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股票,无疑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发明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才能看到多元的未来 。要想了解token的过程,甚至是预测未来币市的发展,就不能不知道股票的发展历程 。为什么交易所,在比特币交易中是必要的,为什么币改的历史的必然,恰如当年的股改 。面对实体经济,为什么才是币改的重要推动力量 。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刻的讨论股票 。
股票的基本概念
股票市场是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包括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两部分 。股份公司通过面向社会发行股票,迅速集中大量资金,实现生产的规模经营;而社会上分散的资金盈余者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投资股份公司,谋求财富的增值 。
1、流通市场的功能:
股票流通市场包含了股票流通的一切活动 。股票流通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为股票发行者创造了有利的筹资环境,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计划和市场变动情况,随时买卖股票 。由于解除了投资者的后顾之忧,它们可以放心地参加股票发行市场的认购活动,有利于公司筹措长期资金、股票流通的顺畅也为股票发行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对于投资者来说,通过股票流通市场的活动,可以使长期投资短期化,在股票和现金之间随时转换,增强了股票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股票流通市场上的价格是反映经济动向的晴雨表,它能灵敏地反映出资金供求状况、市场供求,行业前景和政治形势的变化,是进行预测和分析的重要指标,对于企业来说,股权的转移和股票行市的涨落是其经营状况的指示器,还能为企业及时提供大量信息,有助于它们的经营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 。可见,股票流通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 。
2、股票交易方式
转让股票进行买卖的方法和形式称为交易方式,它是股票流通交易的基本环节 。现代股票流通市场的买卖交易方式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议价买卖和竞价买卖
从买卖双方决定价格的不同,分为议价买卖和竞价买卖 。议价买卖就是买方和卖方一对一地面谈,通过讨价还价达成买卖交易 。它是场外交易中常用的方式 。一般在股票上不了市、交易量少,需要保密或为了节省佣金等情况下采用 。竞价买卖是指买卖双方都是由若干人组成的群体,双方公开进行双向竞争的交易,即交易不仅在买卖双方之间有出价和要价的竞争,而且在买者群体和卖者群体内部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最后在买方出价最高者和卖方要价最低者之间成交 。在这种双方竞争中,买方可以自由地选择卖方,卖方也可以自由地选择买方,使交易比较公平,产生的价格也比较合理 。竞价买卖是证券交易所中买卖股票的主要方式 。
(2)直接交易和间接交易
按达成交易的方式不同,分为直接交易和间接交易 。直接交易是买卖双方直接洽谈,股票也由买卖双方自行清算交割,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不涉及任何中介的交易方式 。场外交易绝大部分是直接交易 。间接交易是买卖双方不直接见面和联系,而是委托中介人进行股票买卖的交易方式 。证券交易所中的经纪人制度,就是典型的间接交易 。
(3)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
按交割期限不同,分为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 。现货交易是指股票买卖成交以后,马上办理交割清算手续,当场钱货两清,期货交易则是股票成交后按合同中规定的价格、数量,过若干时期再进行交割清算的交易方式 。
流通市场的构成
流通市场的构成要素主要有:(1)股票持有人,在此为卖方;(2)投资者,在此为买方;(3)为股票交易提供流通、转让便利条件的信用中介操作机构,如证券公司或股票交易所(习惯称之为证券交易所) 。
交易所市场是股票流通市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交易所会员、证券自营商或证券经纪人在证券市场内集中买卖上市股票的场所,是二级市场的主体 。具体说,它具有固定的交易所和固定的交易时间 。接受和办理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股票上市买卖,使原股票持有人和投资者有机会在市场上通过经纪人进行自由买卖、成交、结算和交割 。证券公司也是二级市场上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之一,其最重要的职能是为投资者买卖股票等证券,并提供为客户保存证券、为客户融资融券、提供证券投资信息等业务服务 。
