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蜥蜴怎么养 豆蛙蜥蜴养殖方法

应该如何饲养蜥蜴呢?
宠物蜥蜴和普通蜥蜴最大的区别就是宠物蜥蜴没有毒性 。被人类驯化后 , 会变得温顺 , 不具攻击性 。其实很多宠物蜥蜴都是吃素的 , 养起来比较方便 , 但是真的能和这么大的家伙生活在一起吗?一、宠物蜥蜴养殖需要紫外线 。饲养宠物蜥蜴时 , 紫外线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几乎所有的蜥蜴都需要阳光来吸收体内含有维生素D的钙 , 它们死于俗称软骨病的佝偻病 。室内不容易晒太阳 , 可以用紫外线灯或者太阳能灯作为照明 , 补充紫外线 。但是壁虎大多是夜行动物 , 不需要太多的紫外线 。因为壁虎讨厌强光 , 所以在照明时应避免使用太阳灯等强光 。所以在饲养蜥蜴之前 , 你要了解自己的物种是否需要晒太阳 。如果是一些热带沙漠蜥蜴 , 通常需要更多的阳光和更高的温度 。但如果是一些生活在潮湿丛林地区的蜥蜴 , 不需要太多阳光 , 需要加湿 。二、宠物蜥蜴的食物要求小宠物蜥蜴可以喂蟋蟀 。如果吞食 , 新生鼠的营养价值最高 。此外 , 还可以喂昆虫、蚯蚓、蜘蛛等 。只喂昆虫容易缺钙和维生素 , 要添加特殊的营养添加剂 。从中到大的蜥蜴 , 都要根据宠物蜥蜴的形状 , 选择各种大小的老鼠来喂养 。当鼠源不足时 , 可用一般的肉、肝等食物喂养 , 但最好添加特殊营养素 。也可以喂面包虫、小鱼或者去骨去刺的鱼 。来亨和其他喜欢植物的品种可以用菜叶、南瓜、水果等喂养 。并添加了特殊的营养成分 。也有一些特例 , 比如野生绿鬣蜥是绝对的素食者 , 吃植物、树叶、树干、花朵等 。在人工养殖环境中 , 每周一次可以用嫩桑叶、玫瑰花瓣、香菜叶、芥菜叶、蒲公英叶、菠菜、卷心菜、切碎的青豌豆配樱桃汁给豆腐补钙 。三 。宠物蜥蜴的笼子通常 , 我们用来营造繁殖环境的容器是饲养箱 。市场上有很多种养殖箱可供选择 。因为树栖蜥蜴一般都是在垂直空间活动的 , 所以饲养箱的高度较高 , 所以我们最好选择垂直高度的垂直饲养箱 。由于陆生物种习惯在平面上活动 , 饲养箱的水平面积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这种情况下选择平面面积较大的饲养箱是明智的选择 。在我们确定了它们的饲养箱之后 , 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品种的习性来安排饲养箱 。我们可以根据自然蜥蜴的生长环境来模拟布局 , 当然也可以在不影响其状态的情况下 , 根据主人的爱好来布置自己喜欢的个性化设置 。简而言之 , 最终目的是为喂养箱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 。如果条件允许 , 可以在饲养箱外放置一个或多个遮蔽物 。庇护所可以是爬行动物的特殊洞穴 , 也可以是由一些材料制成的 。最方便的就是用开心纸盒或者木盒 , 效果不错 。对于雨林中的一些树栖物种 , 在饲养箱外多放一些枝叶稀疏的植物 , 宠物蜥蜴自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 。饲养宠物蜥蜴的注意事项 。宠物蜥蜴虽然需要晒太阳 , 但晒太阳往往会导致笼内温度过高 。每天晒日光浴会对健康有害 。最好的办法是使用太阳灯、紫外线灯 , 偶尔晒晒太阳 。对于宠物蜥蜴和乌龟来说 , 紫外线是生命不可或缺的 , 就像食物和饮用水一样 。使用太阳能灯进行照明 , 每天从早到晚 , 持续12小时左右 , 可以达到完全的效果 。
紫外线的强度比太阳光强得多 。过量的紫外线对动物有害 , 还有晒伤和失明的风险 。每天照射10-20分钟即可 。使用紫外线时 , 要在笼子里安排一个光线够不到的地方 , 只在宠物蜥蜴乐于享受紫外线的时候开灯 。当宠物蜥蜴移动到光线达不到的地方 , 说明照射量足够了 , 可以关灯了 。紫外线灯虽然效果不错 , 但是使用方法比较复杂 , 新手最好选择太阳灯 。养宠物蜥蜴的时候 , 很多宠物蜥蜴都是野外抓的 , 所以会有轻微的攻击力 。饲养初期不要尝试入门 , 等宠物蜥蜴熟悉环境再入门也不迟 , 以免发生危险 。
小蜥蜴怎么养
1.住所:养蜥蜴的笼子应该很结实 。笼子的长度应该是蜥蜴体长的2.5倍 , 笼子里的环境要通风 , 不能过分闷热 。所以如果条件允许 , 可以准备一个单独宽敞的房间养蜥蜴 。2.温度:大部分自然蜥蜴生活在热带地区 , 每天至少有10个小时环境温度在38摄氏度以上 。所以要提高家里养的蜥蜴的温度 , 保证整个饲养环境的温度在35摄氏度以上 。3.光照:太阳中的紫外线对蜥蜴非常重要 。如果蜥蜴无法从家庭饲养中获得足够的光照 , 也需要在蜥蜴生活的环境中安装紫外线灯 , 以满足蜥蜴对紫外线的需求 。延伸信息:自切再生很多蜥蜴在遇到敌人伤害或者受到严重干扰时 , 尾巴经常会断掉 。断了的尾巴不停地跳动 , 吸引敌人的注意力 , 自己却跑了 。这种现象叫做自割 , 可以看作是一种逃避敌人伤害的保护性适应 。自我切割可以发生在尾巴的任何部位 。但是断尾的地方不是在两块尾椎骨的连接处 , 而是在同一个椎体中间的特殊软骨隔膜处 。这种特殊的横膈膜结构是在尾椎骨化过程中形成的 , 由于尾椎肌肉的强烈收缩而断裂 。软骨横隔中的细胞终身保持胚胎组织的特性 , 并能不断分化 。所以尾巴断了之后 , 可以从那里再生一个新的尾巴 。
