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健康码背后的技术领军人:人脸识别还可识脸看病

手机屏幕上小小的一方“健康码”对疫情防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截至2020年12月18日,健康码累计亮码超200亿人次,覆盖10亿人口,累计访问量破500亿。近日,澎湃新闻采访人员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专访了健康码背后人脸识别的技术团队领头人马利庄教授。

人脸|健康码背后的技术领军人:人脸识别还可识脸看病
文章插图

马利庄教授

马利庄是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兼);中国图像图形学会理事,动画与数字娱乐专委会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智能创意与数字艺术专委会副主任。
马利庄团队聚焦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视觉技术,团队的《面向复杂场景的人物视觉理解技术及应用》相关研究及应用成果于今年5月获得2020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项目组在健康码、复工复产、AI寻人、互联网金融等多方面构建重大应用,产生了超百亿的经济效益,推动了人工智能相关行业的进步;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65项、软件著作权15项,IEEE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8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90篇(CCF-A收录70篇),取得了卓越的创新成果。
“人脸识别技术涉及一种生物特征,也要更多的规范,在满足个人隐私的情况下进行相关的研究。”马利庄教授表示,“我们也可以将计算机视觉用于医学影像。比如我们在做的病理切片,我们与儿童医学研究院合作,在不同尺度下识别癌细胞。还有‘识脸看病’。”
“人工智能要以人为本、服务于人。”马利庄强调,在规范、合理使用的前提下,人脸识别与人工智能其他技术一样,一定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便捷。
关于这项技术未来的发展,马利庄表示,“我觉得比较乐观的两个方向,一个是服务机器人,将来它可能是人的形态,能够识别你是主人,能够和你沟通、理解你的行为,能够自我控制和决策,甚至具有情感,它将来会走进千家万户;第二个是娱乐方面的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
? 澎湃新闻:您有一个人物视觉表情理解与姿态分析技术及应用的研究,并认为该技术对于建设智慧城市具有重要意义。请问这项技术有哪些重要应用和作用?
马利庄:一个是应用于疫情期间的健康码。在民众在登录验证时进行光线活体检测和人脸比对,通过后才能获得健康码,以此保障用户身份真实性。基于光线活体的远程身份核实是健康码的核心技术。截至2020年12月18日,健康码累计亮码超200亿人次,覆盖10亿人口,累计访问量突破500亿。
这项技术也助力复工复产,通过应用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帮助大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在线办理缓交社保、租金减免等民生事项,从而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体现了团队的科技抗疫先锋作用。
在金融领域,我们构建了国际首个在银行系统商用的人脸远程身份核实系统,在国内首次将人脸核身技术应用于银行的远程开户中。目前,人脸远程核身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微信支付、微众银行等众多应用场景。
我们的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帮助找回失踪人员与被拐卖人口。由于婴幼儿脸型随着年龄增长变化明显,特别是十多年后面容发生剧变。我们项目组构建的跨时域人脸检索与分析系统从千万级人员中寻回各类失踪或被拐卖人口共1706人。针对寻人场景中婴幼儿被拐,在仅有几张婴幼儿阶段的模糊照片情况下,项目组利用首创的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协助解救了15名被拐10年以上儿童。
? 澎湃新闻:人脸识别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马利庄:有几个方面,一个是更精准的人脸识别技术,包括与表情和行为姿态相结合。实际上,人脸分为很多块肌肉,叫动作单元(action unit)。比如,说话时嘴巴附近几块肌肉在动,笑的时候是上面几块肌肉,这是分区域的动作单元。与表情结合,就可以用于教育、海关人物鉴别,甚至将微表情识别应用于侦探和谍报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