场外市场又称店头市场或柜台市场 。它与交易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证券交易市场体系 。场外交易市场实际上是由千万家证券商行组成的抽象的证券买卖市场 。在场外市场交易市场内,每个证券商行大都同时具有经纪人和自营商双重身份,随时与买卖证券的投资者通过直接接触或电话、电报等方式迅速达成交易 。作为自营商,证券商具有创造市场的功能 。证券商往往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几个交易对象 。作为经纪证券商,证券商替顾客与某证券的交易商行进行交易 。在这里,证券商只是顾客的代理人,他不承担任何风险,只收少量的手续费作为补偿 。
在股市中,由于股价的走向取决于资金的运动 。资金实力雄厚的机构大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操纵股价的涨跌 。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资金实力,采取多种方式制造虚假的行情而从中获利,因而使得股票市场有投机的一面 。但这并不能代表股票市场的全部,不能反映股票市场的实质 。
对于股票市场上的投机行为要进行客观的评价 。股票市场上的种种投机行为固然会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负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投机活动也是资本集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我们应该认识到,正是由于投机活动有获得暴利的可能,才刺激了某些投资者,使其将资金投入股票市场,从而促进资本的大量集中,使货币资金转化为资本 。
股票市场一般分为股票发行市场和股票交易市场两部分 。两个市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发行市场
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
又称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 。股票发行是发行公司自己或通过证券承销商(信托投资公司或证券公司)向投资者推销新发行股票的活动 。股票发行大多无固定的场所,而在证券商品柜台上或通过交易网络进行 。发行市场的交易规模反映一国资本形成的规模 。股票发行目的:
一是为新设立的公司筹措资金;
二是为已有的公司扩充资本 。
发行方式有两种:
①由新建企业自己发行,或要求投资公司、信托公司以及其他承销商给予适当协助;
②由证券承销商承包发售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前者发行费用较低,但筹资时间较长 。后者筹资时间较短,但费用较高,需要付给投资公司、信托公司或承销商一定的手续费 。
交易市场
又称二级市场或流通市场,包括:
①证券交易所市场,是专门经营股票、债券交易的有组织的市场,根据规定只有交易所的会员、经纪人、证券商才有资格进入交易大厅从事交易 。进入交易的股票必须是在证券交易所登记并获准上市的股票 。
②场外交易市场,又称证券商柜台市场或店头市场 。主要交易对象是未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店头市场股票行市价格由交易双方协商决定 。店头市场都有固定的场所,一般只做即期交易,不做期货交易 。
股票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一句话,参与的人更多了 。
在股票发明以前,投资是局限于上流社会的事儿 。普通百姓与此无缘,而由于股票的发明,一份资产可以被无限拆分,这给了普通人入场的机会,而普通人永远是一个社会中占比最多的人 。他们的参与股市的最初目的,多半只是增加自己的收益,却在无形之中,造成了他们不曾料到的后果 。
通过股票的发行,大量的资金流入股市,又流入了发行股票的企业,促进了资本的集中,提高了企业资本的有机构成,大大加快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股票的流通,使小额的资金汇集了起来,又加快了资本的集中与积累 。
所以股市一方面为股票的流通转让提供了基本的场所,一方面也可以刺激人们购买股票的欲望,为一级股票市场的发行提供保证 。同时由于股市的交易价格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出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股市也能为一级市场股票的发行提供价格及数量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股票市场的职能反映了股票市场的性质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股票有如下四个方面的职能:
积聚资本
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市场发行股票来为公司筹集资本 。上市公司将股票委托给证券承销商,证券承销商再在股票市场上发行给投资者 。而随着股票的发行,资本就从投资者手中流入上市公司 。
转让资本
股市为股票的流通转让提供了场所,使股票的发行得以延续 。如果没有股市,很难想象股票将如何流通,这是由股票的基本性质决定的 。当一个投资者选择银行储蓄或购买债券时,他不必为这笔钱的流动性担心 。因为无论怎么说,只要到了约定的期限,他都可以按照约定的利率收回利息并取回本金,特别是银行存款,即使提前去支取,除本金外也能得到少量利息,总之,将投资撤回、变为现金不存在任何问题 。但股票就不同了,一旦购买了股票就成为了企业的股东,此后,你既不能要求发行股票的企业退股,也不能要求发行企业赎回 。如果没有股票的流通与转让场所,购买股票的投资就变成了一笔死钱,即使持股人急需现金,股票也无法兑现 。这样的话,人们对购买股票就会有后顾之忧,股票的发行就会出现困难 。有了股票市场,股民就可以随时将持有的股票在股市上转让,按比较公平与合理的价格将股票兑现,使死钱变为活钱 。