蜥蜴的资料
巨蜥基本上是一种生活在沼泽地区 , 尤其是红树林地区的巨蜥 。它的体长可以超过两米 , 非常巨大 。然而 , 由于它不挑食的习惯 , 它可以生活在大型动物无法生存的沼泽地区 。巨蜥可以吃任何可以吞咽的肉类 , 如鱼虾、螃蟹、鸟类、蛋类、蜥蜴、老鼠、青蛙、蛇等 。甚至尸体或垃圾等 。这种来者不拒的性格也赋予了他们非凡的生存能力 。在人工饲养下 , 它们适应得很好 。印尼的养殖场每年都会向国内外的宠物市场或皮革市场出售数千只巨蜥 , 也算是一种经济动物 。巨蜥是所有巨蜥中最温顺的 。
的一种 ,属于半水栖日行性蜥蜴,幼体的体色也十分出色,但长成之后体色则趋于黯淡,不过个别体色还是有差异存在.饲养环境与尼罗巨蜥相似,对水的需求很高,食物可以 喂一般蟋蟀,面包虫,小鼠,鸡蛋等,幼体成长快速,所以钙粉和维他命的补充也很重要最好每周供应一次. 雄性体型同样大于雌性 ,雄性在100-130公分以上就属于成体,雌性则为50-120公分.雌蜥在交配后4-6周就会产下6-25颗软壳蛋于事先挖好的洞穴中,再掩埋好.经过2.5-3.5个月就可以孵化,幼蜥大约两年后成年,寿命与一般巨蜥相同大约是十五年. 学 名 Varanus salvator 原 产 地 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及印尼等国 栖息环境 沼泽或红树林区 体 长 全长100-200公分 适 温 摄氏25-30度 学 名 Iguana iguana 原 产 地 中南美洲墨西哥至巴拉圭等国 栖息环境 热带雨林区 体 长 全长70-160公分 适 温 摄氏25-30度 鬣蜥 ,由字面上看得出来就是指有棘鬣的蜥蜴,种类不多,其中最有名气的自然要属加拉巴哥群岛的海鬣蜥和陆鬣蜥.但如以宠物蜥蜴来说,绿鬣蜥可就算是最受欢迎的蜥蜴之王了,它也是体型最大的鬣蜥种类,是最被广泛饲养的代表性宠物蜥蜴.中国自从2001年底开放人工繁殖个体进口后.身价由数千元急跌至数百元一只,对于喜爱大型蜥蜴的人来说这不啻是一大福音. 绿鬣蜥是日型性的树栖型蜥蜴 ,属于杂食性,幼年期较能接受蟋蟀,面包虫,鸡蛋等动物性食物,成年后会转变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可以菜叶,水果喂食.在野外,绿鬣蜥主要是栖息于邻近溪流的森林树冠层,所以在饲养环境上,水盆是不可缺少的设备.外皮十分坚韧,不易受伤,但必须注意保温灯具的距离,经常发生烫伤的意外.超长的尾巴在危急时也会自行断落以自保,所以再把玩时要小心尾巴,不过段落的尾巴会再生,所以不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由于宠物市场需求量很大,所以在美国佛州和南美洲各国都有大规模的专业养殖场大量生产上市.可以说是产量最大的蜥蜴. 雄性绿鬣蜥后腿部有股孔 ,颈部的肉垂远大于雌性,耳孔下方还有着一个特大的圆形鳞片也是远大于雌性.交配是在树上进行,怀孕的雌蜥会将卵产余地上挖出的洞穴中,掩盖覆土后就不会再理会卵窝,因此孵化的幼蜥 从小就得自力更生 .不过雌蜥有时会多掘几个洞穴以扰乱掠食者的注意.绿鬣蜥产卵数量很大,经常一窝可以产下30-50颗卵,大经过75-90天可以孵化.初生幼蜥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成年.如果饲养正确,绿鬣蜥可以活上十年以上. 学 名 Cordylus cataphractus 原 产 地 南非 栖息环境 沙漠岩石区 体 长 全长15-20公分 适 温 摄氏21-29度 犰狳蜥因为避敌方式酷似哺乳类中的犰狳而得名 .属于日行性的小型蜥蜴.通常以家庭为单位聚集在多岩沙漠区域的岩堆间栖息.遇到掠食者便快速冲进石缝中躲藏.躲避不及的犰狳蜥就会将尾巴含在口中,将身体卷成一个带刺的圆球以保护脆弱的腹部,这种自保措施与犰狳一模一样.在哺乳类和爬虫类中都有避敌方式如此神似的动物,确实是 自然界少见的巧合. 犰狳蜥十分温驯 ,也很好养,可以很快适应人工环境,但是比一般蜥蜴要胆小一点,在没有完全适应以前最好不要抓它把玩.在食性上是以一般昆虫及无脊椎动物为主,可以喂食蟋蟀和面包虫,幼体特别喜欢吃白蚁.如果找得到的话,白蚁是最营养的食物.成体也可以喂食乳属.饲养环境以砂为底材,堆置一些岩块供它们攀爬和躲藏,水盆要大一点因为它们喜欢泡水,要有UVB加温灯供它们曝晒. 