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文章插图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 含有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之意 , 中秋佳节家人围在一起吃月饼看月亮 , 十分惬意和睦 。中秋节的由来 ,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文章插图
中秋节的由来关于中秋节的起源 , 说法较多 。中秋一词 , 最早见于《周礼》 , 《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 , 行糜粥饮食 。”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 , 秋夕月” , 夕月就是祭月亮 , 说明早在春秋时代 , 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 , 逐步传到民间 。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 。八月中秋 , 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 , 农民为了庆祝丰收 , 表达喜悦的心情 , 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 , 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 , 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 , 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 , 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 , 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 , 成功发明月饼 , 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 , 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
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文章插图
中秋的传说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 , 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 , 但后羿不舍得吃下 , 就交于嫦娥保管 。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 , 逼迫嫦娥交出仙药 , 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 , 便向天上飞去 。当日正是八月十五 , 月亮又大又亮 , 因不舍后羿 , 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 , 从此长居广寒宫 。后羿回家后心痛不止 , 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 。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 , 有五百多丈高 , 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 , 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 , 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 , 就这样随砍随合 , 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 , 是汉朝西河人 , 曾跟随仙人修道 , 到了天界 , 但是他犯了错误 , 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 , 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 , 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 , 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
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文章插图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 , 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 , 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 , 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 , 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 , 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 , 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 , 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 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
很快 , 徐达就攻下元大都 , 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 , 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 , 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 , 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 , 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 , 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 , “月饼”制作越发精细 , 品种更多 , 大者如圆盘 , 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
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文章插图
中秋节习俗吃月饼《洛中记闻》记载 , 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 , 感觉味道极美 , 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 。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 。到了宋代 , 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 , 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 。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 , 中有酥与饴 。”酥是油酥 , 饴就是糖 , 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
赏月赏月来源于祭月 , 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 , 但未成习俗 。到了唐代 , 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 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待到宋时 , 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 , 正式定为中秋节 。与唐人不同 , 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 , 常以阴晴圆缺 , 喻人情事态 , 即使中秋之夜 , 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但对宋人来说 , 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 , 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 , 诸店皆卖新酒 , 贵家结饰台榭 , 民家争占酒楼玩月 , 笙歌远闻千里 , 嬉戏连坐至晓” 。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 , 夜市通宵营业 , 玩月游人 , 达旦不绝 。
祭月【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 , 即祭拜月神 。设大香案 , 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 , 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
在月下 , 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 , 红烛高燃 , 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 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 , 在家的 , 在外地的 , 都要算在一起 , 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 , 大小要一样 。
燃灯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 , 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 , 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 , 挂于家屋高处 , 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 , 高可数丈 , 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 , 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 , 灯笼两个 , 也自取其乐 。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
观潮“定知玉兔十分圆 , 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 , 夜潮留向月中看 。”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 。在古代 , 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 , 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 , 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代以后 , 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 , 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
饮桂花酒每逢中秋之夜 , 人们仰望着明月 , 闻着阵阵桂香 , 遥想吴刚砍桂 , 喝一杯桂花蜜酒 , 欢庆合家甜甜蜜蜜 , 欢聚一堂 , 已成为节日的享受 。桂花不仅可供观赏 , 而且还有食用价值 。屈原的《九歌》中 , 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 。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 , 已是相当久远了 。但到了现在 , 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