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磷化处理?磷化处理的流程你知道吗


什么是磷化处理?磷化处理的流程你知道吗

文章插图
磷化是大幅度提高金属表面耐腐蚀性的一个简单可靠、费用低廉、操作方便的工艺方法,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生产中 。
其目的是给基体金属提供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被腐蚀;用于涂漆前打底,提高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在金属冷加工工艺中起减摩润滑作用 。
金属表面磷化处理是常用的前处理技术,原理上应属于化学转换膜处理,主要应用于金属表面磷化,有色金属(如铝、锌)件也可应用磷化 。
现代磷化工艺流程一般为:脱脂→水洗→除锈→表调→磷化→水洗→烘干 。
本文主要讲解金属表面磷化处理中的几个重点过程 。
1、脱脂
钢材及其零件在储运过程中要用防锈油脂保护,一般合金在压力加工时要用到拉延油,林件在切削加工时要接触乳化液,热处理时可能接触冷却油,零件上还经常有操作者手上的油迹和汗迹,零件上的油脂还总是和灰尘等杂质掺和在一起的 。零件上的油脂不仅阻碍了磷化膜的形成,而且在磷化后进行涂装时会影响涂层的结合力、干燥性能、装饰性能和耐蚀性 。
2、涂装前除锈、除氧化皮
钢铁热加工时受氧化产生硬而脆的氧化皮,如热轧钢板、热处理零件、锻件、焊接件都会有氧化皮 。此外钢铁在储运过程中,接触水或其他腐蚀介质,都极易出现一层黄锈 。而这氧化皮和黄锈在涂层下时会加快钢铁的腐蚀速度 。可见充分的除去钢铁表面的氧化皮和黄锈,对涂装物得到有效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除锈方法就俩类,一是机械法,二是化学法 。
3、磷化处理
所谓磷化处理是指金属表面与含磷酸二氢盐的酸性溶液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而在金属表面生成稳定的不溶性的无机化合物膜层的一种表面的化学处理方法 。所形成的膜称为磷化膜 。
磷化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磷化施工法分类 。
有喷淋式磷化、浸渍式磷化、喷浸结合式磷化、涂刷型磷化 。
2、根据磷化的温度分类 。
有高温(80 度以上)磷化、中温(50~70 度)磷化和低温磷化(40 度以下) 。
3、按磷化膜的质量分类 。
有重量型(7.5g/m2以上),中量型(4.3~7.5g/m2),轻量型(1.1~4.3g/m2)和特轻量型(0.3~1.1g/m2) 。
4、根据组成磷化液的磷酸盐分类 。
有磷酸锌系、磷酸锰系、磷酸铁系 。此外还有在磷酸锌中加钙的锌钙系,在磷酸锌中加镍、加锰的“三元体系”磷化等 。
【什么是磷化处理?磷化处理的流程你知道吗】影响磷化的因素
影响磷化的因素很多,当磷化膜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从磷化工艺参数、促进剂、磷化工艺(含设备)管理以及被处理钢材表面几大方面考虑本文仅介绍磷化工艺参数的影响 。磷化工艺参数对磷化效果的影响包括一下几方面 。
1、总酸度—总酸度过低、磷化必受影响,因为总酸度是反映磷化液浓度的一项指标 。控制总酸度的意义在于使磷化液中成膜离子浓度保持在必要的范围内 。
2、游离酸度—游离酸度过高、过低均会产生不良影响 。过高不能成膜,易出现黄锈;过低磷化液的稳定性受威胁,生成额外的残渣 。
3、酸比—酸比即指总酸度与游离酸度的比值 。一般的说酸比都在 5~30 的范围内 。酸比较小的配方,游离酸度高,成膜速度慢,磷化时间长,所需温度高 。酸比较大的配方,成膜速度快,磷化时间短,所需温度低 。因此必须控制好酸比 。
4、温度—确定了某一配方后,就应该严格控制好温度,温度过高要产生大量沉渣,磷化液失去原有平衡 。温度过低,成膜离子浓度总达不到浓度积,不能生成完整磷化膜 。
5、时间—各个配方都有规定的工艺时间 。时间过短,成膜量不足,不能形成致密的磷化膜层 。时间过长,由于结晶在已形成的膜上继续生长,可能产生有疏松表面的粗厚膜 。
磷化膜质量评定方法一般包括1、腐蚀性能测定法,2、厚度(或重量法)测定法,3、微观结构显微镜法,4、外观目视法,5、二次附着力测定,6、抗冲击试验六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