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不查征信新口子,无视征信的借款平台

非法借贷平台的强行放贷仍在继续 。4月20日,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跟踪发现,多名受害者向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反映,遭遇了一个名为“花果园”的手机应用,在填写相关信息后被迫贷款,年利率为98.55% 。除了造成经济损失,大量用户信息也被泄露,很多虚假客服人员也上线“运营” 。据业内人士分析,“被贷”的情况涉及到很多风险,比如违规放贷、信息泄露等 。这种情况衍生出来的其他骗局也很难防范,用户更要提高警惕 。
贷款年利率高达98.55%
3月1日、2日,北京商报采访人员今日披露了部分“714高炮”平台被强行出借、黑品反收等信息,受害者翘首以待 。许多用户报告说他们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4月20日,《京商今日》采访人员追踪发现,在各种投诉平台、论坛等公共渠道,关于用户强借的讨论仍然非常激烈 。
“当我通过网友提供的文件下载这个贷款软件时,我没想到将来会遇到这些问题,”王华(化名)告诉《今日北京商业》采访人员 。据王华说,4月17日,他在一个关于交换贷款的论坛上搜索,想找到一个可以借钱的借贷平台 。随后,一位网友给王华发了一份文件 。
下载完这个文件后,王华在他的手机上添加了一个名为“果园花”的应用 。根据贷款流程,王华在“花果园”平台完成了实名登记,并授权阅读通讯录、填写银行卡和身份证信息等相关操作 。根据平台页面显示,王华获得了3000元的贷款 。

