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qoo|X80系列影像登顶的背后,是两个追求极致的灵魂牵手( 三 )


这牵涉到整套影像软硬件深度协同 , 与vivo联合研发的蔡司自然色2.0早有准备 , 同AI感知引擎与自研深度算法一起负责为X80“坐镇后场”;
而联合研发的光学镜头 , 以及蔡司独有的T*镀膜 , 则像是“司职锋线” , 瞄准了光线捕捉能力、解析力、色散等行业通病 。 X80 Pro主摄搭载的超低色散高透玻璃镜片 , 阿贝数达到了81.6 , 可以说是目前手机镜头规格的天花板 。
“前期和后期” , vivo X80的影像实力有精细完善的专业兜底 , 色准顺理成章获得显著提升 。

作为X系列的“老员工”——专业人像镜头再获新技能 , 蔡司镜头包新增Cinematic风格虚化 , 极为贴切地选择了占据主流的影片宽高比2.39:1;
回头再看 , vivo新一代的微云台“光纤入户”般接入人像镜头 , 持续多年有口皆碑的人像算法打磨 , X80系列可能不只是常规意义上的爱好者利器 , 更是专业的生产工具 。
既然走专业道路 , 弱光拍摄是必考科目 。
从X80系列的硬件规格上 , 不难看出vivo和蔡司把自己的独家秘籍都梭哈了进去 , 然而联合打磨的夜景算法无疑则是成像效果的开关 。
无论B站媒体实测 , 还是酷安数码论坛的机友反馈 , X80的夜景算法呈现的效果很一致:弱光拍摄稳 , 暗部细节保留度高 , 尤其是 , 整体弱光背景中的高光压制得当 。
一句话 , vivo和蔡司力求把人眼中的光线、色彩真实还原到手机屏幕上 , X80系列 , 无疑是目前手机影像最专业的机型 。
品牌效应叠加 , 以及双方优势互补 , 彼此成就 。 深度合作迎来产品力进阶 , 进而形成自有风格 , 在用户印象中 , 这是加分项 。
长赛道哲学 , 做时间的朋友如同蔡司成片的高级感 , 高端早已是它的代名词 。 手机品牌与T*标识绑定 , 并无容易 , 难度也是双方面的 。
在手机端 , 成像受制于感光元件、软件算法、硬件搭配甚至机身设计众多因素 , 而大多数零件也是采购自第三方 , 一旦成片效果平庸 , 锅是谁的很难分清楚 。
百年老店也怕砸了自己招牌 , 后起之秀同样怕遭遇名不副实 , 唯有深度合作高度自研 , 才能成效最大化 。
在塞班系统日薄西山之时 , 诺基亚力推影像 , 继续在高端手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 蔡司名号在消费品领域被更多人熟知 , 爆款旗舰N73、N95背面 , 蓝色的标签格外显眼 。
这场双赢的合作 , 高情商会说诺基亚搭载的镜头达到了蔡司标准 , 低情商会说 , 只是镀金罢了 。
近年手机市场卷度空前 , 与相机厂商跨界合作不再稀奇 , 国内主流手机品牌在中低端多年摸索过后 , 开始朝着高端化狂奔 。
如今的用户早已分得清合作的深浅 , 品得出产品的差异 , 更能辨别出高端化的口号 , 究竟是幌子还是真有两把刷子 。
如果说与诺基亚的合作是蔡司对消费市场的一次试探 , 力求做到极致的蔡司一时无法施展拳脚 , 那么同vivo的一拍即合则是遇到了狂热同伙 , 放手输出成了蔡司的行事风格 。
作为最早专注手机影像的国内厂商 , 在的基础上寻求自我突破 , vivo内部早已明确了影像长赛道的战略 。
可以理解为长期主义 , 也可称作慢工出细活 , 其实深入了解 , 不难看出vivo的产品哲学 。
在国内主流厂商的折叠屏产品纷至沓来的2021年 , vivo没有动作 , 直到今年上半年 , vivo的折叠屏产品才姗姗来迟 。
交给用户的是直观的折痕淡化 , 内外屏刷新率统一、品质观感一致的产品 。 以娓娓道来的语气 , 表达硬核的观点:与其半成品着急上市遇冷 , 不如发育成熟给出肉眼可见的诚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