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箱|联力鬼斧2代RGB机箱评测:更高级的中塔散热“网”者( 三 )



其实到这里 , 眼尖的玩家应该就知道了 , 鬼斧2代的白色版与鬼斧Air的白色版有很大不同 , 前者除了外表是白色 , 还在侧透钢化玻璃的包边 , 内部的五金框架 , 以及上面提到的螺丝这些从大到小的地方 , 基本都是白色的(除了硬盘笼...) 。 联力在他们家其它产品中 , 如果是用到这样的全白设计 , 一般会称为Snow White版本 , 只是鬼斧2代就直接作为白色版了 , 可能这也可以解答为啥它的白色版要比黑色版贵100元 。

来到机箱的侧面 , 老实说如果不是事先知道的话 , 其实还真的搞不懂侧透玻璃是用正面的侧边打开的 , 这个开关确实很巧妙 , 但也隐藏得太好了吧 , 机箱出厂是不是可以加个小贴纸提示一下呢?不过在侧透玻璃打开后 , 就是熟悉的鬼斧一代了 , 现在已有不少其它机箱学到了这个设计 , 但大多只有一边 , 而鬼斧2代的左右两边玻璃都可以打开 , 这样带来的展翅气势确实是更上档次的 , 另外联力应该是加紧过转轴 , 使得两侧玻璃现在能做到一定角度的悬停 。
至于机箱侧面下部的挡板 , 左边改为了网孔设计 , 这在鬼斧Air上已有见到过了 , 而右边则是非网孔的面板 , 上面留有三个2.5英寸SSD盘位 , 加上机箱侧面两个 , 电源仓上方3个以及与3.5英寸盘的共用位 , 全机箱居然可以安装进12个2.5英寸 , 这放在近两年的中塔机箱都是很少见的配置 , 应该能很好满足仓鼠党的存储安装需求 。







再上到新机箱的顶部 , 这里相比鬼斧一代是作了全新设计的 , 换用了一整块可拆卸的顶盖 , 上面有大面积开孔 , 但也是没有防尘网 , 而尾处的固定手扭也是银色的 。 这样新设计的好处就是更方便装机时从顶部操作 , 而且也在外面看起来更显得美观 , 说来联力在近年多个新款机箱上都用到这样的设计 , 比如O11D EVO 。

最后外观部分不得不提的是 , 新一代鬼斧机箱在做工品质上有着明显的进步 , 包括各部件的拼接、缝隙 , 还有外壳的表面处理等等地方都变得更精细了 , 虽不是说鬼斧一代的做工不好 , 但那是放在其600元的价位而言的 , 而在摸到二代鬼斧的实物后 , 才会更明白联力为何敢大幅提高售价到千元左右, 因为确实是一分钱一分货的 。
内部拉动前侧边 , 弹出玻璃 , 进入到机箱内部 , 鬼斧2代咋一看也没什么大变化啊 , 但其实主板位现在改为了可移动托板 , 通过上下移位来适应顶部和下方的水冷排安装 。 在下置模式时 , 顶部可以留出更大空间 , 支持到最大75mm厚度的水冷排+风扇 , 而主板位于上置模式时 , 则可以在电源仓上方 , 安装最大80mm厚度的水冷排+风扇 , 整个宽容度非常高 。

特别是这次机箱的顶部可以最大安装420mm水冷排 , 所以鬼斧2代在对目前最顶级散热硬件的支持上 , 应该很难出现装不进去的难题 。 而且这个位置的风扇支架是可以拆卸下来 , 极为方便于水冷排的安装 , 没有比这样更轻松的了 , 加上支架还作了偏左放置 , 在右边留出了最大60mm距离 , 对大量走线 , 甚至一些分体式水冷的走位都是非常友好的 。

不过这里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 , 鬼斧2代这个主板托架可能也正是因为要做这样的移动设计 , 所以与机箱框架的固定点较少 , 用手掰它的话会有比较明显晃动 , 虽不至于会影响正常的安装使用 , 但还是给人不太牢固的感觉 , 对此联力表示会在后续的零售版机箱中加强下这些部位 。




而在主板位旁边的导线槽 , 现在改为滑动式 , 相比一代鬼斧的要拆下再旋转的方式简便多了 , 在安装EATX主板时 , 向右边滑动就行了 , 这里还预留有水泵和水道板的安装位 , 配合机箱顶部风扇架的水管位 , 鬼斧2代在对分体式水冷的安装支持也是有更好的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