转化资本
股市使非资本的货币资金转化为生产资本,它在股票买卖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非资本的货币向资本的转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股市的这一职能对资本的追加、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股票价格
股票本身并无价值,虽然股票也像商品那样在市场上流通,但其价格的多少与其所代表的资本的价值无关 。股票的价格只有在进入股票市场后才表现出来,股票在市场上流通的价格与其票面金额不同,票面金额只是股票持有人参与红利分配的依据,不等于其本身所代表的真实资本价值,也不是股票价格的基础 。在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有可能高于其票面金额,也有可能低于其票面金额 。股票在股票市场上的流通价格是由股票的预期收益、市场利息率以及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但即使这样,如果没有股票市场,无论预期收益如何,市场利率有多大的变化,也不会对股票价格造成影响 。所以说,股票市场具有赋予股票价格的职能 。
股市的存在,对不同主体的好处是不同的,而只有让各方得利,股市的存在才能长久 。
对政府的作用
(1)可以广泛地动员,积聚和集中社会的闲散资金,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服务,扩大生产建设规模,推动经济的发展,并收到"利用内资不借内债"的效果 。
(2)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促进资金的横向融通和经济的横向联系,提高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益 。
(3)可以为改革完善的企业组织形式探索一条新路子,有利于不断完善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企业,个人企业,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组织形式,更好地发挥股份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 。
(4)可以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特别是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理顺产权关系,使政府和企业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用其权,各得其利 。
对企业的作用
(1)有利于股份制企业建立和完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管理机制 。
(2)有利于股份制企业筹集资金,满足生产建设的资金需要,而且由于股票投资的无期性,股份制企业对所筹资金不需还本,因此可长期使用,有利于广泛制企业的经营和扩大再生产 。
对投资者的作用
从股票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其作用在于:
(1)可以为投资者开拓投资渠道,扩大投资的选择范围,适应了投资者多样性的投资动机,交易动机和利益的需求,一般来说能为投资者提供获得较高收益的可能性 。
(2)可以增强投资的流动性和灵活性,有利于投资者股本的转让出售交易活动,使投资者随时可以将股票出售变现,收回投资资金 。股票市场的形成,完善和发展为股票投资的流动性和灵活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
股票起源
说到股票,就不能不说东印度公司,而要说到东印度公司,人们不禁会想到大航海时代,同时还会想到整个世界近代史都跟"东印度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当然,这里所说的东印度公司,只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而已 。
十六世纪的欧洲,人们对香料有着近乎疯狂的追逐 。黑胡椒在当时的欧洲,被称为黑黄金 。黑胡椒可以用来当嫁妆,可以用来购买东西,甚至可以跟黄金白银一样用于流通 。为了胡椒,欧洲人远涉重洋,打开了东西方贸易的大门,使得十七世纪成了辉煌的航海时代 。
文章插图
?
1597年8月,荷兰人第一次远航亚洲的船队抵达泽兰省港口,一时之间,整个港口人潮涌动,人们欢呼雀跃 。虽然整个船队遍体鳞伤,三分之二的水手葬身大海,但是这次远航打通了荷兰与亚洲的贸易之路 。此后,荷兰各大城市纷纷组建远洋航运公司,到1602年已有15家航运公司往来于荷兰与亚洲的海面上 。
之后,为了与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等争夺海上贸易霸权,同时避免国内航运公司的恶性竞争,降低远洋贸易的风险,14家航运公司联合成立荷兰东印度股份公司 。
文章插图
?
而当时的整个荷兰,阿姆斯特丹人在远洋贸易上是占绝对优势的 。为此,阿姆斯特丹人提出,如果联合公司能够拥有20-25的国家远洋贸易垄断权,阿姆斯特丹人愿意放弃目前的垄断地位 。
1602年3月20日,荷兰议会颁发联合公司成立的特许状,东印度公司由此成立,并拥有21年远洋贸易的垄断权 。联合东印度股份公司的成立,意味着每一个荷兰人,都有权成为联合公司的投资人或者股东,共同分享联合公司的贸易利润 。这样一来,公司股权被分散到了每一个荷兰公民的手里,很快远洋贸易就获得了大量的资金 。这不仅避免了恶性竞争,还分散了经营风险 。
公司成立之初,大力发行股份,并募集了650多万荷兰盾,单单阿姆斯特丹的居民就认购了57%的股份 。由此,世界第一个股份公司诞生 。
文章插图
?
