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高比例消纳新能源关键是什么?

【能源人都在看 , 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新能源|高比例消纳新能源关键是什么?文章插图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 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将成为新增电能供应的主体 , 但由于新能源发电固有的强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 , 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网后 , 电力系统的电力电量时空平衡难度将显著加大 。 因此 , 要保障不同时间尺度电力供需平衡和新能源高水平消纳 , 关键是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 。
大量电力电子装备接网
将影响电力系统调节能力
在超短周期(毫秒至秒级)调节方面 , 新能源出力快速波动且频率和电压耐受能力不足、稳定难度加大 。 风电、光伏采用电力电子装备接入电网 , 大规模接入将使电力系统转动惯量减小 , 降低系统抗扰动能力 , 导致系统故障时频率、电压波动加剧 。 此外 , 电力电子装备本身抗干扰能力也弱于常规机电设备 , 系统故障时风电、光伏机组易大规模脱网 , 可能引发严重连锁故障 。
在短周期(分钟至小时级)调节方面 , 新能源短时出力随机性和波动性易造成系统频率和潮流控制困难 。 据统计 , 单个新能源场站小时级最大功率波动可达装机容量的15-25% , 2小时最大波动可达40%;考虑整体区域新能源功率波动 , 以广东为例 , 2小时最大波动可达20-35% 。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后 , 常规电源不仅要跟踪负荷变化 , 还要平衡新能源出力波动 , 大幅增加了电力系统调节难度 。
在日内调节方面 , 新能源发电特性与用电负荷日特性匹配度差 , 将增加电力系统调峰压力 。 风电反调峰特性显著 , 凌晨负荷较低而风电出力处于较高水平 , 午时或晚间负荷较高而风电出力处于较低水平 , 导致电力系统净负荷峰谷差增大 , 加剧调峰难度 。 以广东海上风电为例 , 单个风电场反调峰深度达50% , 海上风电机群反调峰平均深度达22% 。 此外 , 在部分光伏渗透率较高的地区 , 也出现了午间腰荷时段的调峰难问题 。
在多日、周时间尺度调节方面 , 新能源发电“靠天吃饭”特征明显 , 将增加电力系统供需失衡风险 。 受气象条件影响 , 新能源出力可能出现较长时间偏低的情况 , 如长时间阴雨天导致光伏出力持续偏低;台风来袭时 , 风机会自动处于停转顺桨状态 , 以降低叶片受损风险;在极寒天气条件下 , 新能源设备耐受能力脆弱 , 将导致出力受限甚至停机 。
从供给侧、需求侧、电网侧
分别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
供给侧:提高灵活调节电源占比
我国灵活性调节电源装机占比不足6% , 远低于欧美国家水平 。 笔者认为 , 提高灵活性调节电源占比是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的关键 。
新型储能响应速度最快可以达到毫秒级 , 持续放电时间在分钟至小时级 , 充放电转换较为灵活 , 适用于解决新能源短时波动性问题 , 可提高新能源并网性能 。 在超短周期调节方面 , 按照行业技术标准规定 , 新能源场站应满足具备≥10%额定负荷调节能力的要求 , 若新能源场站按装机容量的10%配置储能 , 可从源头解决新能源出力快速波动的问题 , 提升系统一次调频能力 。 在短周期调节方面 , 为满足平抑新能源分钟至小时级最大波动幅度的要求 , 新能源场站宜按装机容量的15-20%配置储能 。
抽水蓄能技术经济优势明显 , 可进行大规模能量充放 , 放电时间达小时及以上 , 适合长时间尺度电网调峰及电力平衡场景 , 并能根据库容大小 , 发挥日内调峰甚至周调节作用 。 大力发展抽水蓄能 , 有助于解决新能源间歇性问题 , 提升系统调峰能力、系统安全性及特殊天气场景下的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 因此 , 建议做好中长期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和站址保护 , 优化抽水蓄能电站布局和投产时序 , 优先在新能源集中开发地区和负荷中心布局建设 。 推进大容量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科技创新 , 开展中小型、可变速抽水蓄能技术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