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虫洞


什么是虫洞

文章插图
虫洞(wormhole)是1930年代爱因斯坦与纳森·罗森研究引力场方程时假设的,又称爱因斯坦-罗森桥,他二人认为虫洞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因此透过虫洞可以做瞬时间的空间移转和时间旅行 。
虫洞也可能通往其它太阳系,银诃系,平行宇宙及不同物理定律之其它宇宙
不过目前尚未发现其存在 。
虫洞-内部结构图文解析
图中+-号代表不可分割的最小正负弦信息单位-弦比特(string bit)
(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John Wheeler曾有句名言:万物源于比特 It from bit
量子信息研究兴盛后,此概念升华为,万物源于量子比特)
注:位元即比特
分类:理工学科
解析:
“虫洞”理论
60多年前,爱因斯坦提出了“虫洞”理论 。那么,“虫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虫洞”是宇宙中的隧道,它能扭曲空间,可以让原本相隔亿万公里的地方近在咫尺 。
早在20世纪50年代,已有科学家对“虫洞”作过研究,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所限,一些物理学家认为,理论上也许可以使用“虫洞”,但“虫洞”的引力过大,会毁灭所有进入的东西,因此不可能用在宇宙航行上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研究发现,“虫洞”的超强力场可以通过“负质量”来中和,达到稳定“虫洞”能量场的作用 。科学家认为,相对于产生能量的“正物质”,“反物质”也拥有“负质量”,可以吸去周围所有能量 。像“虫洞”一样,“负质量”也曾被认为只存在于理论之中 。不过,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实验室已经成功地证明了“负质量”能存在于现实世界,并且通过航天器在太空中捕捉到了微量的“负质量” 。
据美国华盛顿大学物理系研究人员的计算,“负质量”可以用来控制“虫洞” 。他们指出,“负质量”能扩大原本细小的“虫洞”,使它们足以让太空飞船穿过 。他们的研究结果引起了各国航天部门的极大兴趣,许多国家已考虑拨款资助“虫洞”研究,希望“虫洞”能实际用在太空航行上 。
宇航学家认为,“虫洞”的研究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它潜在的回报,不容忽视 。科学家认为,如果研究成功,人类可能需要重新估计自己在宇宙中的角色和位置 。现在,人类被“困”在地球上,要航行到最近的一个星系,动辄需要数百年时间,是目前人类不可能办到的 。但是,未来的太空航行如使用“虫洞”,那么一瞬间就能到达宇宙中遥远的地方 。
据科学家观测,宇宙中充斥着数以百万计的“虫洞”,但很少有直径超过10万公里的,而这个宽度正是太空飞船安全航行的最低要求 。“负质量”的发现为利用“虫洞”创造了新的契机,可以使用它去扩大和稳定细小的“虫洞” 。
科学家指出,如果把“负质量”传送到“虫洞”中,把“虫洞”打开,并强化它的结构,使其稳定,就可以使太空飞船通过 。
虫洞,这个科幻园地中的主题,今天已从纸面跃出,成为天文学家搜索的目标 。虫洞为何那么吸引人?因为它为星际航行提供了一条捷径 。例如从地球飞往最近的邻居——半人马座——比邻星,将要飞奔4光年的旅程,而通过虫洞,却只需几小时就够了 。
其实,远在广义相对论发表后不久,科学家就在理论上发现了虫洞的存在,但此后,对它的研究进展很慢,它的不少性质仍然十分模糊 。例如,它仅能让光线通过?抑或也可使飞船穿行?直到1988年,美国加州工学院的桑恩等人,对虫洞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才肯定虫洞的两端皆可出入,并非像黑洞那样是“单行道” 。此外,旅行者在洞内仅受到一般的加速度 。不像在黑洞中,若你的脚指向黑洞中心,那么巨大的引力场,会在头足之间构成极大的拉力差,足可把身首撕开 。
桑恩还提出了构造虫洞的概念,当然是理论上的 。他说,这涉及到对宏观空间的挖破和扭曲 。生活在二维空间(如纸面)的智慧蚂蚁,它想从纸面上的一点走到另一点,按常规,只有一种办法,即沿着连接该两点的直线走去,这也是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但还有一种距离更短的走法:把纸对折成两面,使两点靠得很近,再用一个纸筒(它提供了通过第三维的一条捷径)将两点接通,蚂蚁可经纸筒而到达彼点 。为此,蚂蚁必须在纸面上挖出两个孔 。在这一例中,纸筒十分类似于通过更高强空间的虫洞 。故欲构筑虫洞,必撕破空间 。
空间不是空空的吗,怎样去撕破,挖孔?实难想象 。但相对论早就告诉我们,引力能弯曲空间 。桑恩说,空间的裂口处,时空会出现陡峭的势态,就如黑洞中心的那种情况 。但他承认,由于没有一个成熟的量子引力理论,对这个问题很难深入讨论下去 。