在雌雄辨别上 ,犰狳蜥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因为价格不高,可以3-5只群养让它们自然配对,雄性通常头部较大花纹较鲜明,股孔也比较明显,不过准确性较其它蜥蜴低.雌性每次可以直接生下一只幼体,一年只生一次,是典型的胎生蜥蜴,初生幼体包覆在一层透明薄膜中,约三年可以成熟繁殖.每次的幼体都可以与父母共同生活,不会有被吃的危险,因为犰狳蜥是群居性动物,但是以家庭成员为群聚对象,如果是外来的陌生个体便有遭受攻击的危险. 经过人工饲养的犰狳蜥会逐渐失去卷曲成球的自卫本能 .市面上所见的个体绝大多数是野生个体,因为人工繁殖数量太低没有经济价值,除此之外,犰狳蜥是只饲养乐趣很高的蜥蜴.甚至适合初学的新手饲养. 学 名 Tiliqua scincoides 原 产 地 澳洲与新几内亚各岛 栖息环境 干燥草原及森林区 体 长 全长45-60公分 适 温 摄氏22-28度 蓝舌蜥的外型不但少了一般蜥蜴类的狰狞 ,反而还多了一份滑稽,加上那特殊的蓝色大舌头,自然也吸引 了不少爱好者.蓝舌蜥在澳洲共有六个亚种分布,最常见的亚种就是俗称东部蓝舌蜥或是斜纹蓝舌蜥的Tiliqua s. scincoides,主要分布在澳洲,少部份分布在印尼和新几内亚等地.族群和数量都很多,可以算是澳洲 最普遍的蜥蜴,经常在住家后院出没.蓝舌蜥很活泼也很容易驯养,只要常接触,很快就会失去警戒心而变得很温驯,是很适合初学者当宠物的蜥蜴.如果饲养得当,通常都能活上20年以上.类似的亚种是Tiliqua s. intermedia 称为北部蓝舌蜥,外型与东部种十分相似,主要以眼后的黑斑来区分. 由于四肢短小 ,蓝舌蜥不善攀爬,所以需要较大的地面空间,四尺的饲养箱可以养一对成体比较足够,底材以无菌土比较适合,可以供它们挖掘巢穴.温度日间保持摄氏28度左右,夜间保持23度左右最适合.加温灯是必须的,灯下温度保持在摄氏33度左右.它们是会喝水的蜥蜴,所以需要放置水盆提供饮水.蓝舌蜥属于杂食性,一般蔬果和蟋蟀,面包虫等活饵都能接受,而且食量颇大,每周都需要定期补充钙质.与一般蜥蜴比较不同的是蓝舌蜥能够吃死的昆虫或小老鼠,不需要活饵. 雌雄的判别很容易 ,雄性的头部比雌性来得宽大许多.蓝舌蜥是胎生的蜥蜴,经过冬天的低温刺激后,在初 春时会进行交配,在饲养箱中设置生产箱,箱内铺上略湿润的报纸或干水草,在交配后3-5个月,雌蜥会产下10-15只左右的幼蜥,幼蜥的饲养并不困难,只要喂食与成蜥相同的食物即可,只是食物的体积必须要小一点.三年左右可以成年,这时就会成为石龙子科中最大的一个种类. 学 名 Dracaena guianensis 原 产 地 南美巴西,厄瓜多尔,秘鲁,盖亚那 栖息环境 河流沼泽地带. 体 长 头尾120-150公分. 适 温 摄氏20-26度. 南美鳄蜥 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陌生的蜥蜴 .虽然在南美洲分布很广,野生族群也还不少,不过由于受到严格的保护,因此在宠物市场上仍然难以得见,就算是在欧美日市场上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珍稀品种. 南美鳄蜥不论是在外型或是习性上都可以说是巨蜥和鳄鱼的混合体 ,成蜥可以长到一公尺以上,拥有巨蜥的体型和开叉的舌头,却又拥有鳄鱼的鳞甲和水性.它们属于日行性的半水栖的蜥蜴,但是爬树的功夫也很好,平日除了在水中活动之外,就喜欢在滨水的树枝上晒太阳,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刻遁入水中逃逸.因此基本饲养环境最好布置类似饲养水龙的环境,以水为主,陆地面积可以尽量缩小,多设置枯枝干供攀爬. 大多数的人都知道南美鳄蜥以蜗牛为主食 ,但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经验,也不知道那种蜗牛才适合喂食,原产地的信息也只有不完整的片段,所以几乎所有的饲主都以饲养巨蜥的方式来饲养它们,喂食小鼠和蛙类,虽然也能够成功饲养,但是却与它们实际的需求相差甚远. 事实上 ,南美鳄蜥是完全以水生苹果螺科(Ampullariidae)的螺类为主食 的.这个秘诀在爬虫市场上几乎无人知晓,站长也是因为在寻找苹果螺的资料时意外发现的.这些螺类体型硕大,普遍分布于南美洲各水系,主要有四个 大属: Asolene, Felipponea,Marisa 和 Pomacea.其中又以Pomacea属为南美鳄蜥最主要的食物. 说到 Pomacea属的螺类,它们可算是恶名昭彰,台湾也 在很多年前由农业单位自南美洲大量引进养殖做为食用螺,却因为风味不佳而又大量弃养,如今已经成为台湾水生植物最大的祸害,它的名字就叫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有很多不同的体色.目前水族市场上仍然常可见到金黄色的黄金螺,它正是福寿螺的分身.