帽子 。我画的是一条蟒蛇在消化大象 。于是我把蟒蛇肚子的内部画出来,好让这些大人看得明白 。他们老是要人给他们解释 。
……那些大人自个儿什么也弄不懂,老要孩子们一遍一遍给他们解释,真烦人 。
我不时想起这个故事,我没想多么深奥,只是觉得,我们的学习就是这样的:
画出了作品一号(别人会误以为是帽子),画出了作品二号(别人会想,剖开它看到大象又怎么样) 。
但这就是我们的学习 。
在《小王子》中,狐狸告诉小王子的秘密是:“只有用心才能看见 。本质的东西用眼是看不见的 。”
我很少看儿童故事,但后来经朋友推荐又看了一本叫《盔甲骑士》,它讲了一个迷恋自己的盔甲的骑士的故事,为了穿着盔甲,他四处征战 。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嫌盔甲穿穿脱脱太麻烦,干脆一天到晚穿着,连他自己都忘了不穿盔甲是什么样子 。
终于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盔甲脱不掉了 。
因此,这一次他为自己出征,想要找到办法脱掉盔甲 。
经历了“沉默之堡”“知识之堡”“意志与勇气之堡”,最终攀上“真理之巅”,骑士脱掉了盔甲、找到了自己 。
读《盔甲骑士》的时候,我联想到一些朋友的“知识盔甲” 。
你跟他说什么都被带回他的老思路,用我们当时的话说,不光是狠命地“敲黑板”没用,连抡起大锤敲他的脑壳也不管用 。
我也意识到,自己身上大概也同样带着厚厚的壳 。因此,我们学习的路也要经历盔甲骑士为自己出征那样的路,我们要向孩子学习 。
孩子的学习方式究竟是什么样呢?
是不停地问“为什么” 。
其实,这也是管理里面常用的方法的原理,连续追问“五个为什么”,直到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
让我再讲一个故事 。
有个天文学家在俱乐部发表演讲,讲关于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地球是圆的等等 。
演讲结束时,一个听讲座的夫人大声说:“年轻人,事情不是这样的 。实际上,世界是由一个大海龟的后背支撑的 。”
这个天文学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争论,他平静地追问:“那么,这个海龟是站在什么上面呢?”
这个夫人也很平静:“当然,在另外一只海龟上面 。”
天文学家觉得的找到了攻击的要害:“那么,请你告诉我,这另外一只海龟又在什么上面呢?”
这个夫人沉着地微笑,充满自信地说:“不,你不用再问了 。下面全是海龟 。”
如何成为学习高手?这5个方法让你受用终身

文章插图
04 IT巨人格鲁夫的学习:为自己负责格鲁夫是我自己最重要的学习榜样之一,他是英特尔的三位创始人之一,在个人电脑鼎盛时期他是与比尔·盖茨齐名的IT巨人 。
现在,他的管理方法在硅谷科技产业中被广泛使用,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是谷歌、亚马逊等公司在用的OKR工作法(OKR指目标与关键结果) 。
如何成为学习高手?这5个方法让你受用终身

文章插图
我们来看看,格鲁夫是怎样在一个特殊领域运用自己的学习精神和学习能力的?
当医生告诉你,“你长了一个肿瘤”,你会是什么反应?
当医生告诉你,有三种治疗选择:手术,放疗,冷冻手术 。医生说,“手术最有可能除掉肿瘤 。”你会是什么反应?
我们多数人,恐怕就听从医生的建议,医生是专家 。
当格鲁夫面对这样的艰难情况时,他是怎样的反应呢?
