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之外还有“提前症”,看看你中了几条( 二 )


对于“提前症”现象 , 中国心理学会CPS临床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李初曦评价说 , “无论是‘拖延症’还是‘提前症’ , 这两种状态并非心理障碍 , 先不要简单归类为某种‘病症’ ,它们是人应对焦虑的一种防御方式 , 在适应性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 ”
“‘拖延症’具有逃避性质 , 它实现的是最终激发式的完成 , 而‘提前症’相比较而言 , 看上去会更有力量感 , 给人一种‘靠谱’的感觉 。 ”
“喜欢提前的人会通过专注未来某一刻的事情 , 用行动去消除任务未完成所带来的焦虑 。 在‘提前症’之下 , 为了完成任务与减轻压力 , 宁愿做出一定的牺牲 。 他们超强的‘行动力’有时令人羡慕 , 但事实上 , 他们可能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幸福 , 并不会因为提前做好了事情而放松 , 而是会寻找且完成更多‘未来的焦虑’ , 在消除焦虑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 ”
“提前症”有益于处事速率 , 但他们该如何缓解自己的焦虑?李初曦建议 , “‘提前症’归根结底是渴望增加掌控感 , 减少不确定性 , 我们可以试着提高自己容忍不确定性的能力 , 以面对困扰 。 比如 , 向亲人倾诉你的感受 , 从依恋关系中获得情绪安抚 , 得到信任感与确定性 。 ”
除此之外 , 还需要理解并接纳自己的焦虑 , 跟情绪共处 , 正视那些无力改变的时刻 , 而不是排斥情绪 , 否定自我 。 “如果‘提前症’所谓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接受 , 那也可以与它和平共处 , 不去改变 。 ”
无论是“拖延症”还是“提前症” , 都是我们依靠本能找寻到的缓解焦虑情绪的表现 , 也是探索和调整自我的行为方式 。 任务清单上打个钩 , 就会让自己变得轻松 。 假如打钩感到疲惫 , 那就歇一歇 , 眺望窗外 , 也未尝不是一种内心治愈SPA 。
赵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