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的「云梯」:上云一小步,上链一大步( 三 )


实现数智化的核心在于数实融合:有技术、有数据、有场景 。 这方面 , 京东自建物流团队 , 深入最难的供应链环节已经有15年时间 。 对供应链的理解和积累 , 已印刻在京东云的基因里 。
京东在全国有43座“亚洲一号”大型智能物流园区和约1400个仓库 , 210个分拣中心和7200个终端配送站 , 最后20多万名自营配送人员配送上门 。 京东以四级仓储形成一张覆盖城乡的网络 , 这个由仓库和运输路线构成的网络像毛细血管一样覆盖全国版图 。
但即便如此 , 数以万计的货车和快递员也只是支撑我们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的一部分 。
实现当日达不仅仅是物流配送单一环节能完成的 。 事实上这个体系早在消费者下单前就已经先一步转动 , 云端大脑通过数据预测了所在区域的需求 , 提前采购、运输送到前置仓 。 最后才是等你下单、快速配送 。
这背后是一种供应链一体化思维 , 以自建物流体系作为实体支撑 , 叠加“看不见”的预测、调度 , 虚实结合构成一体化供应链条 。
从全局来看 , 根据京东集团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 , 京东自营业务的在SKU超过1000万的背景下 , 整体库存周转达到了30.2天 , 同样靠供应链能力打天下的沃尔玛库存周期为45.5天 , 但其SKU只有5万个 。 在这个庞大的供应体系里 , 每少一个转运环节、库存周期减少一分钟 , 都意味着大量成本节约 。
在全链条数字化的基础上 , 这套体系要求在关键环节实现高水平的智能化:首先是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采购 , 千万级SKU里 , 70%以上商品都是机器自动计算、预测、向上游供应商下单采购;第二个环节是基于人、货、场的精准匹配 , 面对数十万品牌商和接近5.8亿用户 , 京东需要预测消费者的需求、位置 , 匹配相应的产品服务;最后才是线下实体仓储、配送、运输一体化的智能运营 。
从2017年至今 , 京东在数智供应链加持下 , 库存周期被整整压缩了10天 , 而达到同样的效果 , 沃尔玛整整用了30年时间 。
面向未来十年 , 京东提出将潜心打造新一代基础设施——京东数智化社会供应链 , 利用数智技术和供应链能力帮助合作伙伴降低流通成本、提升经营效率 。
产业的「云梯」:上云一小步,上链一大步
文章图片
云竞争的十字路口
京东云内部曾在2020年开过一次讨论会 , 核心议题是:京东云和其他云有何不同?
最终的结论是 , 京东云其实应该在产业服务上做文章 , “去做那朵更懂产业的云 。 ”
在整个集团架构上 , 京东云不只是一个事业群 , 同时也是京东集团对外提供技术服务的统一品牌 , 整合集团的数字化能力打造全链条供应链的系统 , 对外输出 。
京东所沉淀下来的供应链能力、技术能力 , 也让京东在转头面向ToB、ToG合作伙伴时得心应手 , 供应链也从ToC的供应链 , 向ToB延伸 。
云市场在经历了高速增长的数年后 , 如今已经进入到竞争新阶段 , 体现为公有云市场增速放缓 , 光谈上云已经意义不大 。
一位云行业资深人士对36氪表示 , 基础云产品到今天同质化问题已经很突出了 , 能留在牌桌上的云厂商 , 差异并不大 。 面对各行各业更传统的客户 , 各家比拼的是能否满足具体场景需求 。
需求的转变 , 也推动云厂商从卖资源转向卖能力 。 产业数字化过程中 , 云厂商要做的不只是提供一两个产品、方案 , 而是深入产业的过程中 , 寻求一种融合共生 , 这也京东云最擅长的 。
去年这个时候 , 京东云推出行业首个混合多云操作系统“云舰” , 除了全面兼容各类基础设施 , 同时也向上开放 , 将IaaS、PaaS层也开放给了合作伙伴 。 这被视为是京东云对外开放决心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