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提升数字技能的世界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二 )


为应对数字经济发展新的需求,具备数字能力已经是公民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能力。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9.89亿,互联网普及率70.4%;农村网民3.09亿,占网民整体的31.3%。说明我国还有大量公民尚不具备数字能力。据《2019年中国互联网人才发展报告》,互联网整体处于人才供不应求的状态。在人工智能等对数字能力要求较高的领域,我国技术人才供需失衡尤为突出,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相关人才极度稀缺。因此,我国还需进一步加大公民数字培训,提升整体数字能力水平,具体包括:
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公民数字培训。分阶段建立数字技能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地域人群搭建多层次培训体系。构建包含高校、企业、社会组织多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的培训生态。协调中小学、大学各阶段数字教育、技工教育以及职业技能培训的侧重点,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健全数字能力标准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加强不同行业数字技能核心标准的研究,评价标准要与职业要求对应,特别针对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门槛较高的行业,需建立有区别的人才评价体系。另外,确保评价标准的连贯性、科学性和实用性,通过证书形式为培训人员提供就业准入证明。
打造精准培训体系提升全民数字素养。针对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不同行业,编写不同的培训教材。针对少年、青年、老年等不同年龄层次人群,设计不同难度和内容的培训课程,寓教于乐,提高参与度。
提升弱势群体数字知识消除数字鸿沟。多渠道提升老人、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贫困地区等弱势群体的数字技能。充分利用电视媒体信息传播作用,发挥社区基层科普作用,定期开展数字知识宣传和技能培训,在老年大学、残疾人协会、社区基层组织等增设培训课程和活动天地,尽可能消除因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所造成的鸿沟。
(作者隆云滔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怡洁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项目主管)
隆云滔 李怡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