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牛校企”倒了:负债3000亿,内斗堪比电视剧( 二 )


文章图片
凭借着世界领先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技术 , 短短三年之内 , 这家企业的订货金额就突破了一亿元 。 到1989年底 , 北大方正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 , 已经占据了国内报业99%、书刊出版业90%以及海外华文报业80%的市场 。
央视还点明表扬过方正——
“只要你读过书、看过报 , 你就要感谢他 , 就像你每天用到电灯要感谢爱迪生一样” 。
而同一时期的华为 , 还只是一家卖交换机的小代理公司 。
事实告诉我们 , 掌握核心技术、踏准时代节点的企业 , 确实能扶摇直上 。
1995年登陆资本市场后 , 方正开始做起了电脑 , 还一度成为了与联想齐名的国产电脑品牌 。 乘着这股迅猛的势头 , 方正开始四处扩张 。
到2018年 , 方正集团的年收入达到1333亿元 , 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138位、“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5位 , 背靠北京大学的方正 , 被称为:
“中国最牛校企” 。
最巅峰的时候 , 方正集团旗下有400多家公司 , 其中6家是上市公司 , 拥有35000多名员工 , 总资产高达3600多亿元 。
“中国最牛校企”倒了:负债3000亿,内斗堪比电视剧
文章图片
与此同时 , 在光鲜的外壳下 , 这艘巨轮底部已经暗礁遍布 。
内斗堪比电视剧
和其他所有迅速膨胀的企业一样 , 方正发展的秘诀很简单——
加杠杆并购 。
金融是方正扩张的利器 。 2002年开始 , 方正进入疯狂的“买买买”模式 , 浙江证券、民族证券、成都商业银行、苏州钢铁集团……都被方正收入囊中 。
短短三年之后 , 方正已经从一个高科技公司变成了一个金融控股财团 。 那时候的方正高层 , 痴迷上了多元化 。
“中国最牛校企”倒了:负债3000亿,内斗堪比电视剧
文章图片
在此之后 , 方正俨然成了另一个海航 , 地产商贸、金融证券、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什么都做 。
一家以科研应用为初衷的企业 , 就这样走上了并购扩张的不归路 。
你可能会问 , 这样的局面 , 是“科研大神”王选想看到的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 , 指向了方正败局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内斗 。
早在1999年 , 方正如日中天的时候 , 内部的纷争就开始了 。 那时候的方正分成了两派:
以董事局主席王选为首的技术派 , 以董事长张玉峰为代表的经营派 。
这样的戏码 , 与联想内部的“技工贸”和“贸工技”路线之争如出一辙 。
与联想倪光南黯然离去、柳传志稳坐钓鱼台不同的是 , 北大要求王选和张玉峰同时退出集团董事会 。
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 , 但方正内部的争斗远远没有结束 。
王选时代结束后 , 北大副校长闵维方任集团董事长 。 仅仅2年之后 , 也就是2001年 , 同样来自北大的魏新接任集团董事长 。 在此后的数年 , 方正内部的大乱斗轮番上演——
魏新、祝剑秋、“凯地系”李友和张海、郭某……
这剧情 , 比宫斗剧还刺激 。
在这番大乱斗中 , 以李友为首的资本集团“凯地系” , 还上演了一出“内幕交易 , 侵吞国有资产”的戏码 。
他们仅以4480万元 , 拿下了方正集团30%的股权 , 这部分股权的真实价值至少12亿元 。
疯狂的内斗加上盲目的多元化 , 中国最牛校企愣是被搞成了“中国最惨校企” 。
尾声
方正的经历 , 多少有点像海航 。
他们都曾是在高速公路上狂奔的大象 。
他们都曾凶猛地加杠杆 。 1993年 , 海航全部身家只有1000万 , 但到了2017年 , 它的总资产规模达到1.2万亿元 , 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排第2 , 仅次于华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