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国产操作系统再起风云,成功可能性多大?( 二 )



如果是基于Linux定制一款操作系统 , 并在适配软硬件及生态方面做好 , 那么完全可以称作是国产操作系统 。
目前 , 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在金融行业的渗透率较快 , 金融市场的国产操作系统主要是以统信UOS、麒麟、红旗等为代表 。 其中以银行业的推进速度最为突出 , 包括大型国有银行和地方银行等 。
此外是教育领域 , 大量国产操作系统也在推进教育行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包括统信、麒麟等国产操作系统开始在教育行业试点布局 。
市场格局渐成 , 但还要解决哪些实际的难题?从目前来看 , 国产操作系统格局渐成 , 但要达到成功的标准 , 还存在许多实际的难题 。
首先是难在生态 。 应用生态的完善需要操作系统不断优化迭代 , 这需要大量的资金与时间的投入 , 需要大量软件开发者与硬件厂商配合 ,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非一日之功 。
微软从85年开始推出windows1.0之后 , Windows 系统从最早期的 16 位、32 位到现在流行的 64 位 , 系统版本从最初的 Windows1.0 经历十几年的优化与周期性迭代 , 才发展到XP系统 。
此后 , 又历经WindowsVista、Windows 10 和 Windows Server 服务器企业级 , 经过了持续多年的迭代与更新 , 走到了今天的规模 。

资金方面 , 微软此前开发的Windows Vista系统总共就花费了超过200亿美金 。 这种规模的资金和人力是国内操作系统厂商的一大短板 。
从目前来看 , 国产桌面操作系统的局限性是没有MacOS那样统一、稳定的商店 , 也没有Windows那种灵活、易用的软件底层架构 。 在易用性与软件的稳定性上不如Windows , 生态成熟度差距也是肉眼可见 。
从国内来看 , 头部玩家百万级的应用数量尚未达到 。 麒麟软件副总经理魏立峰曾经立下目标是在2到3年内 , 让适配的软硬件总量达到百万级 。
而应用生态的构建 , 百万量级的应用适配可能仅是最低标准 。
由于Windows的高市占率 , 几乎所有软硬件都会有适配Windows的版本 。 2018年微软公布的数据显示 , 仅Windows10就有超过3500万应用数量 , 支持1600万的硬件/驱动组合 。 而国产操作系统市占率低 , 缺乏这样的生态号召力 。
因此 , 在操作系统的底层代码、框架问题解决之后 , 解决生态成熟度就成了当务之急 。
要解决生态生熟度 , 就要有诸如微软、苹果等核心企业来引领行业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方向 , 但国内缺乏龙头效应 , 也构成了新的障碍 。 无论在底层芯片还是架构层面 , 都缺乏主导性的玩家来形成统一的硬件底层支撑 。
操作系统的成功离不开硬件 , 尤其是统一芯片与架构支持 。 从国内操作系统玩家来看 , 统信 UOS在硬件上同源异构支持 4 种架构(AMD64、AMR64、MIPS64、SW64) , 支持龙芯、鲲鹏、飞腾、兆芯、申威、海光六大主流国产芯片 。
而银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统V10 , 同源支持四种技术路线的六大国产CPU平台 , 包括飞腾、鲲鹏、兆芯、海光、龙芯、申威 。
中科方德桌面操作系统同样适配海光、兆芯、飞腾、龙芯、申威、鲲鹏等国产CPU , 支持x86、ARM、MIPS等主流架构 。
从上述操作系统来看 , 虽然说各大国产操作系统都在努力解决生态的开放性与兼容性问题 , 但难题也一览无余——就是各种架构、各种CPU平台的分散 , 给软硬件的适配问题带来了挑战 。
目前来看 , 国产操作系统针对不同的芯片架构更新不同的版本 , 已经形成了十多种技术路线 。
由于缺乏统一的开发标准 , 国产操作系统版本、技术路线过多 , 调试成本高 , 搭配复杂 , 阻碍了适配的进度与产品性能的优化 。 不同操作系统 , 不同技术路线、不同软硬件底层框架与接口 , 也意味着各种软硬件适配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