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和IoT的新时代:告别独自美好,迎接双向奔赴( 二 )
算法的边际应用 , 解决了硬件的规模桎梏IoT最重要的是运行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 , AI最重要的是落地的形态 , 冥冥中形成一组双向奔赴的合力:一个要“从实向虚” , 一个要“从虚向实” 。
就像旷视CEO印奇所说:“我认为AI行业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 , AI很难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体系或商业闭环存在 。 AI本质上是一个效率工具 , 它能够无形地渗透到各个行业 , 成为行业效率提升的催化剂 。 ”
在这个基础上 , 硬件定义算法和算法定义硬件的区别很明显 。 如果把硬件比做身体 , 把算法比做大脑 , 那前者就是从身体的反馈产生思维 , 决定下一步的动作;后者则是建立一个通用的思维框架 , 去指导行为 。 身体和大脑必须配合 , 但总有个部分会起主导作用 。
边缘端产品魔方盒子就是这样 , 整体的芯片等性能领先友商 , 但真正的不同之处在于盒子里装的算法 。 在这款产品里 , 社区、工地等多个领域的算法是集中固化的 , 客户需要什么 , 旷视就从中提供什么 。
所以 , 硬件有固定的天花板 , 但算法没有 。 目前 , AI的两种发展模式也与此有关 。 一种是商汤的算力基础设施+大装置赋能千行百业 , 另一种则是旷视直接切入顶层设计 。
2020年 , 全球IoT连接数首次超过非IoT连接数 。 物联网有可能统治一切设备 , 设备对应着海量的AIoT场景 , 设备不能无限增长 , 但算法可以无限应用 , 从而借助设备这双“手”去影响乃至改造物理世界 。 所以 , 解决AIoT时代具体需求的 , 一定是更有延伸性和扩张性的算法 。
文章图片
不过 , 三大巨头的建设并非着重于核心算法 , 它们的起步点是软件架构 , 比如AIoT中台 。 旷视的算法定义硬件 , 则几乎相当于挑战整个硬件路径 。
旷视认为 , 基础设施云化、核心技术互联网化、应用数据化和智能化都是正在演变的几大趋势 , 只要AIoT还会发展 , 最终都会有一个通用的顶层设计 。 而旷视有MegEngine(天元)自研算法优势 , 可以最大化发挥算力芯片性能 , 从而实现降成本 。
从这两条不同的道路中 , 算法定义硬件的真相也得以明晰:硬件平台化 , 灵活适配算法;系统柔性化 , 提高易用性;服务规模化 , 全流程一体+大规模应用降本增效 。
当然 , 海康、大华、宇视的AIoT之路还没有走到最深处 , 旷视面对更加碎片化、多元化的场景需求 , 也并不一定能成功完成自己的全部构想 。 算法和硬件的长期协作才刚刚开始 , 结果可能超乎双方的预料 。
下一代人工智能 , 瞄准碎片化需求加速延伸中信证券6月23日发布研报称 , AI产业价值链趋于稳定 , 并逐步向芯片&算力设施、应用场景两端靠拢 。
这种观点无疑是从AI曾经的商业化困局出发的 。 曾经的AI企业往往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 , 但却很难真正落地到一个行业 。 传统行业IoT转型风潮火热 , 但大多停留在让设备联网 。 至于联网后获得了数据该做什么 , 企业一头雾水 。
AIoT一定程度上终结了这种状态 。 很罕见的 , 双方都从新业态里找到了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 。 或者反过来说 , 双方选择用AI+IoT的模式解决问题 , 最后创造了新业态 。
从2015年开始 , 旷视就提出AIoT是AI的产业化路径 , 本质上是AI技术的价值跃迁节点到了 。 2011年左右的AI是技术科研单点突破;2015年左右的AI是算法边界向实用领域拓展;2020年之后的AI则是基础设施大发展降低使用门槛 , 和点对点服务行业 。
- iPhone 12/13被该国禁售:5G惹的祸
- 本文转自:三联生活周刊我们生活在被科技团团包围的世界里|智能汽车风靡的当下,如何让出行更有温度?
- 一路狂跌的芯片巨头
- 智慧停车市场处于快速扩张的蓝海阶段
- “元宇宙”一词诞生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从元宇宙的起源到未来终极的畅想——中日元宇宙交流峰会
- 《梦华录》大结局,爆火出圈,里面竟藏着4个价值千万的商业思维
- 你的微信好友,支持批量删除了
- 白酒|史玉柱时隔3年再露面 称只喝茅台镇的酒:其它酒第二天头疼
- 苹果|又一经典设计被抛弃:首批搭载Touch Bar的MacBook Pro成过时产品
- 删除的微信好友怎么找回,误删好友不要怕,总有适合的找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