从理论可知,虫洞内的空间被扭曲得极不自然,以致无法使它保持畅通,即使能开通,也只是一瞬间 。但虫洞却可让奇异物质通过,为何奇异物质受此优待呢?这还得从相对论谈起 。
爱因斯坦认为,引力来自物质的两种全然不同的性质 。一种是大家熟知的,质量密度越大,引力场也越强,由于物质的质量跟能量是等价的,故可说,能量密度(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能量)对引力作出贡献;另一种是物质对周围所施加的压力,就像气体对容器壁所做的那样,但是这种压力原则上可正可负 。
若跟物质内所含的能量相比,这种压力就小得微不足道 。但桑恩说,有一种物质却具有极大的负压,奇异物质就明显地具有这种特性,且其负压之大,超过了它的能量密度 。从而使得奇异物质周围的空间,被扭曲得十分奇怪,跟一般物质的扭曲情况相比,正好改变了空间扭曲的“符号”,具体地说,其引力具有排斥性 。
按现代宇宙学理论,在宇宙创生后立即驱使宇宙急速膨胀的力,正是“奇异”真空的具有极大负压的排斥性引力 。宇宙暴胀可能提供一种保持虫洞开放的手段 。一些物理学家认为,暴胀可能造成“宇宙绳”环(宇宙理论中的一种物质),当量子虫洞和宇宙绳环同时暴胀时,有可能产生宏观的开通的虫洞 。此外,他们还相信,先进文明所创造的人工虫洞,可能用奇异物质的“支柱”来保持虫洞的畅通 。故桑恩的虫洞,可谓之奇异物质虫洞 。
科学家麦可思提出了磁虫洞的理论 。他说,极强烈的磁场将能弯曲时空而形成虫洞 。根据相对论,任何含有能量的东西(包括磁场),皆能弯曲空间 。远在20年代,一位意大利理论家莱特,就在爱氏方程中找到了磁引力 。
【什么是虫洞】
莱特的理论说,在一个由螺线管产生的磁场中,螺线管内形成了一个引力磁,但要获得这种人工引力场,磁场需十分巨大 。据麦可思说,莱特的磁引力跟桑恩的虫洞极相似 。麦可思说:“其理论的实际意义,就是一个磁虫洞 。”他说,若在实验室内用2.5T(特斯拉)的磁场,即可构造出一个磁虫洞,洞的半径极大,约为150光年,若欲将此虫洞的半径压缩到实验室的尺度,则所施加的磁场需大到10亿T,这显然超出目前人类的科技能力(最大人工磁场约10T) 。但麦可思说,在天空中必定能找到这种磁虫洞,因为中子星表面的磁场达10亿T,在那里,磁虫洞将自发地产生 。
磁虫洞有一个优点,按麦可恩的说法,它比较容易测量验证 。由于磁引力也将影响光线,“在引力场中,光速将减慢 。若光线通过螺线管时,其速度低于真空中的光速”,即可证明磁虫洞的存在 。
不论奇异物质虫洞或磁虫洞,只要它们存在于天空之中,就能从地球上测得它们的特征性信号 。若一个虫洞嘴处在地球和某一恒星之间,那么虫洞的引力将引起这一恒星的光产生异常的波动,将使我们看到一个两边特别明亮中间较暗(星光)R光学像 。为何如此奇怪?这要谈到负(质量)物质和引力透镜 。
据俄科学家诺朱可夫的理论,当物体进入虫洞,“入口”处明显地增大质量,而同时在“出口”处,则立即失去对应的这份质量 。即使此物体已穿出虫洞,也仍会留下这些痕迹:虫洞的一边将保持其已获得的质量,而另一边最终则呈现负质量 。
负(质量)物质具有明显的特性,它只具有排斥性引力,因而能将其周围的任何物质都向四周扫出,且对光线的运动造成极大的扭曲 。
通常的物质(即正质量物质),若正好通过地球与某一恒星之间,其引力将弯曲和放大这一恒星向地球射来的星光,很像一个聚光镜的行为 。天文学上称之“引力透镜”效应 。具体地说,我们这时将看到这一恒星星光比平时亮得多 。若这个经过地球恒星间的天体,是由负物质构成的,那又将如何?它也将弯曲星光,但由于其具有排斥性引力,故弯曲星光的情况迥然不同 。星光经它身旁时,会出现所谓焦散现象,即星光从透镜(负物质天体)的轴线处被推出,而在两边上聚焦 。这意味着,当负物质天体运动在地球与某一恒星之间时,我们将看到,这个恒星不是像平时那样的一个光点,而是在亮度上出现两个突然增亮的跳跃 。这种“双峰”亮度特征信号是十分明显的,故为探测出虫洞提供了一个方便之门 。
桑恩之所以去研究“虫洞”,有个很重要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好友卡尔.萨根的求助;当时卡尔.萨根正构思一个科幻题材,和桑恩讨论虫洞的想法,桑恩遂极感兴趣,为此研究了虫洞的可行性并推导了虫洞模型 。
通过虫洞进行太空旅行听起来是个很有趣的想法 。谁不想拥有能在短时间内跳上船、找到最近的虫洞并到达遥远地方的技术呢?这一技术将使太空旅行变得非常容易 。当然,这个想法经常出现在科幻电影和书籍中 。这些“时空隧道”可以让角色在瞬间穿越时空,而不必担心物理问题 。
虫洞是真的吗?它们可能只是一种文学手段,让科幻小说情节继续发展 。如果它们确实存在,它们背后的科学解释是什么?答案有点模棱两可 。它们可能是广义相对论的直接结果,广义相对论最初是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的 。然而,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存在,也不意味着人们可以乘坐宇宙飞船穿过它们 。为了理解为什么会出现通过虫洞可以进行太空旅行这一想法,了解一些科学知识是很重要的 。
虫洞是什么?