南美鳄蜥经过百万年的演化而发展出强有力的上下颚和粗短而平整的牙齿,正是用来咬碎螺贝类的最佳工具.它们的牙齿并不适合用来捕食其它活体食物.如果在台湾饲养南美鳄蜥,食物的来源倒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在雌雄的辨别上并不困难 ,雄性的脸部橘红色泽较深而全面,雌性色泽较浅且范围较小.同时雄性在两腿之间有较明显的八字型两道股孔,雌性就没有.至于繁殖资料现在仍然所知不多,仍然有赖饲主自行摸索了. 学 名 Tribolonotus gracilis 原 产 地 新几内亚及外围岛屿 栖息环境 潮湿森林区 体 长 全长18-25公分 适 温 摄氏16-27度 红眼鳄蜥属于中小型蜥蜴 ,眼睛周围有一个橘红色的大眼圈,由正面看起来好象两个大红眼睛,颇有威吓掠食者的功用.当然这也是它们名字的由来.鳄蜥共有八个种类,红眼鳄蜥可以算是最出色的一种,一般栖息于热带雨林中纬度比较高的山区森林濒临溪流的区域.属于肉食性蜥蜴,以昆虫和软件甲壳类为主食,喜欢在水中活动.所以在饲养时需要注意这些要点. 饲养红眼鳄蜥只需一尺半的缸子就足够饲养一对 .布置1/3水区,2/3陆区,底材以无菌土混合树皮碎片最为合适,可以保持较高的湿度.太干燥的环境容易造成脱皮不顺.因为它们夜行的倾向,所以不需要特别的照明,冬天最好在缸角装置加温垫以保持适当的温度.鳄蜥脚爪尖锐善于爬树,因此缸盖要盖紧.红眼鳄蜥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雌雄两性都能发出唧唧的叫声,音调尖细,雌性频率较雄性低沉. 雄蜥体型略大于雌蜥 ,雄性后脚三个脚趾内侧都有一排细小的肉垫,雌性则无,另外在肚脐的位置雄性会有一片特大的方形鳞片.红眼鳄蜥生性温和,但是雄性会为争夺雌性而打斗,所以不要把两只雄蜥养在一起,两只雌性养在一起也不适合,所以最好成对或多对饲养.产卵期多数在秋天,雌蜥每次只产一颗蛋,约60天左右可以孵化.孵化温度最好不要超过摄氏29度,以27度最为理想.温度与性别没有关联.幼蜥在第三年就可以达到成熟阶段,只要注意湿度,红眼鳄蜥应该可以活至少十年以上.算是比较容易饲养与繁殖的蜥蜴类. 学 名 Chlamydosaurus kingii 原 产 地 澳洲与新几内亚 栖息环境 热带雨林区 体 长 全长60-90公分 适 温 摄氏21-29度 伞蜥的外型和体色就和一般人观念中的蜥蜴相差无几 ,很少人知道其实伞蜥不但容易饲养,个性也十分温驯而且活泼,是蜥蜴中少数最适合做为宠物的种类.而它们张开独特颈伞的样子更是令人百看不厌.这种中大型蜥蜴分布在澳洲和新几内亚,市面上贩卖的个体通常都是印尼的半野生个体.购买时最好买越年轻的个体越好,比较容易驯养. 伞蜥个性温和 ,不太会攻击他种蜥蜴,不过同种间还是会有争斗,所以不适合混养体型相差太多的个体.体色由茶色到棕色到灰色甚至黑色都有,多半是区域性的变化.由于伞蜥属于日行性树栖型,因此饲养箱要以高度为主,底材可用树皮碎屑,多放置枯枝干供攀爬,UVB灯和水盆都是必须的设备.伞蜥食量很大,食物则以昆虫为主,蟋蟀,面包虫,蟑螂,甚至小鼠都是不错的食物,多数个体也会吃青菜,豆类和水果,鱼肉,虾肉和肉食蜥蜴饲料 等饵食,所以可以多试试它们的口味.伞蜥通常是在遭受威胁或惊吓的情况下才会张开颈伞,因此一般驯养的伞蜥张伞的机会就会比较少见.要注意的是伞蜥的尾部是体长 的两倍长,要注意不要被同伴咬断. 在雌雄的判别上不是很容易 ,特别是在幼体阶段,成体的雄性体型比雌性大很多,头部和颈伞也比较大,泄殖腔下方也会有凸起,体色比较鲜明,个性反而比较温和.伞蜥在一年左右就会繁殖,不过最好养到两年以上再繁殖比较安全,以免雌性体 型过小造成卡蛋致死.在繁殖过程中让它们经历一段低温干燥的期间,可以促进交配行为.交配通常在地面进行,怀孕的雌性会直接在地面挖洞产卵,必须事先准备产卵的土堆.孵化温度最好控制在27-29度之间,不要超过30度,否则有可能造成胚胎死亡.再正常的饲养状态下,伞蜥的寿命是十五年. 学 名 Corytophanes cristatus 原 产 地 墨西哥至哥伦比亚北部 栖息环境 热带雨林区 体 长 全长30-40公分 适 温 摄氏22-28度 Corytophanes属共有三个成员: C. cristatus, C. hemandesii,和C. percarinatus.其中就是以被称做海帆蜥 的C.cristatus 最常见于宠物市场.海帆蜥属于鬣蜥科的一员,与绿鬣蜥,犀牛鬣蜥,刺尾鬣蜥,斐济鬣蜥等同科.不但有一般鬣蜥所有的下巴肉垂和背脊上的鬣鳞外,其中最特别的就是头上的冠.很像船帆而且可以随意伸缩.这也是其它 鬣蜥所没有的特征.尾巴是体长的两倍.海帆蜥也是典型的日行性树栖蜥蜴.平日多在直立的树干上或是灌木丛中活动,距离地面的高度并不高.在所有鬣蜥科成员中,海帆蜥算是比较温和文静的一种. 饲养的方式类似双冠蜥 ,只是海帆蜥比较不需要大量的水.食物以节肢动物,昆虫,蜥蜴,小鼠,蚯蚓等为主,同时也需要添加维他命和钙粉.饮水盆必须准备.