1995年,格鲁夫被诊断得了癌症,后来,他在一本书的附录里面,详细地讲了这段经历 。简单地说,格鲁夫的反应是,把癌症当成一个专业来学习 。
他白天打电话预约更多的权威医生做进一步的诊断和咨询,晚上他研读大量医学论文,总结论文里的数据,对不同文章里的数据进行比较 。他还听肿瘤医学会议的录音报告学习 。
当他钻研时,他逐渐认识到,不同的医学专业都在强调自己的治疗方法有效,但相互冲突 。
差不多花了一年时间,做了大量的调研,格鲁夫变成了一个准医学专家 。
在治疗时,格鲁夫自然还需仰赖顶级的医疗专家,但他了解,每个专家都有自己的偏见或偏好 。他认为,自己需要学习,拥有足够的知识,来做出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的选择 。
在面对人生的难题时,格鲁夫的方式跟他一直以来的学习是一样的,系统地学习一个专业,让自己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
他详细写下几种可能的选择,列出了用来判断的数据指标,写下判断的条件 。
【如何成为学习高手?这5个方法让你受用终身】最终,他做出和自己的性命攸关的决策:他选择了放疗 。
1995年的治疗很成功 。21年后,2016年,格鲁夫在79岁时去世 。
在格鲁夫的一生中,学习是一条关键的主线 。我们再说两个他年轻时的学习故事 。
在第一个故事中,格鲁夫是典型的学霸 。从小时候开始,他似乎总在进行不可能的学习 。
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了化学工程博士学位,成为了仙童半导体公司的一名工程师 。
在工作中,他还是学霸本色,钻研起技术来是好手 。他的博士专业是化学工程,研究流体力学,但他很快成为半导体领域的专家 。
他工作之外还在大学讲课,还在1967年出版一本半导体领域的技术专著《半导体器件的物理与技术》,在之后很多年里,这本书是大学的经典教材 。
如果格鲁夫的学霸人生一直沿着这样的路径发展,那也没什么特别的,我们最多说,格鲁夫有强烈的学习意愿,他也善于学习并成为顶级专家,我们都认识不少这样的人 。
问题是,当你要学习看似不相关的东西、跨领域学习时,你还有这样意愿吗?你还能学会成为顶级专家吗?
在接下来的另一个阶段的学习故事中,格鲁夫遇到了源自实干世界的学习挑战 。
两个芯片顶级大牛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是格鲁夫的恩师般的人物,创办英特尔时,他们拉上格鲁夫一起 。不过,他们安排格鲁夫说:你不能再负责技术研发了,你去负责芯片的生产管理 。
在新的芯片公司,格鲁夫的职责变了 。格鲁夫也意识到,这三人中的确只有年轻一点的他可以做这件事,他必须去学习管理,工厂管理、生产管理、团队管理 。
以此为开端,格鲁夫开始了可能是在科技产业里最辉煌的关于管理的自我教育 。我们看他的学习成果:
一,他最终成为英特尔的董事长、CEO,带领英特尔走向辉煌 。
二,他提出了战略转折点等观点,迄今为止,他仍可能是世界上排名前50的管理大师、战略大师 。
三,在我看来,更为重要的是,他孜孜不倦地向整个科技产业讲解具体管理技巧 。夸张点说,整个产业的经理人都是他的学生,他总结的高产出管理方法是上一代科技产业的经理人的必备工具 。
格鲁夫是如何做到的呢?
他有目标感强的学习意愿与专业的学习能力 。
哈佛教授理查德·泰德罗在为格鲁夫写传记时这样评价:“他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精通不同的领域 。”
这就是格鲁夫的学习故事 。如果要再提炼精简一下,从格鲁夫的学习故事中我学到的学习关键词是“学透一个领域” 。如果有需要,就去钻研、学透彻、去使用 。
如何成为学习高手?这5个方法让你受用终身

文章插图
05 王元化读黑格尔的读书故事:读透了读书,是学习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其他几个是:上课听课,请教导师和实干摸索 。
我算是喜欢读书、读书很多的人,很多知识也是通过读书学来的,但也是在这几年才觉得自己逐渐掌握了读书的方法 。
也是在这几年,我才意识到以前读到的著名学者王元化的一个故事对我的影响 。
很早前,在一本名为《清园自述》的小书中,我读到王元化先生提及的他自己的一个独特读书经验 。
如何成为学习高手?这5个方法让你受用终身

文章插图
这个独特读书经验是他几次读黑格尔《小逻辑》的经历,王元化先生读了三回这本书:
第一回 。在那本书的最后一页,他记下这样一行:“一九五六年九月七日上午第一次读毕 。”