虫洞被认为是一种穿越时空,连接空间中两个遥远点的方式 。一些流行小说和电影中经常会用到 。典型例子如电影《星际穿越》,其中的角色使用虫洞作为通往银河系遥远部分的入口 。然而,没有观测证据表明它们存在,也没有经验证据表明它们不在某个地方 。关键是要找到它们,然后弄清楚它们是如何工作的 。
稳定虫洞存在的一种方式是由某种外来物质创造和支持 。说起来容易,但是这种奇异的材料是什么呢?制作虫洞需要什么特殊属性?从理论上讲,这种“虫洞物质”必须具有“负”质量 。这就是它听起来的样子:具有负值的物质,而不是普通的、具有正值的物质 。这也是科学家们从未见过的现象 。
虫洞有可能利用这种奇异的物质自发地出现 。但是,还有另一个问题——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支撑它们 。因此,它们会立刻坍缩 。对于当时碰巧经过这里的任何船只来说,都不是较好的选择 。
黑洞和虫洞
如果自发的虫洞不可行,有没有其他方法来创造它们?理论上说可以 。这要感谢黑洞,它们与一种被称为爱因斯坦-罗森桥的现象有关 。虫洞本质上是由黑洞的时空扭曲造成的 。具体地说,它必须是史瓦西黑洞(史瓦西黑洞就是所谓的“寻常黑洞” 。它是直接由较大的恒星演化而来的 。恒星到晚期时核燃料消耗殆尽,辐射压(光压)急剧减弱,星体在其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坍缩 。若质量(指原恒星的质量)大于3倍的太阳,其产物就是黑洞 。在宇宙空间里,此类黑洞具多数,其最大质量一般不超过50.2倍的太阳),它的质量是静态(不变)的,不旋转,没有电荷 。
那么,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本质上说,当光落入黑洞时,它会穿过虫洞,然后从另一边通过一个被称为白洞的物体逸出 。白洞类似于黑洞,但它不是吸进物质,而是排斥物质 。光会以光速从白洞的“出口”被加速,使它成为一个明亮的物体,因此有了“白洞”一词 。
当然,这一想法很快被现实打了脸:一开始就试图穿过虫洞是不现实的 。这是因为这段旅程需要坠入黑洞,这是一种非常致命的经历 。任何经过视界的东西都会被拉伸和挤压,包括生命在内 。简单地说,在这样的旅行中是不可能生存下来的 。
克尔奇点和可穿越虫洞
还有另一种情况,克尔黑洞可能会产生虫洞 。它看起来会与天文学家认为构成黑洞的普通“奇点”大不相同 。克尔黑洞会形成环状结构,有效地平衡巨大的引力和奇点的转动惯量 。
因为黑洞的中间是“空”的,所以人们有可能穿过那个点 。环中间的扭曲时空可以作为虫洞,允许旅行者穿越到空间的另一个点 。这个点也许在宇宙的另一端,或者在另一个宇宙中 。克尔奇点比其他虫洞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它们不需要使用外来的“负质量”来保持稳定 。然而,这些还没有被观察到,只存在于理论中 。
我们哪天可以用虫洞?
撇开虫洞机制的技术方面不说,即使有一些物理基础的支持,或者说如果虫洞确实存在,也很难说人们是否能够学会使用它们 。另外,人类甚至还没有星际飞船,所以想办法利用虫洞旅行真的是本末倒置 。
还有一个明显的安全问题 。在这一点上,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在虫洞里面会发生什么 。我们也不知道虫洞能把飞船送到哪里 。它可能在我们自己的星系,也可能在遥远的宇宙的某个地方 。另外,还有些事情值得思考 。如果虫洞把飞船从我们的星系带到数十亿光年之外的另一个星系,那就需要考虑整个时间问题 。虫洞能瞬间传送吗?如果是这样,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到达那遥远的彼岸?旅行是否忽略了时空的膨胀?
因此,虽然虫洞存在并作为穿越宇宙的入口是可能的,但人们要想找到方法应用虫洞的可能性是相当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