最好还要每天喷水2-3次以保持较高的湿度. 雌雄辨别较容易 ,雌性的头冠比较小,股孔也较不明显.雌性每窝产下6-10颗蛋,大约60-75天可以孵化,不过海帆蜥的繁殖难度颇高,因此成功的繁殖记录非常稀少,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学 名 Eumeces chinensis formosensis 原 产 地 台湾特有亚种 栖息环境 1000公尺以下山区及平地草丛 体 长 全长30-40公分 适 温 摄氏22-35度 台湾的石龙子种类有十余种之多 ,其中也不乏体色出众的品种.中国石龙子可以算是比较普遍的种类.也是台湾本岛的特有亚种,其它还有四个亚种分别分布在绿岛,国内与东南亚地区.族群数量都不大,喜欢出没于1000公尺以下的低地田野草丛或灌木丛,一般人并不容易见到.冬天有 钻入土中冬眠的习性. 中国石龙子是日型性地栖型蜥蜴 ,一般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偶而也会摄取植物茎叶.个性温和而胆小,对于人工环境的适应力颇高.以一般热带雨林地栖蜥蜴的环境来饲养就可以养得很好.对于一般蟋蟀,面包虫食饵接受度也很高.不过尾巴与守宫一样容易自割,要避免抓取尾部. 雄性个体尾巴根部较粗大 ,耳后的红斑面积较大较密.雌性每窝可产下15-20颗蛋.算是比较多产的蜥蜴 学 名 Basiliscus plumifrons 原 产 地 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马,哥斯达黎加 栖息环境 热带雨林区 体 长 全长70-90公分 适 温 摄氏24-35度 双冠蜥是标准的热带雨林爬虫 ,需要高温多湿的环境,由于它们多栖息在濒河的树木上,因此环境的湿度非常高,可以达到75-100%. 在人工环境中饲养,湿度控制就成为最重要的关键.双冠蜥共有四个亚种,最常见的就是棕双冠蜥(Basiliscus basiliscus),其次是条纹双冠蜥也叫红双冠蜥(Basiliscus vittatus)和西部双冠蜥(Basiliscus galeritus),最后是绿双冠蜥(Basiliscus plumifrons).严格来说,只有绿双冠蜥头冠分为两片,是明符其实的双冠蜥其它三种都是单片的.由头冠的形状就可以分辨各个亚种.当然,头冠和背上的鳍都是只有雄性个体才有.西部双冠蜥因为数量很少,市面上很难见到.人工繁殖的个体通常头冠和鳍部都比野生的小,体色也比较黯淡一点. 虽然只要条件适合 ,双冠蜥的饲养难度并不高,不过因为它们生性比较胆怯,容易受惊吓,与饲 主的互动程度也比较低 ,所以并不适合喜欢把玩宠物的人饲养.双冠蜥喜欢栖息河岸的树木 西部双冠蜥上,遇到威胁可以立刻跳进水中水遁,它们在地面上多以后肢奔跑,由于体重轻,后肢粗壮发达, 后脚掌不但特大,而且脚底有特殊的鳞片可以发挥滑水板的作用,使得双冠蜥可以在水面上奔跑很长的距离,然后才沉入水中快速游离危险.所以在饲养环境上应该尽量符合这个特点.与水龙的饲养环境很类似. 双冠蜥也是典型的日行性树栖型蜥蜴 ,饲养缸以高度为主,设置枝干和绿色盆栽,底部可以放置较大的水盆,底材可用树皮屑或无菌土,UVB加温灯也是必需的设备.由于雄性的领域性颇强,不能有两只雄性共处一缸.在食性上属于虫食性,可以喂食蟋蟀,面包虫,小鼠,小鱼.在野外双冠蜥有时是会捕食鱼类的. 成体在雌雄的辨别上并不困难 ,雄性体型较大,又拥有头冠和背鳍尾鳍,不过在繁殖上难度比较高,最主要就是在于湿度的控制上,其它如日照时间和温度也都要配合得当.像棕双冠蜥就需要更高的湿度.将雄性和雌性分开饲养一段时间可以增加成功交配的机率.在成功交配后约4-6周,雌性会在地面掘洞产卵,每窝可产15-17颗软壳蛋,每季可以产卵4-5次之多,可以算是多产蜥蜴. 孵化温度应保持在摄氏 28-29 度 , 约 8-10 周可以孵化 , 孵化后的幼体最好留在孵蛋器中直到卵囊吸收后才移到个别饲养缸中 . 幼蜥在一年半到两年之间可以成熟 , 不过雄性在六个月左右就会出现争斗 , 最好分开饲养 . 幼蜥还有一种独特的避敌绝技 , 就是装死 , 这在其它蜥蜴并不多见 . 如果饲养得当 , 双冠蜥可以活上 15-20 年之久 . 学 名 Pogona vitticeps 原 产 地 澳洲中部至东南部 栖息环境 半沙漠区或干燥疏林区 体 长 全长40-60公分 适 温 摄氏21-28度 鬃狮蜥在世界各地都是极受欢迎的宠物蜥蜴 ,普及性可以说与绿鬣蜥在伯仲之间.成蜥鼓起头部棘刺那种威武的气势,确实吸引了许多人的眼光,体型上比绿鬣蜥小得多也是它们更适合居家饲养的主要原因.鬃狮蜥有许多亚种,体色因种类的不同而稍有变化,加上人为的培育,因此鬃狮蜥的体色变化越来越多样化,由白色到红色各种色泽都已经出现,目前美国也已经培养出全红的种类,身价十分高昂. 食性上属于杂食性 ,但比较偏爱肉食,举凡蟋蟀,面包虫, 蚂蚁等昆虫都来者不拒,占日常食物量70%,当然也会吃点青菜水果和花朵,约占30%.