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明年接近人脑,失明、失聪、瘫痪不再是障碍?

计算机明年接近人脑,失明、失聪、瘫痪不再是障碍?
文章图片
在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看来 , “类脑计算”是AI领域突破的新方向 。 图源:IT时报
30秒快读
1、通过超算模拟大脑神经元的全脑计算机 , 实现对数字孪生脑20亿脉冲神经网络全脑计算模拟 , 今年有望达到200亿次 。
计算机明年接近人脑,失明、失聪、瘫痪不再是障碍?】2、AI距离像人类一样思考 , 拥有知识和记忆 , 仍有一段距离 。
3、“如果像《盗梦空间》剧情一样 , 未来AI通过黑人类大脑来改变人的记忆和想法 , 那么这需要法律和伦理的监管与约束 。 ”
王远(化名)还记得20年前自己看的那部电影《人工智能》 , 影片中的机器人小男孩大卫寻求着人类母亲的爱 , 但未能如愿 。 这让王远第一次意识到 , 除了沉重钢盔 , 机器人也有感性的一面 。 “机器人越来越像人了 。 ”她说 。
一晃20年 , AI的潜能正被释放 , 王远也投身于这一行 。 无论是语音识别还是刷脸场景 , AI正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 。 只是 , 如今的AI依旧理性而克制 。
那么 , AI会更像人类吗?当AI、量子计算与人脑相连 , 超级人类会诞生吗?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 ,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系终身教授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Levitt)点了点头 , 并告诉《IT时报》采访人员:“未来值得想象!”
计算机明年接近人脑,失明、失聪、瘫痪不再是障碍?
文章图片
图源:Unsplash
01
AI难懂“意有所指”
AI能真正听懂你的话吗?
或许你熟悉了与智能音箱的交互 , 通过特定的指令交谈 , 但这并不足够 , AI仍需成长 。 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举行的从类脑智能到脑智融合论坛上 , 京东探索研究院院长陶大程在演讲中提到英文单词“bound”(界限) , 但遗憾的是 , 现场AI翻译机器误识别出同音词“bond” , 翻译字幕出现一段关于“债券”的讲述 。
事实上 , 当人类用语言交流时 , 不单单凭借逐个单词 , 往往语言中的词汇意有所指 。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曾提出 , 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 , 一个符号由能指(signifier)与意指(signified)组成 。
举个例子 , 当好友聊天时提到“柠檬精” , 你从聊天中捕捉到的单词“柠檬精”发音是“能指” , 而后柠檬精的深层次含义 , 表示内心很酸、嫉妒心强的意思 , 则是“意指” 。
而前述翻译机器捕捉到了“能指” , 却未能判断出“意指” 。
计算机明年接近人脑,失明、失聪、瘫痪不再是障碍?
文章图片
图源:Unsplash
事实上 , 目前AI智能做理性的判断 , 在图像中找到人、事、物的距离远近和潜在的物理轨迹 , 能识别“能指” , 但需要通过大量知识储备以提升领会“意指”的能力 , 以充分理解人类词义 。
清华大学教授洪波在演讲中表示 , 人类大脑在听取语音时 , 运动皮层比听觉皮层更活跃 。 在他看来 , 人脑语音识别不只像深度学习一样 , 是层次化的信息处理 , 还有一套平行系统 , 借助颞叶前部和运动皮层将识别结果变得更加准确 。 这是他看到的未来AI语音识别发展的方向 。
“目前AI算法就是一道数学统计题 , 通过不同公式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整合 , 推算出结果 。 ”一位鹏程实验室AI技术人士告诉采访人员 , AI距离像人类一样思考 , 拥有知识和记忆 , 仍有一段距离 。
计算机明年接近人脑,失明、失聪、瘫痪不再是障碍?
文章图片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