由于东印度公司规定,首次分红是在十年之后,而等不及分红的股东们要转让股票,股票交易便由此营运而生 。因此,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市场,在阿姆斯特丹成立 。
凭借股份公司的绝对优势,荷兰东印度公司迅速崛起,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 。同时,荷兰人逐渐控制全球海上贸易的主动权,拿下世界航海贸易40%的份额,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
我们来看看,荷兰人是怎么运作的 。17世纪,阿姆斯特丹从一个小港口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之一,金融业的活跃,也让这里成为欧洲的金融中心 。
而阿姆斯特丹的金融家势力之强大,连政府和议会都被控制 。所以,这个国家的最重要目标就是:赚钱!
当时欧洲各国赚钱的办法,就是进行东西方的贸易 。为了更好地赚钱,1602年,荷兰人干脆用国家建立了一个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VereenigdeOostindischeCompagnie,简称VOC),公司的董事就是政府官员和议员 。
这个公司不光有做生意的,还有战舰、雇佣兵,能自己发行货币,跟其他国家签订条约,甚至占领和开辟殖民地,比现在的公司地位不晓得高到哪里去了 。
不过在当时,海上贸易是一个风险很大的生意,不光有敌对国的抢劫、海上风暴、水手暴乱,搞不好发个传染病,连人带船全灭 。为了筹集足够的资金,东印度公司悍然想出了一个绝招:我们没钱,可是每个荷兰人都有存款啊 。
于是,这个东印度公司很快拿出了一份章程:每个荷兰国民只要花50荷兰盾,就可以购买一股东印股公司的股票,成为股东 。3年以后,凭这张股票,东印度公司会给你150盾的分红 。
荷兰人发明了股票,接下来发明了做多和做空……
是的,想必你已经看明白了,这就是股份公司啊 。
不过,精明透顶的东印度公司可没有打算这么等三年到期,给每个股东分150盾了事——那可亏大了 。他们组织了一批人,从急需用钱的股东手里收买股票,然后高价卖给想要更多股份的人,于是……股票市场诞生了 。其他荷兰人一看,这事儿有搞头,也纷纷加入进来,进行股票的"投机倒把" 。
到1609年,由于股票交易越来越频繁,荷兰人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在这里,人们已经学会了传播利好消息,比如说在印度又发现了金矿,来哄抬股价,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做多";或者散布对股份公司不利的流言,比如满载金子的船遇到风暴翻掉了啥都没剩,使持股人恐慌,趁机低价购入股票,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做空" 。
1773年,在伦敦柴思胡同的约那森咖啡馆正式成立了英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以后演变为伦敦证券交易所,1792年 。24名经纪人在纽约华尔街的一棵梧桐树下订立协定 。形成了经纪人联盟,它就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1878年,东京股票交易所正式创立 。它是东京证券交易所的前身 。1891年 。香港成立了香港股票经纪协会,后发展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14年,中国当时的北洋政府颁布证券交易所法,1917年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
进入20世世纪之后 。股票市场发展迅速,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
(1)自由放任阶段(1900~1929年) 。20世纪前30年中,美英等国的股份公司迅速增加,使股票市场规模和筹资能力迅速扩大 。一方面发行市场迅速扩大,流通市场空前繁荣,交易量直线上升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股票欺诈和市场操纵时有发生,自由放任带来了严重的过度投机 。当时主要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普遍被抬高到极不合理的程度,远远超过其实际价值 。1929年10月29日.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各国股票市场相继出现了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
(2〕法制建设阶段(1930~1969年),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各国政府对股票市场开始全面加强法制和规范化建设 。以美国为例,政府开始从法律上对证券市场加以严格管理,制定了《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等一系列严密可行的证券法律 。美国1934年成立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直接对股票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为美国证券市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证券市场奠定了基础 。其他有关国家的证券法制建设也不断加强,股票市场逐渐规范 。
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
(3) 迅速发展阶段(自1970年以来) 。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经济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东南亚和拉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蓬勃兴起 。以及现代电脑、通信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股票市场步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 。l986年全球股票市场的市值总额为6.51万亿美元,全球上市公司总数为2.82万家,到1995年年底市值总额上升到17.79万亿美元 。10年间市值增长了近3倍、上市公司增加了1万多家、达到3.89万家 。1996年,全球股票市值继续上升,达到20.29万亿美元 。在主要发达国家,证券化率(股票市价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1995年,美国、日本和英国的证券化率分别达到95.5%、83.5%和121.7% 。发展中国家的股票市场成长也相当迅速 。新兴市场的股票市价总值从1986年的0.24万亿美元增长到1995年的1.9万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近7倍 。在股票中场规模扩大的同时,交易活动也日趋活跃,1986年,全球股票中场的交易金额为3.57万亿美元,1995年达到11.66万亿美元 。
