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一碗水端不平 一碗水端不平的说说


你为什么一碗水端不平 一碗水端不平的说说

文章插图
其实是独生子女的壹读君 | didi
父母偏心,在大多数非独家庭里,是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 。
热播剧《都挺好》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明玉回忆自己上中学的时候,跟父母和两个哥哥同桌吃饭 。妈妈心疼两个儿子,给他们一人夹了一个鸡腿,明玉瞪大眼睛盯着妈妈的筷子,然而并没有她的一份 。
你为什么一碗水端不平 一碗水端不平的说说

文章插图
剧名叫都挺好,但编剧却一把撕开了原生家庭的伪善面具,抖落出那些其乐融融背后的隐痛和委屈:在非独生子女家庭里,父母分给每个孩子的爱并不是均等的,甚至相差悬殊,这明明并不好 。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人类和社会发展学教授凯瑟琳?孔戈尔(Catherine Conger)曾做过一项研究,发现65%的母亲和70%的父亲都承认自己更偏爱某一个孩子 。而研究人员认为父母偏心的实际比率应该更高,因为在硏究过程中,父母们总是尽量掩饰自己的偏心 。
明知道区别对待对孩子并不公平,甚至对每个孩子都存在负面影响,但父母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偏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偏爱优秀基因携带者
父母往往偏爱那些优秀基因携带者,这些基因表现为健康、聪明或者美貌等 。这种宠爱,可能是源自一种原始的动物本能 。
在凯瑟琳?孔戈尔那项调查研究中,他们同时发现,父母更加偏爱的那个孩子,往往是老大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弗兰克? 苏洛威(Frank Sulloway)在《天生反叛》一书中,用达尔文主义来解释这一问题:父母偏爱那些最大最健康的后代,因为这些孩子有更多的机会生存下来,把家族的基因代代相传下去 。
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来说,这是父母希望通过繁衍后代来复制自己的生物学自恋情结,他们希望通过后代将自己的基因和个性遗传下去,相比而言,老大显然比年幼的弟妹更容易存活,因此父母可能更愿意把资源给予更可能存活下来并继续养育子女的后代(Shrira & Foster, 2009) 。
你为什么一碗水端不平 一碗水端不平的说说

文章插图
来自挪威的研究者进一步发现,老大也具有一种智商上的优势 。Peter kristensen 和Tor Bjerkedal于2007年在《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通过对挪威年龄介于18岁至19岁之间的人进行了研究,发现老大的智商平均比老大高出2.3个百分点 。而且这种差异不仅出现于兄弟姐妹之间,在跨家庭的比较中同时可以观察出来 。
美貌也是一种优秀基因 。从根本上说,父母会更偏好更有机会取得成功的孩子,喜欢长得好看的孩子——他们才是代表父母优秀基因的后代,显然有更高的概率将优秀基因遗传下去 。
母不嫌儿丑,那可能是你没更好看的兄弟姐妹 。
偏爱弱势的一方
老大在其生命早期可完全独享来自父母的注意力,接受所有时间及物质资源投入,从而形成“老大优势”,这种优势反过来又帮助他们博得更多父母的爱 。面对如此不利的局面,最弱小的孩子岂不难以生存?
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战略 。心理学家将之称为“弱势策略”,即展示自己的柔弱和需要被照顾感,用弱小无助来赢得父母的关注 。对于缺乏基因优势的孩子而言,这是在游戏中生存的必要技能 。
这是一个有悖于“优胜劣汰”规则的选择,但父母的偏爱自有他们的考虑 。
你为什么一碗水端不平 一碗水端不平的说说