贷款不查征信新口子,无视征信的借款平台

文章插图
王华说,查完额度后,他并没有申请后续贷款,但没过多久,绑定的银行卡就收到了1560.36元的提示信息 。当我再次查看“花果园”App时,页面显示下一次付款为人民币1,560.36元,需还款金额为人民币3,000元,还款期限为5天,即4月21日 。王华想通过联系平台客服解决这个问题,相关页面无法再显示 。
根据王华提供的信息,“花果园”App还为用户提供“续费”服务,持续5天,用户支付的额外费用为1440元 。总的来说,根据内部收益率计算,王华伟为这笔贷款支付了98.55%的年化利率 。如果王华未能按照平台要求在5天内偿还贷款,贷款利率将进一步累积 。
王华向《今日新京报》采访人员指出,在他以往的贷款经历中,更常见的是“1000元贷款,900元实际到位,14天内偿还”,但他没有遇到不申请贷款而直接发放贷款的情况 。
另一位遭受同样骗局的用户进一步表示,“花果园”App的套路并不止于此 。5天内还完贷款,发现平台显示的贷款金额变成了5000元 。由于担心再次被逼贷款,用户只能注销平台关联的银行卡 。王华还与银行沟通,并得到了取消银行卡的建议 。
苏宁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黄表示,这种强制贷款的操作涉及高利贷,
砍头息、暴力催收等诸多违规情况,已经超过了金融行业常规贷款业务讨论的范畴,其本质上是由非正规金融机构主导的非法放贷 。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李亚指出,个人长期放贷属于非法金融行为,情节严重可能会涉嫌非法经营罪 。倘若用户反馈信息属实,那么强制放贷、查看额度后立即下款等情形,也涉嫌侵犯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
投诉信息成“有心人”的猎物
事实上,除了王华等用户反馈的“花果园”App外,这类套上新“马甲”后肆意收割用户变种高炮平台层出不穷 。这些求助无门的用户,最终聚集在了各类投诉平台,却也成为了部分“有心人”的新猎物 。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还注意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用户关于强制放款的投诉信息中,疑似出现了多条伪投诉信息,该类用户声称遭遇骗局,后通过联系客服解决了问题 。在投诉信息最后,还以汉字的方式传递了所谓客服的QQ号,引导受骗用户联系客服解决 。
通过这些信息,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在腾讯QQ平台搜索添加了多个“客服”发现,该类联系人多名为“财务总监”“贷后管理”等,沟通流程相对谨慎,部分联系人会提示用户添加其他号码,或者要求用户先告知姓名、应还贷款等情况 。截至发稿,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尚未获得该类客服回复,“客服”信息是否属实仍有待进一步确认 。
王华则向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明确指出,这一通过投诉信息留下来的“客服”并非真实客服,其已经遭遇了这一骗局 。王华称,在发现被强制贷款后,他在网络上搜索了解决办法,也关注到了这一情况,急迫想将借款退回的他与“客服”取得了联系,并将1560.36元汇入对方指定的账户,最终发现上当受骗 。
此外,王华还提到,近期接到多个声称自己是“花果园”客服的电话,要求其将还款汇入指定账户,该类电话均是定位在境外的虚拟号码,“不还钱就曝通讯录”也是常用的威胁话术 。“被曝通讯录后我很有可能失去现有的工作,只能如期还款后,注销银行卡并删除App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了解到,与王华存在同样心理的用户不在少数,因担心被曝通讯录引起更多不必要的麻烦,不少用户选择忍气吞声,希望能通过按期还款解决这一问题 。
黄大智直言,该类违规平台运营的锚定点便在于读取了用户的通讯录,强制放款所涉及的金额并不高,用户往往不愿惹出其他麻烦,宁愿背负高额利息并还款 。而围绕这一情况衍生出来的其他骗局令人防不胜防,也是抓住了用户的急切心理,对其进行二次收割 。
此外,对于部分骗局依托投诉平台开展这一情况,北京商报采访人员也向黑猫投诉进行了反馈 。黑猫投诉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平台已经注意到了这一冒充真实消费者、诱导用户添加联系方式实施诈骗的情况,相关信息已经下线,投诉账号也已被永久封号 。后续将进一步上报违法线索至公安等相关部门进行案件侦破,并提示用户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
贷款软件实则为泄露信息“工具”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以“强制放款”为关键词在多个公开平台搜索发现,涉及到这一问题的“马甲”不胜枚举 。该类平台多聚集于各类贷款口子渠道,以“不查征信”“放款率100%”吸引客户,实则是小作坊式运营的违规贷款行为 。在相关贷款页面,也未明确展示贷款利率、放款机构等相关信息 。
“花果园”App也是如此,据王华介绍,在注册、授权等环节,“花果园”未向其提供借贷合同等签约文件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在各应用商城搜索时,也未找到“花果园” App相关下载信息 。针对用户反馈的这些问题,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计划向“花果园”运营方进行进一步了解,但通过查询工商信息等多种方式,均未能发现平台运营方 。
一名从事贷款类应用程序开发的工作人员向北京商报采访人员透露,该类贷款软件实际上是收集用户信息的渠道,也不具备风控等基础功能,与正规机构的借款流程并不一致 。该类应用程序也无法通过各大应用商城审核,只能通过扫码授权等方式进行安装 。
前述工作人员还提到,用户填写信息后,相关数据便已经保存在后台,无需通过平台操作也可以再次向用户放款,用户数据的后续流向也无法保证 。
李亚指出,强制贷款的整个流程,可能还涉及到信息泄露的诸多问题,主动致电冒充平台客服如何获得的用户信息有待深究 。留下QQ号等骗局的操控人,若与平台无关,仅以非法骗取财产为目的,则涉嫌构成诈骗罪 。
李亚表示,近年来关于互联网贷款的监管红线逐渐收紧,在利率、催收等方面要求日益明确 。互联网贷款行业逐步规范,对于非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也在不断强化 。这一大背景下,非法平台仅能依托各类贷款渠道、网站等隐晦传播,频频更换马甲也是其表现之一 。
对此,黄大智建议,有贷款需要的用户要尽量选择正规借款平台,要提高自身风险识别能力,对于这类无法在应用商城内上线的平台,注重保护自身的敏感信息 。在借款过程中要保持警惕性,仔细查看签署的相关协议条款内容,对于“低息”“100%放款”字样进行宣传的平台,要做好防备,切勿因小失大 。
【贷款不查征信新口子,无视征信的借款平台】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岳品瑜 廖蒙