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健康码背后的技术领军人:人脸识别还可识脸看病( 二 )


另一个,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攻击技术,比如抠脸再合成。人脸识别需要防止的攻击包括照片、面具,特别是硅胶面具,还有数字模型攻击。我估计深度人脸安全技术以后可能会发展得很快。
当然,人脸识别技术涉及一种生物特征,也要更多的规范,在满足个人隐私的情况下进行相关的研究。
我觉得人脸识别技术更广一点的是人物视觉理解技术,包括了行为和场景。
我们可以将计算机视觉用于医学影像。比如我们在做的病理切片影像分析,我们与儿童医学研究院合作,在不同尺度下识别癌细胞;还有“识脸看病”。
“识脸看病”是完全科学的。人的脸部(颅面)生长由基因决定,颅面大约由7000种基因决定,其中有约6000多种基因与脸的长相相关。如果缺少某一个基因,就会反映到人脸上。我们已经在用这种技术,去筛选出唐氏综合征、儿童早衰症等上千种疾病。
“识脸看病”使原来花两天甚至两个月才能确定的疾病,在几秒钟检测出结果,医生再稍微判断,基本能够实时给出诊断结果。这样就帮助了很多病人,因为确诊以后才能进行治疗。这里最大的作用是筛选,原本要检查6000多种,现在通常只要检查一两种,极大地减少了时间和成本,服务患者。
将来,我们会更多地做多模态的人脸识别技术,这些应用十分广泛,如娱乐、自动驾驶等。比如,微表情是一种较小的行为动作,这与VR、AR的应用相关。现在年轻人喜欢虚拟角色或虚拟化身,就是你在虚拟世界中有一个角色,这个角色长得跟你一样,虚拟世界上也有你的社会和朋友。
我讲的都是让生活更美好。人工智能要以人为本、服务于人。
? 澎湃新闻:人脸识别技术是否存在一些潜在风险?比如隐私权、肖像权的侵犯等。

马利庄:这是肯定的,我觉得技术本身没有害处,不合理使用就会有问题。所以要建立标准、政策法规,让技术得到合理使用。
规范使用、合理使用一定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我觉得人脸识别、人工智能一定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便捷。
? 澎湃新闻: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

马利庄:我觉得中国的人工智能在国际上应该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应该是仅次于美国,我不知道这样说是否合理。
而我们的人脸识别技术是世界第一,这一点我很有信心,因为我们的政策环境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比较自由的研究氛围。特别是人脸的深度安全技术,我们在这里开辟了一个小领域,在这个领域上我们是领先的。国外则由于各种限制使这个数据更难获取。
在保护隐私、让数据不被滥用的情况下,当然使用数据越方便,越能更好地服务人。比如说,打车时不告诉别人你的位置,你说这是隐私,同时又要求车来接你,那不是开玩笑吗?
? 澎湃新闻:您觉得现在的教育是否满足人工智能的人才需求?

马利庄:在短期,我觉得人才不那么紧缺了,因为人工智能爆炸式增长的过程已经过去,现在处于平稳增长状态。
从人才的角度来说,由于人工智能在国外是计算机的一个大分支,当然它渗透到各个应用领域。伴随着人工智能热潮,确实有很多其他方向不同专业的人涌入这个行业,造成人才良莠不齐的状况。就是说,人才的数量急剧增加了,但是质量可能还需要提高。
在高校中,人工智能的教育还需要提高,目前人工智能的本科还没有独立的学科。但是,关于是否设置为独立学科、以后成为像计算机系一样的人工智能系,现在仍然有较大争议。
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确实有一些不同。最大的不同是,人工智能分别应用于不同的行业,不像有些技术的应用领域相对集中。人工智能像“万金油”一样,可以赋能各个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