中国股票发展史
我们来看看股票,这一舶来品,在中国落地生根的过程 。
中国股市编辑
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
1984年- 提出建立资本市场构想
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发行1万股
1986年-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诞生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业
1991年8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北京成立
1991-08-28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 。
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价格限制
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1992年10月12日-证监会正式成立
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变冷
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大涨
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涨势
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发
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涨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实施打开潘多拉魔盒:从国有股减持到股权分置改革
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拉开序幕
2001年7月-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
2001年10月-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
2001年7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2002年6月-国务院决定停止减持国有股
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实施
2005年4月30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2005年6月-利好齐发,股改行情启动
2006年9月-股权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就是从06年下半年到07年底的大牛市,08年至今都是处于熊市中 。
2014年12月5日成交突破1万亿,创造了一个空前但不绝后的历史记录,时间是14:39分! [7]
2014年12月9日,沪深股指双双下跌,上证综指收于2856.27点,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下跌5.43%;深证成指收于10116.49点,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下跌4.15% 。
这浩浩荡荡30年,期间经历牛熊多次变换,激荡着数亿股民的记忆 。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 。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 。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 。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 。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 。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 。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说法也被投资界普遍接受 。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 。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 。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 。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 。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 。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 。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
第七次大牛市:2005年06月06日至2007年10月16日
这次行情是最具有基本面支撑的行情,股权分制问题的解决,人民币升值,公司业绩的不断增长,QFII,等等诸多利好支撑着这轮牛市,从998点开始,创出6124点的历史最高点,整整涨了513.49%,这是中国股市到目前为止最为波澜壮阔的一轮大牛市 。
币改
07年的大牛市,是至今从未达到的高潮 。我们将重点分析股改背后的意义 。
中国股票市场刚成立的时候,主要都是国有企业上市股票,一般国有企业的控股股东是国家或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这也是国有股和法人股的由来,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像普通股一样上市流通 。国有股、法人股、普通股这三者就形成了"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局面,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发展 。这样就慢慢的开始了"股权分置" 。股改的目的是让国有股和法人股"享受"普通股的市场待遇,能够参与市场流通,通过全流通实现同股同权,同股同利 。
