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Peloton宣布“放弃”硬件生产,是打算学Keep?( 二 )





尽管与Peloton相比 , Keep的硬件毛利率更高、可达30%以上 , 但同样没能改变该公司“入不敷出”的现状 。 虽然其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的毛利率可达60%上下 , 但由于相较于硬件销售的客单价、这一部分几乎只能依靠规模效应才能带来更多收入 , 而在Keep方面投入营销费用仍然居高不下的情况下 , 盈利或许还有待时日 。



将Keep与Peloton进行对比后不难发现 , 两者同样都采取了“硬件+内容”的商业模式 , 由线上业务为硬件产品带来流量 , 而硬件同样也能够与软件协同 。 据相关资料显示 , Keep目前覆盖了健身器材、智能设备、服饰衣物、健身视频等4个品类 , 均采取的是OEM(代工生产)模式 , 但缺乏核心技术方面的创新 , 同样很难在用户群体中建立“非Keep不可”的品牌粘性 。
但从如今Peloton选择将硬件生产外包出可以看出 , Keep从一开始就选择OEM可能是个明智之举 。 不过在内容方面 , Keep的课程以及签约健身达人等 , 同样也没有达到“不可替代”的地步 , 并且与Peloton在这一方面的逐步规模化 , Keep这一业务的毛利率却在下降 , 这也意味着Keep的付费内容暂时还没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
由于Peloton已经与Keep越来越像 , 并且结合前者如今在股市中的表现 , 有观点认为Keep的上市之路或许也并不好走 。
面对着互联网健身这个有待进一步挖掘的赛道 , Peloton与Keep如今的表现似乎都不那么理想 。 而这不禁也让人思考 , 互联网健身难道只是一个无法走通的伪命题吗 。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数据显示 , 从2021年至2026年 , 我国线上健身会员及内容的市场规模预计将实现30.8%的复合年增长率;智能健身设备的市场规模预计实现28.9%的复合年增长率 。 尽管这一预测数据的准确性暂时还无法判断 , 但显然也给了这一赛道的参与者巨大的想象空间 。
然而 , 事实却是即便在健身渗透率早已超过20%的美国市场 , Peloton已然没能走出一条清晰可行的商业模式 。 并且Keep创始人王宁也曾说过 , “健身本来就是一个反人性的事情 , 我想让人最快、最便捷、最低门槛开始运动起来” 。 显然 , 让人运动一次很容易 , 而此前爆红的刘畊宏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 但要养成运动的习惯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



即便没有这些互联网健身平台的课程 , 还有诸如抖音平台的刘畊宏健身操、B站的各类健身视频等 , 甚至还有Switch中的《健身环大冒险》这类将运动与游戏相结合的形式 。 此外在硬件上 , 也有诸如华为、小米、苹果等公司推出的健身镜、智能跑步机、智能手表等产品 , 并且他们在硬件研发的能力上显然远胜过Keep 。
甚至还有更多与线下结合 , 但有一定互联网思维的项目正在这一赛道拼杀 , 比如超级猩猩、乐刻运动等 。 但正如业内人士所说 , “居家健身其实是在健身用户数量与质量都在上涨时 , 所带来的额外增量需求 。 ”
【京东|Peloton宣布“放弃”硬件生产,是打算学Keep?】【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