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用宁德时代,苹果造车依旧强势|焦点分析 | 供应链

作者 | 袁斯来
编辑 | 苏建勋
Apple Car的轮廓正越来越清晰。
根据DigiTimes Asia报道,苹果正遴选Apple Car的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比亚迪都在谈判名单中。但苹果坚持要用美国产的电池,如果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不愿意在美国建厂,或许无法入选。苹果已经开始将目光转向愿意在美国设厂的富士康和立凯电能。
苹果造车终于有了些实质性进展。比起iPhone一年迭代一次,苹果造车历程可谓漫长。根据熟悉苹果的分析师郭明錤在报告中透露:苹果汽车问世最早都要在2025年。
去年末,苹果已经将在美国设厂提上日程,并开始摸底上下游供应链。而上个月,根据路透社报道,苹果已经开始和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洽谈。即便最后没能谈拢,也可以看出苹果造车计划已经走到了供应链阶段。而根据日经报道,一家供应商的高管表示“(苹果)至少正与约6家企业推进(造整车)谈判”。
在电子设备供应链,苹果是抢破头都要拿下的大客户,也有不少公司依托苹果市值暴涨,在很短时间长成热捧的明星公司。转投汽车领域,苹果却成为让人戒备的闯入者。苹果从来在供应链都有绝对主导权,但在造车这7年的起伏中,他们苦涩地发现自己四处碰壁。和电池供应商的谈判生变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强势的苹果VS强势的供应链【 弃用宁德时代,苹果造车依旧强势|焦点分析 | 供应链】苹果一直没能找到谈得拢的造车伙伴。
这背后有个尴尬的现实,苹果曾定义了智能机、真无线蓝牙耳机和平板设备,它顺理成章成为规则的制定人。它已经习惯了控制、也习惯了强硬。
很多时候,供应链的兴衰起落都跟随着苹果的动作。富士康70%的订单来自苹果,甚至按照苹果的要求,将部分生产线移到了越南。
任何关于苹果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果链”公司的波动。欣旺达2011年通过与ATL合作,开始为iPhone 3和iPod供应电池,但iPhone 4的供应商换成了德赛,直接导致欣旺达净利润同比下滑了13%。
被股民戏称为“果链三傻” 歌尔股份、蓝思科技和立讯精密今年因为iPhone 12mini表现不佳等因素,在3个月中股价跌了40%以上。
离开苹果加持,这些果链公司多半会变得无聊,被资本市场扔在脑后。今年被剔出的欧菲光就是鲜活的案例——股价已经跌回2年前。
然而,在电动汽车领域,它是个后来者。把持行业的巨头们当然不会忽视苹果这样极具号召力的客户,但也不至于依赖苹果光环。
2020年,宁德时代全年装机量达到34Gwh,位列第一,其后是LG化学和为特斯拉供货的松下,前十的名单中没有富士康和立凯电能。面对本身已经是巨头的电池供应链,很难说谁更强势,苹果找到富士康和立凯电能也算权宜之计。
苹果和主机厂的合作也一直经历着类似不断的转场。
2015年,据德国《经理人杂志》报道,库克饶有兴致地访问了宝马莱比锡的i3工厂,还想在宝马i3基础上开发自己的电动车。据路透社称,当时宝马方的人还暗示了合作意向,但很快没了下文,因为宝马并不愿意将自己的技术倾囊相授,沦为代工厂。
之后苹果又找到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开放式的结局和宝马类似:不合作造整车,不排除其他合作。“我们不打算成苹果的富士康。”时任戴姆勒CEO的迪特·蔡澈如此表示。
日韩车企成为苹果下一波目标,和宝马、戴姆勒类似的故事在日产汽车上重演。但和韩国企业的合作有一次已经呼之欲出。今年2月3日,CNBC报道苹果正和起亚合作生产汽车,而且是名副其实的“Apple Car”,起亚给了很大支持,软硬件都会握在苹果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