非上市公司股改
不少企业家将自己公司的股权激励、股份制公司设立通俗地称为"股改" 。目前,股改已经成为企业留住核心员工、吸引优秀人才的大趋势 。关于这方面的专家授课课程逐渐兴起,各具特色,有的以普及基础知识为主,有的以宣扬大道为主 。
股权分置概述
股权分置也称为股权分裂,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股份暂时不上市流通 。前者主要称为流通股,主要成分为社会公众股;后者为非流通股,大多为国有股和法人股 。
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发展演变中,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会流通股),这两类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 。
股权分置问题被普遍认为是困扰我国股市发展的头号难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股市上有三分之二的股权不能流通 。由于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等"股权分置"存在的弊端,严重影响着股市的发展 。[1]
一句话概括,股权分置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 。股权分置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新名词,但股权被分置的状况却由来已久 。
股改
股改
很多老股民都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初,有一些股票是全流通的 。打开方正科技(原延中实业)的基本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其总股本是97044.7万股,流通A股也是97044.7万股 。
然而,由于很多历史原因,由国企股份制改造产生的国有股事实上处于暂不上市流通的状态,其它公开发行前的社会法人股、自然人股等非国有股也被作出暂不流通的安排,这在事实上形成了股权分置的格局 。另外,通过配股送股等产生的股份,也根据其原始股份是否可流通划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 。截至2004年底,上市公司7149亿股的总股本中,非流通股份达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4%,非流通股份中又有74%是国有股份 。
股权分置的产生是否有相关法律依据呢?1992年5月的《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规定,"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股权设置有四种形式: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 。而1994年7月1日生效的《公司法》对股份公司就已不再设置国家股、集体股和个人股,而是按股东权益的不同,设置普通股、优先股等 。然而,翻看我国证券市场设立之初的相关规定,既找不到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也没有明确的制度性安排 。股权分置改革与国有股减持不同 。减持不等于全流通;获得流通权,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减持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开始被提上日程 。1998年下半年以及2001年,曾先后两次进行过国有股减持的探索性尝试,但由于效果不理想,很快停了下来 。此次改革试点启动后,有很多投资者问,流通与减持有什么不同?对此,法律专家的解释是,减持不等于全流通,减持可以在交易所市场进行,也可以通过其它途径,被减持的股份并不必然获得流通权;而非流通股获得了流通权,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减持 。
股权设置有四种形式: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 。而1994年7月1日生效的《公司法》,对股份公司就已不再设置国家股、集体股和个人股,而是按股东权益的不同,设置普通股、优先股等 。然而,翻看我国证券市场设立之初的相关规定,既找不到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也没有明确的制度性安排 。[1]
解决股权分置必要性
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产生不同股不同权,从而造成恶性圈钱、市盈率过高、股票市场定位模糊,不能有效与国际接轨 。全流通不仅可以解决以上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积极发展 。中国加入WTO,与国际经济日趋紧密,中国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对外开放,客观上要求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 。[1]
股改意义编辑
改革原因
股权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
正是由于股权分置,使上市公司大股东有"圈钱"的冲动,却不会关心公司股价的表现 。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早已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块"心病" 。市场各方逐渐认识到,股权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而且,随着新股发行上市不断积累,其不利影响也日益突出 。