文章插图
根据伦敦学者Hamilton 在1964年提出的内含适应性理论(Inclusive fitnesstheory):父母对自己子女所表现出来的爱,实际上一种对内含自己基因拷贝的“载体”所表现出来的偏爱 。这个理论公式为:c<rb,即当受益者所获得的收益(b)×受益者携带帮助者基因的概率(r)>帮助者自身付出的代价(c)时,基因会支持这个帮助者付出一定代价 。
对于亲子关系来说,当孩子较为弱小时,由于他是父母基因的高概率携带者(遗传相关度0.5),由此基因支持父母给予这个孩子更多照料和关注,因为这样可以提高基因生存和繁殖的成功率 。弱小的孩子有夭折的可能性,由此父母会投入特殊照顾,从而保证自己基因得到延续 。
这种弱势不一定是生理层面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只要你妈觉得你弱就可 。
你为什么一碗水端不平 一碗水端不平的说说

文章插图
教育学家和心理学界早已发现,父母通常会少关注性格好的孩子,而更偏爱那些难以抚养的孩子 。有些孩子会利用害怕和生病来获得和父母的紧密联系,他们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恐惧,会向父母展示出自己虚弱需要照顾来获得父母的偏心 。
对于孩子的这种小“心机”,父母往往很买账,而且往往是对哪个孩子投入得更多,内心就偏爱哪个孩子 。
在心理学中,这个现象被称为富兰克林效应(Ben Franklin Effect),即在人类的社会关系中,向对方付出的越多,就可能变得越愿意继续付出,内心就越倾向于喜欢对方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都喜欢被需求的感觉,这能让我们有强烈的存在感和自我实现感 。
偏爱更像自己的一方
对于父亲而言,他们可能更偏爱长得像自己的孩子 。
美国学者Lieberman、Tooby 和 Cosmides研究提出,人类辨认亲缘关系主要依赖三种线索:(1)共同居住的时间;(2) 母系产前围产期关系; (3)基因相关性线索 。通常来讲,前两种线索是辨认直系亲缘关系的主要依据, 因此也被称为“亲缘指数模型 (KIi)” 。而第三种线索主要体现为基因的“显型”特征, 个体通过对显型特征的配度对亲缘关系做出判断 。
孩子有一张与父母相似的面孔,这就是基因“显型”特征的匹配信息 。
你为什么一碗水端不平 一碗水端不平的说说

文章插图
与母亲相比较而言, 父亲在判定子女关系方面比母亲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这是因为,由母亲子宫分娩而出的孩子,几乎能确定是她的孩子(除非代孕等),但对父亲而言,这种辨认却存在一定风险 。
没人能保证自己妻子的孩子,一定就是自己的孩子,由此男性需要更多依赖“显型”特征的匹配进行确认 。依据这一逻辑,父亲更偏爱那些与自己长得像的子女, 或者说对这些子女有更多的投资行为(提供资源、保护等) 。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童年,是不是也经常被讲长得很像自己父亲?是不是真的像也无所谓,但对于男性而言,他们是真的很吃这一套 。
你为什么一碗水端不平 一碗水端不平的说说

文章插图
即使罗列以上凿凿铁证,但我相信,几乎没有父母会坦白这件事情 。他们会狡辩道:“我绝对没有偏心,你们手心手背都是我的肉 。”
其实科学家在研究中还发现,父母的偏爱是瞒不过孩子的眼睛 。相信你的直觉,你感受到的偏心很大可能就是真的 。
【你为什么一碗水端不平 一碗水端不平的说说】参考文献:
《手足效应》杰弗里·克鲁格
Explaining therelation between birth order and intelligence. Science. 2007 Jun 22;316(5832):1717.
Lieberman D1, Tooby J, Cosmides L. The architecture of human kin detection. Nature. 2007 Feb 15;445(7129):727-31.
庄锦英, 张金美, 应娟娟, et al. 基于自我相似面孔的亲缘选择与配偶选择行为[J].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9(9):1371-1377.
黄艳苹, 李玲. 出生顺序对大学生人格及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 医学与社会, 2011(8):89-91.
郑丽丹.监护人养育行为与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推荐阅读
东北人冬天囤的500斤白菜都是怎么吃完的?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