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种植知识要点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植物白芨的干燥根茎,又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娃、羊角七、连角芨草、紫兰等 。白芨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 。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花有紫红、白、蓝、黄和粉等色,可盆栽室内观赏,亦可点缀于较为荫蔽的花台、花境或庭院一角 。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安徽、湖北 。贵州也有栽培 。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株高30~60厘米 。块茎肉质,白色,具2~3叉呈菱角状,有须根,常数个并生,总状花序顶生,常有花3~8朵;花淡紫红色,花瓣不整齐 。蒴果圆柱形,上有6条纵棱,两端稍尖 。种子细小,多数 。花期4~5月,果期7~8月 。白芨有两种,还有一种花黄白色,叶条状披针形,为狭叶白芨 。在紫红花中,又有大种、小种之分,其中以大种块茎产量较高 。
生长特性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 。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上或腐殖质壤土 。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
【白芨种植知识要点】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 。前作收获后,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翻地前可以使用氟乐灵杀灭土壤草种,施厩肥和堆肥,每亩施农家肥1500-2000千克,没有农家肥可撒施三元有机复合肥50公斤 。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 。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 。2.繁殖方法;白芨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块茎繁殖较易 。9--11月收获时,选当年生具有老杆和嫩芽的块茎做种栽,南方宜随挖随栽,北方,将种栽贮藏至翌春栽种 。贮藏方法:白芨块茎挖回后置通风干燥处晾数日 。然后,将1份种茎与2-3倍的清洁稍干的细河砂混合贮藏于通风、阴凉、干燥的屋内一角 。少数种茎可与细砂混合后装入木箱内贮藏 。箱顶不要加盖,并注意经常检查,发现霉变及时处理 。栽种长江以南地区多于9-10月秋栽;西北地区宜于3-4月春栽 。秋栽,选当年生,具嫩芽的块茎分切成小块,每块需有芽1-2个 。然后,按行距33厘米,株距23-25厘米,挖深10-13厘米的穴,搂平穴底,每穴栽入种茎3块 。栽时,将芽嘴向处,呈三角形错开,平摆于穴底 。栽后,覆细肥土或火土灰,浇1次稀薄人畜粪水,盖土与畦面平齐 。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3--4月出苗 。亩用种苗100公斤,大约6000株 。3.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 白芨在田间管理除草要求很严格,种植好喷洒乙草胺封闭,中耕除草一般每年除草4次 。第1次于4月齐苗后;第2次在6月旺盛生长时,因此时杂草滋长快,白芨幼苗又矮小,要及时除尽杂草,避免草荒 。第3次于8-9月;第4次结合收获间作物搂松畦面,铲除杂草 。每次中耕宜浅,避免伤根 。(2)追肥 白芨喜肥,生长期间,每个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或稀薄的人畜粪尿,每亩1500-2000公斤 。8-9月追以稍浓的液肥,亦可施用过磷酸钙与堆肥混合沤制后,撒施于畦面,结合第3次中耕除草,盖土压入畦内 。(3)灌溉和排水 白芨喜阴湿,栽培地要经常保持湿润,遇天旱及时浇水 。7-9月早晚各浇1次水 。白芨又怕涝,雨季或每次大雨后要及时疏沟排除多余的积水,避免腐根 。白芨生长慢,栽培年限较长,头两年可在行间间种短期作物,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益 。4.病虫害防治(1)烂根病:南方多在春夏多雨季节发生 。防治方法:注意排涝防水,深挖排水沟 。
(2)地老虎、金针虫:地下害虫较多,可用少量樟脑粉兑水喷雾驱赶;病害可用多菌灵或百菌清,兑水喷雾,也可人工捕杀和诱杀或拌毒土,用地虫绝施入苗床上 。用50%锌硫磷乳油700倍液液浇灌苗床上 。
采收加工 采收白芨种子后,于3年或者4年9--10月份地上茎枯萎时采收,此时地下茎块已长成8-10个,挖块茎去掉泥土,进行加工 。将块茎单个摘下,选留新秆的块茎作种用,剪掉茎秆,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后,洗净泥土,放沸水中煮5~10分钟,至块茎内无白心时,取出晒干或者炕至全干 。去净粗皮及须根,筛去杂质 。一般亩采收鲜品800-1000公斤,可加工200--300公斤 。以个大、饱满、色白、半透明、质坚实者为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