首先是因股权分置形成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的"利益分置",即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资产净值的增减,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二级市场的股价 。试举一例,可以对"利益分置"有更清晰的了解:2000年12月,某上市公司以每股46元的价格增发2000万股股票,由于是溢价发行,增发后每股净资产由5.07元增加到6.72元 。也就是说,通过增发,该公司大股东不出一文就使自己的资产增值超过30% 。其后该公司股价一直下跌,大股东却毫发无损 。可见,正是由于股权分置,使得上市公司大股东有着"圈钱"的冲动,却不会关心公司股价的表现 。上市公司的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础 。
三分之二股份不能流通,客观上导致流通股本规模相对较小,股市投机性强,股价波动较大
股权分置也扭曲了证券市场的定价机制 。股权分置格局下,股票定价除公司基本面因素外,还包括2/3股份暂不上市流通的预期 。2/3股份不能上市流通,导致单一上市公司流通股本规模相对较小,股市投机性强,股价波动较大等 。另外,股权分置使国有股权不能实现市场化的动态估值,形不成对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和增强资产增值能力的激励机制,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和产品创新也颇受制约 。[2]
改革作用
地位获得提升
股改之前的证券市场,流通股东的地位虽然不断提升,但在某些控股股东眼里,依然是唐僧肉,很少考虑到流通股东也是公司股东 。只有在再融资的时候才会想起照顾一下流通股东的利益,与流通股东进行沟通 。
但在股改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监管部门的不懈努力,提升了流通股东在进行对价谈判中的地位,终于有了流通股东也是公司股东的意识 。另一方面则是在股改过程中确立了流通权的概念,也就是说,在流通层次上,流通股东的权利优于非流通股东,因此非流通股东要想获得流通权,必须要支付对价,必须经过流通股东的同意 。所以,才有了铺天盖地的投资者关系报道与评论,才有了流通股东投票权的价值,由此使得流通股东在精神上无疑获得前所未有的胜利 。
股改方案实施之后,虽然非流通股东也获得了流通权,但有着一定的锁定期,所以,在股改方案实施后的一段时间内,流通股东的权利依然优于限售期的流通股东 。因此,流通股东可以根据自己对上市公司未来一年或两年的业绩判断作出自由买卖的决策,而限售期的流通股东即便看到了自身公司的股价高估,也不能抛售,而为了维持股价的稳定,还得弯下身与流通股东沟通 。不信?现在你可以拿起身边的电话机,拔G股的电话,保证会得到对你问题的满意答复,这在前些年是不多见的 。
物质上的丰收
在股改的过程中,流通股东持有的股权,不仅代表着上市公司的股权,而且还代表着是否同意非流通股东流通的权利 。因此,非流通股东为获得流通权,就需要向流通股东支付对价 。目前对价方案基本处于10送3这一平均水平,这也就意味着,流通股东所持有的股权会因上市公司的股改而增长,这就是物质上的丰收 。当然,帐户总市值的变化还得看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变化情况以及流通股东对这些变化情况的掌握和分析判断能力,这并不是股改前提下的流通股东受益程度讨论的范畴,而是流通股东投资能力的问题 。
而这仅仅是股改初期阶段的流通股东显性的物质丰收 。在股改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流通股东还有这么两类物质回报,一是由于限售期的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同列一条战壕,限售期非流通股东的财富变化曲线图已与流通股东基本一致,所以,必定会倾其所有能力搞好上市公司 。这样,中小流通股东就通过流通权将自身的利益与大股东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而大流通股东的利益又与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好坏捆绑在一起,如此一来,中小流通股东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物质上的回报预期也就相应提升,而这一物质回报最长久,但也最有耐力,是任何概念性炒作收益所不能比拟的 。
二是公司基本面提升的物质回报 。这尤其体现在ST股、绩差股等上市公司身上,因为此类上市公司可以凭借股改过程中注入优质资产的对价模式,使得公司的基本面出现脱胎换骨式的提升,ST农化就是此模式的典型代表 。通过股改,ST农化获得了建峰化肥51%的股权,从而标志着ST农化的资产盈利能力出现了质的改观 。根据股改说明书,ST农化在06年的业绩极有可能达到0.32元/股,从一家徘徊于亏损与盈利边缘的上市公司摇身一变成为绩优上市公司,这对于ST农化现在的流通股东来说,无异是一次空前的物质大丰收 。而从相关信息表明,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相信后续还有更多的ST农化出现,因此,股改背景下的流通股东的物质丰收仍然是值得期待的 。
背后的生产关系
2006年3月6日,第23批的46家股改公司名单公布,至此,中国内地股票市场上,股改公司的比例已接近50%,许多人对年内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感到乐观 。
也许是尚在进行之中的缘故,股权分置改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导致业绩不好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失去控制权的先例 。
股权分置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所有权制度,主要针对国有上市公司,包括在内地及香港上市的中国国有企业 。这个制度安排在2005年之前已经实行多年,其中特别规定:上市的企业只允许其少部分股份(通常不到三分之一),在市场公开发行及交易,其余的股份则暂时不允许进入市场流通,并只能由一个或几个法人持有 。
这样的安排显然是一个权宜之计,当初主要是希望一方面保证国家对上市国有企业具有绝对的控股权,另一方面也担心中国刚刚建立的股票市场无法承担全流通的市场压力 。
确实,这一制度的实行大大降低了国有企业在内地及香港市场上市所遇到的思维观念及利益分配方面的阻力,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 。没有这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中国证券市场的起步可能晚很多年,但这一制度也导致了一系列的后遗症,包括市场供需失衡问题、股东利益冲突问题及企业控制权僵化问题 。
第一,市场供需失衡问题 。三分之二的非流通法人股,一旦被允许卖给个人投资者并在市场流通,似乎会导致市场上股票供应的剧增,如果对股票的需求跟不上大幅度增加的供应,可能会导致股价的大跌!