每次喂食量以10-15分钟能吃完的量为准.幼蜥蜴一天喂2-3次,成蜥约每周喂食2-3次蟋蟀,但青菜须每天喂食一次.底材以细纱或细沙与无菌培养土的混合土最为适合,树皮类或木屑类的底材都应该避免.饲养空间幼蜥只要两尺缸就足够,但一对成蜥就需要四尺缸才足够.鬃狮蜥不太会喝水盆中的水,因此可以不需放置水盆,但需要每两天喷洒一次水供它们饮用.如果饲养良好,鬃狮蜥可以活到十年以上.同类 间的打斗 ,尤其是雄性间的争斗有时很激烈,但一般不会造成伤害. 幼蜥阶段的雌雄辨识十分困难 ,约一年左右就可以达到成熟的阶段,雄蜥在繁殖期下巴会转为黑色,但并不是绝对的,因此要分辨雌雄还是以尾部的差异来看比较准确.雌蜥会在地面上有遮蔽的处所掘洞产卵,每次可以产下10-25颗卵,孵化期大约是90天.由于鬃狮蜥拥有特殊的体温控制机能,因此比其它蜥蜴更能承受较高或较低的气温,但冬天保温的灯光设备仍然不能少.如果常常把玩鬃狮蜥,它会成为十分温驯的好宠学 名 Physignathus cocincinus 原 产 地 中国,泰国,越南等地 栖息环境 滨河森林区 体 长 全长60-90公分 适 温 摄氏24-31度 爬虫市场上所见到的水龙主要有两种 :中国水龙P. cocincinus和澳洲水龙P. lesueurii两种,虽然同属还有其它1-2种水龙,但是并未出现在市场上.以水龙而言,中国水龙受欢迎的程度高于澳洲水龙,或许是颜色较讨喜的关系.基本上两种水龙的分布地区不同,中国水龙分布在中国和中南半岛,澳洲水龙则分布于澳洲东部,所以也被称为东部水龙(Eastern Water dargon).但是习性和食性却仍然十分类似.最大的不同在于承受温度的范围大为不同,澳洲水龙可以承受0度以下的低温,但无法长期忍受28度以上的高温,个性比较稳重,而中国水龙则对20度以下的低温很敏感,高温的承受力却很好,个性上比较胆怯.因此以台湾来说,饲养中国水龙会比较适合.澳洲水龙比较容易因为过热脱水而死. 饲养环境以保持湿度为主要原则 ,以热带雨林的模式布置,水龙都是日行性半水栖的爬虫,底材可以树皮屑混合无菌土铺成,湿度保持80%以上,每天必须喷水2次以上才能保持高湿度,UVB也是必须的.另外不能或缺的当然就是一个大水盆,水龙很喜欢静静的坐在水中泡水.只要饲养箱够大,水龙是可以多只雄性共养的.在食性上一样是以昆虫为主,蟋蟀,面包虫和小鱼都是不错的主食,蔬菜水果也可以喂食,成体还可以喂食乳鼠.维他命和钙粉必须定期添加. 雌雄的辨别在成体来说并不困难,雄性水龙的背上鬣棘发达,体型也比雌性大很多,股孔更加明显,雄性澳洲水龙的胸部会出现鲜艳的橘色至红色色泽,中国水龙则出现橘色到黄色色泽.雌性的斑纹一般都比较黯淡模糊.只要环境适合,水龙的繁殖并不困难,但是至少要两岁或60公分以上的个体比较适合繁殖.通常水龙不用经历低温期也能将配产卵,但是给他们两个月左右的20-23度低温期和每周一次的喂食,日照时间降至10小时以下,两个月之后当温度恢复正常时,雄性便会展开求偶行为,交配之后约两个月雌性会在地面挖洞产卵.通常每次产卵约10颗左右.将卵放入孵蛋器中保持28-30度,约55-70天可以孵化.幼体可以喂食蚂蚁蟋蟀和小面包虫.只要环境合宜,水龙可以轻易活上10年以上. 学 名 Varanus komodoensis 原 产 地 印尼科摩多岛及外围岛屿 栖息环境 热带雨林区及干燥草原区 体 长 全长200-300公分 适 温 摄氏26-32度 大名鼎鼎的科摩多龙相信大家在Discovery频道上应该都看过,这种地球上最大的蜥蜴才是真正的巨蜥,甚至是上股恐龙的现代版.体长可达三公尺.野外族群数量 现在只有大约2,500-5,000只.其中雌性却只有大约350只.科摩多龙属于CITES的一级保育类,台湾却也有少量进口幼蜥.尽管成体体色朴实无华,但幼体可是体色特殊而华丽.幼体通常栖息在树上直到一公尺左右才会回到地面上活动,这个树栖期间大约是一年.这是躲避成年科摩多龙袭击的 天生本能. 科摩多龙是最高层的掠食动物 ,在原生地没有天敌,但是因为繁殖不易,所以仍然有灭绝的危险.它们主要是以伏击的方式猎捕大型哺乳类动物如山羊,野猪,鹿甚至水牛为食.通常也会吃食死尸.科摩多龙的唾液中带有大量细菌,被咬伤 的猎物通常会在两天内因伤口发炎而死.此时嗅觉灵敏的科摩多龙就可以轻易找到猎物加以吞食.所以饲养时要特别避免被咬伤,因为伤口会很难愈合.它们也是少数有群居习性的蜥蜴.嗅觉主要是依赖分叉的舌头,而不是鼻孔.人工饲养时主要以老鼠和鸡鸭或肉类为主.除非有 宽大的户外饲养场所,否则这种巨蜥是不适合当作宠物饲养的. 幼体经过五到七年就能繁殖 ,自五月到七月间是繁殖季节,雄性会互相争夺雌性交配,自七月到九月间是产卵季节,雌性会产下15-30颗软壳蛋,经过大约200-250天可以孵化.孵化期较一般巨吸长得多.幼体以昆虫和守宫为主食.寿命约20-35年 .学 名 Varanus timorensis 原 产 地 印尼帝汶及周边岛屿 栖息环境 热带雨林区 体 长 全长60-70公分 适 温 摄氏22-32度卷尾沙蜥蜴该如何饲养卷尾沙蜥蜴的饲养方法:1、缸养缸养要求缸的长度超越蜥蜴的长度 , 越大越好 , 缸底以沙或石衬托 , 放块沉木或石块供其休息 , 缸中置一水盆 , 水以暴晒过为佳 , 供其饮水与洗澡 。