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周公之礼讲的是什么 什么是周公之礼


【在古代周公之礼讲的是什么 什么是周公之礼】现代社会大众所普遍理解的“周公之礼”通常来说指的是夫妻同房、发生性关系 , “周公之礼”是汉语中关于性关系的一种比较委婉的说法 。那么其真正的含义如何 , 对我们华人社会具体有什么影响呢?
孔子说:“君子之道 , 造端乎夫妇 。”换句话说 , 在所有拥有公民社会的国家中 , 对荣辱感的认识——对君子之道的认识 , 使婚姻制度得以确立 , 婚姻制度又使家庭得以确立 。

在古代周公之礼讲的是什么 什么是周公之礼

文章插图
在孔子以前很遥远的时代里 , 中国已经流传着一套未诉诸文字的君子之道 , 它被称作“礼”——礼仪、礼节、礼俗 。
后来 , 出现了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伟大的立法者——周公(公元前1135年) 。他在孔子之前 , 最先明确、定型并制定了形成文字的君子之道——关于得体的行为方式的法律 。这部由周公制定的第一部形成文字的君子法 , 就是著名的《周礼》 , 即周公之礼 。它或许可以被视为前孔子时代中国的宗教 , 类似于前基督教时代犹太人的摩西法典 , 它是中国人的“旧约” 。正是这套周礼——书面的君子之道 , 第一次在中国确立了婚姻的神圣不可侵犯性 。因此 , 中国人至今仍将婚姻的圣礼称作周公之礼:周公的礼仪之道 。在神圣的婚姻制度的基础上 , 前孔子时代的宗法体系使中国人建立起了家庭制度 , 令中国人的家庭得到了稳定、持久的维系 。
在古代周公之礼讲的是什么 什么是周公之礼

文章插图
周公
在孔子以前的宗族信仰里 , 家庭中的丈夫和妻子受婚姻的圣约所约束——受周公之礼约束 , 必须绝对遵守婚姻的盟约 , 确保这一盟约神圣不可侵犯 。
孔子在他所教导的儒家信仰中 , 对上述宗族制度作了新的阐释 。换句话说 , 孔子在其教导的国家信仰中赋予了君子之道以新的内涵 , 使其适用范围更广、内涵更深刻 。宗族制度确立了婚姻的圣约 , 而孔子在赋予君子之道以更新、更广、更深刻内涵的同时 , 确立了一种“新约” 。孔子所确立的这种新的圣约 , 不再被称作礼仪的“礼” , 而被称作“名分大义” , 通过确立这种名分大义 , 孔子为中国人创立了一种国家信仰 。
在孔子以前的宗族信仰里 , 家庭中的丈夫和妻子受婚姻的圣约所约束——受周公之礼约束 , 必须绝对遵守婚姻的盟约 , 确保这一盟约神圣不可侵犯 。与之相类似 , 在孔子所树立的国家信仰下 , 君主和臣民之间受“名分大义”这一新圣约的约束 , 必须视宣誓效忠的盟约为神圣不可侵犯 , 并予以绝对遵守 。简言之 , 孔子所确立的这种新的圣约——名分大义 , 就像早于他的时代所确立的周公之礼 , 是一套关于忠诚的圣约 。孔子正是以此赋予了君子之道以新的、更广泛和更深刻的内涵 , 赋予了旧的宗族信仰以新的内涵 , 将其升级为国家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