五年前中国证监会就提出进行改革,但因为市场压力不得不收回,一直到去年中才提出新的方案 。许多人甚至认为由于股权分置造成的潜在的过量股票供应,导致了整个中国股市过去五年的一蹶不振,他们坚信:股权分置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一个幽灵,威胁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尽快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扫除一个重要的障碍!
对股权分置造成的市场供需失衡的担心在内地已经深入人心,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可能过分及太片面,为什么?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也同样存在股权分置问题,为什么香港证监会及投资者不担心供过于求?为什么香港H股指数与内地指数背道而驰?
第二,股东利益冲突问题 。流通股与不流通法人股的长期法定分割导致上市企业在收入分配问题上面临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明显及长期的利益冲突 。
流通股股东认为国有大股东当初上市时并没有以现金在市场上购买股份,而是以低于真正市场价的资本估值而获得股份及控股权,因此认为吃了亏,需要在股权分置改革时获得补偿 。
到底需要补偿多少?没有人讲得清楚!显然,这是一个大股东与流通股小股东讨价还价的问题 。中国证监会在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很明确地将讨价还价的细节交给了每一个上市公司自己去处理,但规定股改方案必须经过三分之二流通股股东同意及三分之二全体股东同意 。
这一政策是2005年股改可以顺利推行的关键,因为它一方面使得证监会可以超脱于具体的利益分配,另一方面也限定了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讨价还价的相对力量,大大降低了股权分置改革的交易成本与阻力 。
由于大部分企业的大股东是国有企业母公司,相对较好说话,他们对流通股小股东的让步也就比较大,小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中获得补偿的股份数平均达到流通股总量的30%之高 。
有学者和专家认为改革中,国有股让利太多,但也有流通股持有人认为国有股让利不够而拒绝改革方案 。
市场参与者将注意力聚焦在这些讨价还价的细节上,显然合理而正当 。但同样,在各方博弈中,再分配的绝对公平显然只能是理想化的要求 。对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真正重要的是: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与小股东能不能有双赢的机会———上市企业的管理、生产力及业绩有实质性的改进 。
企业素质的改进应该是股权分置改革最重要的目标,可惜内地在这方面的讨论很少,注意力都集中在市场供需平衡及股东利益冲突这两个问题上了 。企业素质的改进与企业的控制权直接相关,而股权分置往往导致企业控制权的僵化 。
第三,控制权僵化的问题 。三分之二的法人股不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流通,这意味着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特别是其国企母公司,对上市公司具有不可动摇的控制权 。
某个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如果运用不当,企业经营必然出问题,企业生产力将下降,利润减少,股价下跌 。在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当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价因为经营不善而跌到一个很低的水平时,一些策略性投资者就可以介入,大量收购该公司的股票,或以收购兼并的形式,成为控股股东,并撤换管理层、更改经营方式、提高生产力及业绩 。
具有中国特色的股权分置制度完全限制了企业控制权市场的存在与发展,有能力的大股东无法替代无能的大股东,企业也就无法在市场压力下通过优胜劣汰而有系统地扭亏为盈,持有烂股的小股东也就无法借收购兼并来翻身,日久天长,股市也就失去活力而一蹶不振 。
可见,控制权僵化是中国上市企业及证券市场最大的制度瓶颈,而股权分置改革是消除这一瓶颈的必要条件 。
但是,仅有股权分置改革并不足以造就一个成熟的企业控制权市场,来提升上市企业股东及管理层的素质及企业的生产力与业绩 。股权分置改革还必须有国有企业改革配合,特别是国有企业股东市场及管理者市场的改革 。只有当上市企业的控制权有可能从无能的股东转移到能干的股东时,中国证券市场持久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而这就是股改的意义 。
【股改是什么意思,股改有哪些意义及作用!】
- 好先生陆远为什么坐牢,好先生大结局是什么!
- 人事代理是什么意思,人事代理和劳务派遣工有
- 生物钟是什么意思,它有什么作用!
- 房产过户是什么意思过户和更名是一回事吗!
- 男闺蜜是什么意思,男闺蜜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 爱情是什么东西歌词,是谁唱的!
- 太子妃升职记结局什么意思,结局你看懂了吗!
- 马油皂过敏是什么样的,马油皂是干什么用的
- 开封三天两检是什么意思?
- 宋承宪个人简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