2、放养放养能够在屋中或阳台 , 放一水盆或每两天给它洗一次温水澡即可 。食物以面包虫为主 , 1至2天喂一次 , 一次可吃6条虫 。有条件的能够捉些蟋蟀和青蛙来改善膳食 , 偶然喂一些生菜或苹果可进步其体质 。扩展资料护理饲养设备要一个较高身而阔的饲养箱 , 但必须要加装顶盖 , 因它们的爆发性 弹跳力超强 。底材用爬虫沙铺设3-5cm厚 , 因为它们很多时会潜进沙中睡觉 , 只露出眼和鼻孔 , 一盏25watt的射灯及一张电毡(冬季使用)即可 。在日间保持在摄氏28-32度 , 晚上约维持于摄氏22-24度左右 , 它们可抵受较大温差 , 湿度要较干燥 。每天开射灯8小时左右 , 在冬天晚上使用电毡 , 给它们保持温度在摄氏22-24度 。会动的小昆虫 , 差不多全可投喂 , 偶尔投喂麦皮虫或去掉后脚之草蜢 , 每两星期供给钙粉及维他命补充剂一次 。喂饲时间多在早上 , 因它们是日行物种 , 这段时间较活跃 , 食欲亦较好 。食量方面 , 每条绻尾沙蜥 , 一次约1-2只蟋蟀 , 一星期喂饲四至五次 。绻尾沙蜥喜欢在射灯下休息 , 而太多外界骚扰的环境 , 会令它们乱窜 , 在太光或太热的环境下 , 甚至晚上温度太低时 , 它们都会潜进沙中睡觉 。每天早晚 , 向饲养箱中喷水 , 供其饮用 , 亦可用水碟 , 但很快就会被它们以沙埋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绻尾沙蜥室内蜈蚣养殖的方法室内蜈蚣养殖方法如下:1、饲养工具 。蜈舍:可在室内用立体箱养殖 , 箱大小1.2平方米以上 , 也可用地下池养殖 , 其墙壁用木制或水泥结构 , 壁高在0.5米以上 , 内壁周围均用光滑塑料膜或玻璃贴面 , 底部铺10厘米以上的松土(或沙) , 土上扣上三排瓦片 , 瓦片上再反放一层瓦片 , 反复放三四层 。蜈蚣室外养殖围墙与室内养殖一样 , 但需要有上棚 , 以防晒、防雨、防虫害 。食具:饲食盘用大瓷盘或干净长方形塑盘 , 在饲养箱里多放几个食盘 , 达到每个巨蜈都能有位置 。饮用盘选择小碟子 , 每个箱需要5个以上 , 分布在箱内各处 。用具要每天清洗一次 , 每星期用高锰酸钾消毒一次 。2、饲养食物 。定时定量饲喂 , 均匀分配 , 其食物有一定的讲究 , 少食鱼虾、多食粉虫 , 禁食瓜果杂虫、烂肉、隔夜肉类 。主要选择黄粉虫为饲料 , 也可每15----20天喂一次新鲜熟鱼(煮熟、捣碎撒在盘上很薄一层) , 鲜熟泥鳅更佳 。出生40天以上的幼蜈蚣可食煮熟的蛋黄 , 每天必须用一次新鲜的 , 幼蜈50天以上可与母体分离 , 这时要夹出大蜈蚣 , 留下小蜈蚣以利饲养 。3、饲养方法 。中国红头巨蜈蚣活动期内每天下午5----6时投食 , 每天投食一次(每800条30天可食1.5千克左右) 。首先 , 将洗净的食具、饮具擦干不留水珠 , 将其分散摆放在蜈蚣池内 , 保持每条蜈蚣都能接近 , 都能吃到食物 , 此时均匀投黄粉虫(或鱼) , 在饮水盘上加上凉开水 , 喂食前不要在室内喷水 。每天要按时投食 , 喂鱼不要太多 , 适可而止 , 以免食物过量 , 消化不良 , 食物中毒 。饮水应选平、浅的盘子(约1----1.5厘米深) , 每天要饮一次新鲜凉开水 。应保持室内卫生 , 不要有苍蝇出现 。室温平时保持20----25℃ , 如气温过高时 , 在室内蜈舍外洒水 , 对室内降温 , 不能使用电风扇 , 空调则可用;冬天冷时如提前生育 , 可采取无冬眠饲养技术 , 要加温 。注意观察巨蜈蚣 , 看有无精神异常 。4、病虫害的防治 。黑斑病:红头巨蜈蚣身下和头部发现有大小不同的黑斑 。可用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 , 一起磨细拌饲料虫连喂7天可防治 , 对严重者可分离喂食 。也可分别选用制菌素、两性霉素、放线菌酮和克念霉素等乳化剂防治 。胃肠炎:用磺胺片0.5克拌饲料虫饲喂 , 也可用氯霉素0.25克拌300克饲料虫饲喂 。脱壳病:红头巨蜈蚣生长快 , 脱壳时湿度过干难脱壳 , 过湿产生小螨虫、真菌寄生 。这时要连续每10天喂土霉素0.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片 , 一起磨细 , 同400克饲养虫拌匀连喂 。蝴蝶资料基本信息(拉丁:Rhopalocera;英:butterflies)蝴蝶 (Butterfly)昆虫的一种 。蝴蝶、蛾和弄蝶都被归类为鳞翅目 。现今世界上有数以千计的物种都归在这类下 。它们从白垩纪起随着作为食物的显花植物而演进 , 并为之授粉 。它们是昆虫演进中最后一种物种 。鳞翅目的锤角亚目 , 俗名蝴蝶 。也作“胡蝶” 。旧时以为蝶的总称 , 今动物学以为蝶的一种 。