他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读这本书,他回忆说:
“在开头几天,我完全气馁了,几乎丧失了继续读下去的勇气 。可是我想我应该像许多开头并不懂黑格尔的读者一样,无论如何应该把这部难读的书读完 。我打算反复去读,先通读一遍,然后再慢慢细读或精读 。”
第二回 。他又读了一遍这本书,在最后一页他又记下:“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一日下午第二次读毕 。”
这次阅读他又花了两个多月,“做了十一册笔记,共三百二十六面,约二十万字左右 。”
后来在文章中,他这样讲述自己的读法和体会:
“我在第二遍阅读时,开头很缓慢,每天早上只读书中的一节 。我要求自己尽量读通读懂,对书中的某些疑难问题,有时一直从早上考虑到下午 。这样一点一点去消化,使我养成了一种钻研的习惯 。”
第三回 。他重读这本书,他记下:“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九日第三次读毕 。”
在1974年11月到12月,他记下来这一次的读书笔记,最后以《读黑格尔》为名出版成书 。
在这个读书经历记录中,我们看到,王元化这样一位学问大家以近20年的时间几次研读一本经典 。
回顾这段读书经历,王元化谦虚地写道,“我应该承认,如果说我也有一些较严格的哲学锻炼,那就是几次认真阅读黑格尔《小逻辑》为我打下了基础 。”
因此,当我们面对最重要的图书或资料,我们也应该采用王元化先生读《小逻辑》的读法,用钻研式的阅读来进行严格训练自己 。
王元化先生记述这段读书经历时,他还回忆,在1960年代初他向熊十力先生问学时,他记住了熊先生的一段话:熊先生批评读书“贪多求快,不务深探”的作风,提倡“沉潜往复,从容含玩” 。
以前,我读书时凭着兴趣一本本地读下去,乐此不疲 。这几年,因为有一些需要,有时候是要给人讲,有时候是自己要写书,有时候是用的时候遇到返回来查,总之开始反复地读一些书 。
讲两个我自己的读书故事,一个是为工作而读书,一个是为兴趣而读书 。
这几年,我从事一个互联网的新技术领域——区块链技术,为了搞明白它、给同事、朋友讲解它,我读了几乎市面上的所有的相关书籍 。当然,我也读了很多的技术文档,原理性的白皮书、黄皮书,操作型的阅读文档,并照着操作 。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的体会有二:
第一,反复翻阅的是那几本经典,如普林斯顿大学教材《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Andreas M. Antonopoulos的《精通区块链编程》以及比特币与以太坊两份经典白皮书 。这几本资料的中英文版都读过很多遍 。
如果把一个领域的知识看成是一个大树,掌握了树干部分,其他就相对比较容易理解 。
第二,输出会加深理解,特别是成体系的输出 。
我写了几本书包括给大众的普及读本《区块链超入门》,做了几十讲的音频讲座之后,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陡峭的学习曲线 。
又比如,虽然觉得很辛苦,但一些大学教授在编写一本区块链技术导论的大学教材时,我还是承担其中的比特币实现原理的章节 。
这几天刚刚完成撰写,其中不少内容是换一种方式讲述自己知道的原理,但我也有意外收获,我发现之前没有搞透的计算机密码学经典教材中《应用密码学》中的“数字现金协议”部分接着这次机会又往前进了一点 。
我的另一个读书故事是纯粹出于个人兴趣 。
我特别喜欢茨威格写的《麦哲伦传》,麦哲伦完成第一次人类环球航行的故事一直指引着我们去探索未知 。
就像我们上一代人很多人能背诵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一样,我读了几十遍这本书,其中一些句子也能背诵:
比如他描写麦哲伦说,“他让自己骇人的毅力透过坚固的沉默之墙迸发出来 。”
比如麦哲伦的灰暗时刻,“整整一年的时间永不复返地过去了,他却一无所成,一无所见,一无所得 。”
又比如那些回到塞利维亚来的人的欢呼(出发时256人,回来时18人,其中不包括麦哲伦自己):“我们回来啦!我们完成了迄今为止任何人没有完成的事业!我们是最早进行环球航行的 。”
后来的一个体验让我又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2019年夏天,我花了几天时间制作了一个132页的PPT,用地图、图示和书摘的方式,重组了麦哲伦在出发后在大西洋迷茫、寻找、哗变、找不到出路的那段时期的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