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探测距离最远雷达中国复眼落地重庆
文章图片
■继“中国天眼”之后 , “中国复眼”又来了!7月8日 ,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与云阳县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 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 共同建设“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预研项目” 。
■该项目是“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二期项目 , 北京理工大学将牵头在渝研制世界探测距离最远的雷达 , 高分辨率观测1.5亿公里范围内小行星 , 满足近地小行星防御、空间态势感知等国家重大需求 , 并用于地球宜居性、行星形成等前沿领域研究 。
为何关注小行星?
为保护地球和人类安全
贡献中国力量
“我们为什么会对小行星这么关注?因为很多‘地球之谜’都与小行星有关 , 比如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地球的生命从何而来 。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龙腾说 , 比如 , 对于地球的生命从何而来 , 有一个猜想就是小行星撞击地球 , 带来了地球最原始的生命 , 而且地球的形成也与小行星的汇聚密切相关 。
据了解 , 小行星撞击威胁着地球和人类安全 , 受到各国高度关注 。 在今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 , 国家航天局就曾发布消息 , 我国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 为保护地球和人类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
龙腾表示 , 地月空间是人类未来探索的新疆域 , 要想看清地月空间之间的态势 , 同样需要研制大型雷达 。 “天问一号”在火星落地之后 , “天问二号”就需要选择小行星落地 , 如何寻找到合适的小行星 , 也需要研制大型雷达 。
为此 , 北京理工大学牵头启动了“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项目 ,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共同参与建设 , 以填补国内该项能力空白 。
为何取名“复眼”?
很多小天线合成大天线
就像昆虫复眼的组成
那么 , 这将是一个怎样的雷达?
“我国的射电天文望远镜FAST叫‘中国天眼’ , 我们给这个雷达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中国复眼’ 。 ”龙腾解释说 , 昆虫的复眼是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官 , 他们就是用很多小天线合成一个大天线 , 形成这个世界探测距离最远的雷达 。 此外 , “中国复眼”也意为“中国复兴之眼” 。
据介绍 , 射电天文望远镜主要是接收星体发射出来的信号 , 自身并不发射电磁波 , 而小行星自身也不发射电磁波 , 因此 , 用射电天文望远镜是看不到小行星的 。
“只有我们主动发射电磁波 , 才能看见小行星 。 ”龙腾表示 , 与“中国天眼”不同 , “中国复眼”对于电磁波是自发自收 , 也就是说 , 自己发射电磁波 , 自己接收小行星对自己发射电磁波的回波 , 这样就能看见小行星 。
“复眼”能看多远?
预计探测距离达1.5亿公里
据悉 , “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项目分为三期 。 一期为“分布式雷达天体成像测量仪验证试验场” , 建设4部16米雷达 , 用于验证技术可行性 , 具备观测月球能力 。 目前已在两江新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 , 正进行安装调试 。
二期为“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预研项目” , 建设25部直径20米雷达 , 实现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探测和成像 , 完成深空雷达探测与成像的演示验证 , 为我国近地小行星撞击防御和行星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 目前已在云阳县完成选址 。
- IE浏览器|世界上网速最快的地方 被一款浏览器拖了后腿
- 荣耀|余承东称三星为“小厂”,若非美国打压,世界只有华为和苹果!
- 世界上最好用的压缩软件是什么?微信。|三个印度人改变压缩算法 一意孤行 没它就没有JPEG
- 7月9日消息|北京理工大学将研制深空探测雷达“中国复眼”项目
- 羊|神奇小山羊长出48厘米长耳朵:走路能拖地上、创世界纪录
- 本文转自:名城苏州【时政专稿 孙宜灏、蒯军】着力打造“中国药谷”|杨大俊:研发第三代格列卫 从“中国药谷”走向世界
- 南极冰下水世界首次被发现,冰盖是什么?融化会使海面上升57米
- 雷达|深空探测雷达“中国复眼”落地重庆
- 海尔|定位模糊,对手众多,海尔“三翼鸟”离高端仍有距离
- 专家用一万只羊,解决了一个“世界难题”,这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