蝶 , 通称为“蝴蝶” , 全世界大约有14000余种 , 大部分分布在美洲 , 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 , 在世界其他地区除了南北极寒冷地带以外 , 都有分布 , 在亚洲 , 台湾也以蝴蝶品种繁多著名 。蝴蝶一般色彩鲜艳 , 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 , 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这是和蛾类的主要区别 , 蛾的触角形状多样) 。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4厘米 , 最小的只有1.6厘米 。大型蝴蝶非常引人注意 , 专门有人收集各种蝴蝶标本 , 在美洲“观蝶”迁徙和“观鸟”一样 , 成为一种的活动 , 吸引许多人参加 。有许多种类的蝴蝶是农业和果木的主要害虫 。形态特征触角端部加粗 , 翅宽大 , 停歇时翅竖立于背上 。蝶类触角为棒形 , 触角端部各节粗壮 , 成棒锤状 。体和翅被扁平的鳞状毛 。腹部瘦长 。蝶类白天活动 。在鳞翅目158科中 , 蝶类有18科 。蝶类成虫取食花粉、花蜜;有的幼虫为植食性 , 为害林木与庄稼 。有的幼虫吃蚜虫 , 是益虫 。蝶类翅色绚丽多彩 , 人们往往作为观赏昆虫 。发育过程蝴蝶一生发育要经过完全变态 , 即要经过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卵蝴蝶的卵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 , 表面有蜡质壳 , 防止水分蒸发 , 一端有细孔 , 是精子进入的通路 。不同品种的蝴蝶 , 其卵的大小差别很大 。蝴蝶一般将卵产于幼虫喜食的植物叶面上 , 为幼虫准备好食物 。幼虫幼虫孵化出后 , 主要就是进食 , 要吃掉大量植物叶子 , 幼虫的形状多样 , 有肉虫 , 也有毛虫 。蝴蝶危害农业主要在幼虫阶段 。随着幼虫生长 , 一般要经过几次蜕皮 。蛹幼虫成熟后要变成蛹 , 蝴蝶的蛹不吐丝作茧 , 幼虫一般在植物叶子背面隐蔽的地方 , 用几条丝将自己固定住 , 然后会逐渐变硬 , 成为一个蛹 。成虫成虫性成熟后 , 从蛹中破壳钻出 , 但需要一定的时间使翅膀干燥变硬 , 这时的蝴蝶无法躲避天敌 , 属于危险期 。翅膀舒展开后 , 蝴蝶就可以飞翔了 , 蝴蝶的前后翅不同步扇动 , 因此蝴蝶飞翔时波动很大 , 姿势优美 , 所谓“翩翩起舞” , 来源于蝴蝶的飞翔 。成虫以花蜜为食物 , 有的品种也吸食树汁、水中溶解的矿物质等 。一般蝴蝶成虫交配产卵后就在冬季到来之前死亡 , 但也有的品种会迁徙到南方过冬 , 迁徙的蝴蝶群非常壮观 。目前比较闻名的蝴蝶越冬地点是美洲的墨西哥和中国的云南等地 。分布范围全球有记录的蝴蝶总数有17000种 , 中国约占1300种 。蝴蝶的数量以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出产最多 , 其次是东南亚一带 。世界上最美丽、最有观赏价值的蝴蝶 , 也多出产于南美巴西、秘鲁等国 。而受到国际保护的种类 , 多分布在东南亚 , 如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 。在同一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形成了不同湿湿度环境和不同的植物群落 , 也相应形成很多不同的蝴蝶种群 。中国的云南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亚洲 , 台湾也以蝴蝶品种繁多著名 。蝴蝶一般色彩鲜艳 , 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 , 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这是和蛾类的主要区别 , 蛾的触角形状多样) 。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4厘米 , 最小的只有1.6厘米 。大型蝴蝶非常引人注意 , 专门有人收集各种蝴蝶标本 , 在美洲“观蝶”迁徙和“观鸟”一样 , 成为一种的活动 , 吸引许多人参加 。但是 , 有许多种类的蝴蝶是农业和果木的主要害虫 。天敌蝴蝶的主要天敌有:* 蚁:蚂蚁会攻击毫无防御能力的蝴蝶幼虫 。* 甲虫* 鸟:有的蝴蝶翅膀上有眼状的,物的眼睛 , 这种眼状斑也可迷惑鸟类 。* 蝇* 蜥蜴、蛙和 蟾蜍* 螳螂* 蜘蛛* 黄蜂、寄生蜂分类种类根据蝴蝶的特征和进化的程度 , 全世界的蝴蝶可分为4总科、17科、分列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