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马云看不起的自营电商,如今成阿里心头病( 二 )



(截自《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于是 , 怎样运营好现有用户群体就成了电商平台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 自营电商通过标准化的要求 , 统一生产或采购产品 , 依靠平台背书进行销售 。 平台也能全面掌控生产、销售和运输的流程 , 这就大大提高了商品和服务质量 。
如果说以淘系为代表的传统B2B2C电商卖的是流量 , 那么以京东为代表的自营电商卖的就是服务 。 从品类上来说 , 京东可能不如淘宝天猫丰富 , 但基于自营的高质量服务 , 能够极大提升消费者的信任感 , 并间接提高复购率 。 比如作为垂类自营电商的唯品会 , 其公开数据显示 , 用户的复购率可以高达90%以上 , 核心用户群体贡献了36%以上的营收 。
当初刘强东之所以对京东的商业模式如此自信 , 很大程度上就是预料到了电商流量见顶后的发展方向 。 在这一点上 , 刘强东要比马云看得更远 。
【阿里巴巴|马云看不起的自营电商,如今成阿里心头病】如今主要自营3C家电品类的京东 , 通过自建物流保障了商品的运输安全和效率 , 其提供的“半日达”或“次日达”已然成为了用户选择的重要原因 。 虽然阿里在近几年也开始自建物流 , 但“菜鸟”更多充当的是帮助平台商家进行运输 , 提高商家服务的角色 。 并未提高消费者对于平台的信任 。
坚持走自营路线的京东 , 也依靠自营商品支撑了起来 。 京东2021年的年报中显示 , 2017年至今 , 其自营商品收入都能占到总营收的85%以上 。 而仍在追赶中的阿里 , 其自营商品营收也在逐渐上升 。 2021年 , 阿里的“其他”中国零售业务 , 即新零售和直营业务的营收已经占到了总营收的23% 。 前两年这个数字才只有11%和17% 。

(截自阿里2021财政年度报告)
然而 , 自营业务有起色的阿里 , 却又慢了京东一步 。 从京东的年报来看 , 其自营收入的占比是在逐年下降的 , 而持续保持上升的则是“服务收入” 。 这部分收入包含“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和“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 , 可见京东又领先阿里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

做自营更是大势所趋网易严选爆火的时候 , 大部分跟风的平台都是想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消费品牌 。 殊不知 , 网易严选真正的价值在于它跟代工厂之间的关系 , 供应链才是自营电商的根基所在 。 众多平台中 , 也只有京东意识到了这一点 。
直到2018年才上线的“京东京造” , 一直致力于跟制造业合作 , 用高品质的产品布局下沉市场 。 这一点就跟淘宝心选所定位的“有设计感的生活用品”形成了差异化竞争 。 而自营品牌的本质就是京东所趋向的“实体经济” , 产品质量和服务都需要以基础设施为依托 。
相比于京东 , 淘宝心选的自营探索则更偏向于精品电商路线 , 这和“米家有品”“一条”等品牌是类似的 。 然而这些面向中产家庭的精品电商所受到的经济形势冲击太大 , 又都热衷于开设线下店 , 受到大环境的影响更严重 。

此外 , 精品电商们往往以“网红”为精品 , 而这些产品大都溢价过高 , 消费者完全可以去找其他平替商品 。 这也就造成了精品电商模式的自营如今日益衰落:小红书、天猫国际、网易考拉、一条等都相继关闭了自己的线下门店 。
如今留给阿里的困局就是 , 供应链根基不如京东稳固、想要学网易严选打出品牌代工厂招牌 , 又会损害到平台上品牌商家的利益 。 因而阿里选择的差异化路线就是SKU , 这也是阿里系电商最大的优势 。
无论是此前接入天猫平台的“猫享自营” , 还是如今接入天猫超市的“喵满分” , 都是寄希望于用平台的流量逐渐提高阿里自营的影响力 。 “猫享”如今已有着包括3C家电、洗护美妆、酒饮美食、图书、宠物等12个品类 , 未来还有望继续增加 。 刚上线不久的“喵满分” , 虽然目前品类不多 , 但也有望向天猫超市看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