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饺的由来是什么

水饺一般指饺子是中国古代传统食物 。中国各地饺子的名品甚多 , 如广东用澄粉做的虾饺、西安的酸汤水饺、衡水的猪肉白菜饺 , 上海的锅贴煎饺、扬州的蟹黄蒸饺、山东的高汤小饺、沈阳的老边饺子、四川的钟水饺等 , 都是受人欢迎的品种 。在包饺子时 , 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红糖、花生、枣和栗子硬币等包进馅里 。吃到如意、吃到红糖的人 , 来年的日子更甜美 , 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 , 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 吃到钱币则是财源不断 。下面一起看看水饺的由来是什么?
水饺的由来是什么1、水饺源于中国古代的角子 , 原名“娇耳” , 汉族传统面食 , 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由东汉南阳涅阳(今河南南阳邓州)人张仲景发明 , 最初作为药用 。
2、历史起源:饺子由馄饨演变而来 。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 名目繁多 , 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 。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 , 南北朝时期称“馄饨” , 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 , 宋代称为“角子” , 元代、明代称为“扁食”;清代则称为“饺子”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 , 为东汉河南邓州人张仲景首创 。当时饺子是药用 , 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 , 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 , 为医圣张仲景首创 。饺子多以冷水和面粉为剂 , 将面和水和在一起 , 揉成大的粗面团 , 盖上拯干的湿纱布或毛巾 , 放置(饧)一小时左右 , 刀切或手摘成若干个小面团 , 先后揉搓成直径约3公分左右的圆长条 , 刀切或手摘成一个个小面剂子 , 将这些小面剂子用小擀面杖擀成中间略厚周边较薄的饺子皮 , 包裹馅心 , 捏成月牙形或角形 , 先将冷水烧开 , 包成后下锅并用漏勺或者汤勺(反过来凸面朝上)顺着锅沿逆时针或顺时针划圆弧状以防饺子粘连 , 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如为肉馅可在沸腾时添少许冷水再烧 , 反复两三次) 。饺皮也可用烫面、油酥面或米粉制作;馅心可荤可素、可甜可咸;成熟方法也可用蒸、烙、煎、炸等、荤馅有三鲜、虾仁、蟹黄、海参、鱼肉、鸡肉、猪肉、牛肉、羊肉等 , 素馅双分为什锦素馅、普通素馅之类 。饺子的特点是皮薄馅嫩 , 味道鲜美 , 形状独特 , 百食不厌 。饺子的制作原料营养素种类齐全 , 蒸煮法保证营养较少流失 , 并且符合中国色香味饮食文化的内涵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 , 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 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 , 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
【水饺的由来是什么】3、典故传说:张仲景发明饺子 , 饺子原名“娇耳” , 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 。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 , 常为百姓除疾医病 。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 , 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 , 舍药救人 , 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 。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 , 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 , 走到家乡白河岸边 , 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 , 耳朵都冻烂了 。原来当时伤寒流行 , 病死的人很多 。他心里非常难受 , 决心救治他们 。张仲景回到家 , 求医的人特别多 , 他忙的不可开交 , 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 。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 , 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 , 架起大锅 , 在冬至那天开张 , 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 , 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 , 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 , 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 , 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 , 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 。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 。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 , 血液通畅 , 两耳变暖 。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 , 抵御了伤寒 , 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 。大年初一 , 人们庆祝新年 , 也庆祝烂耳康复 , 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 , 并在初一早上吃 。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 , 在冬至和年初一吃 , 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 , 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 , 人们吃着饺子 , 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 。今天 , 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来治冻烂的耳朵了 , 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
关于水饺的由来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